绝处逢生
——记原新疆烧碱厂总经济师邓星成
“1995年,氯碱厂的技改项目投产以后,自治区的工业还没有完全复苏,造纸、纺织、建筑等行业不发展,为他们提供原料的烧碱、聚氯乙烯怎么能有市场?”这是当时摆在企业面前的又一个新问题。原烧碱厂总经济师邓星成回忆到,1995年完成的氯碱技改工程为全额贷款,每年要支付的贷款利息就多达3000多万元,企业负债过高,利息负担沉重,资产负债率高达119%,形成了资产结构新的不合理。
破产?重组兼并?债转股?
“上项目时做可行性研究报告,PVC八九千元一吨,形势非常乐观,但两年以后我们的产品生产出来了,价格却一路走低,跌落到三四千元一吨。离子膜烧碱虽然是先进技术,由于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产品的优越性,市场规模也远远低于预期。”邓星成说,当时石油产品价格低,电石法生产的聚氯乙烯比石油法生产成本要高出很多,产品销售已经举步维艰,恰逢此时,亚洲金融危机又汹涌而来,市场已经不是疲软,而是大有倒掉之势,谁也不知道哪一天市场才能有所转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保本经营,如果产量过高,造成大量的积压,资金流断裂,那就得立刻关门,降量生产是最佳的选择。但是,生产能力不足,达不到设计要求,所有的设备都大马拉小车,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都要高于其他企业,产品失去竞争力,氯碱厂的经营如履薄冰。
邓星成说,1997年氯碱厂开始亏损,到1999年累计亏损7816万元,拖欠银行利息9847.28万元,企业陷入资不抵债、举步维艰的境地。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法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本金加利息越滚越多,厂领导班子积极地想出路,按照当时的相关政策,摆在氯碱厂面前的有三个选择:一是破产;二是重组兼并;三是债转股。他说,破产这是不可能的,首先大家绝不会看着凝聚了每一个人心血的企业走向破产。其次,氯碱厂的设备技术先进,职工素质高,企业管理都是一流的,虽然市场低迷,但是通过加强管理、节能降耗等措施,还能够正常运行。而债转股,国家对资产负债率有明确的条文规定,超过这个比例是不允许的,氯碱厂在资产负债累累的情况下根本不能申请债转股,并因此解决资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当时摆在大家面前的唯一可走的路就是兼并重组,找到有实力的企业来收购,以此缓解债务压力,获得喘息之机。
“厂领导班子开始四面出击,为在拼搏中发展起来的企业找婆家。希望有实力的企业理解他们暂时的困境,看到他们的潜力和在不久的将来会厚积薄发的美好前景,拉他们一把。”邓星成说,当时还真有几家企业兴致勃勃地来了。大家也非常希望乌鲁木齐石化总厂来兼并,这样既可以解决负债问题,又能注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使企业解决生存与发展的双重问题。同时因为乌鲁木齐石化总厂是他们最大的客户,双方的合作有很多利益共同点。他回忆道,在1997年12月的时候,乌鲁木齐石化总厂派考察组来进行了考察论证,签订了兼并协议书,制定了兼并方案,双方都向主管部门上报了这份兼并方案,待双方主管部门通过审批后,正式签署兼并协议,就可以实施兼并操作了。可万万没想到乌鲁木齐石化总厂的上级领导机构变更,新上任的领导不同意该厂独立上市,而将兼并计划搁浅了。当时国家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兼并1~2家困难企业,既然不能上市了,兼并一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就这样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一直没有着落。
绝处逢生
“到了1998年,氯碱厂欠银行的本金和利息就已经3亿多元了。这时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了。”邓星成说,如果银行把账户的钱拨走,流动资金就没有了。他们使尽了所有的办法去与银行协商,不要拿走他们的救命钱。值得庆幸的是,银行了解他们的处境,更知道他们的内在潜力,放了他们一马。
但是,这种负债前行的日子能走到哪一天,未来怎么办?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个新的方案正在酝酿之中……重组、尽快重组,这是唯一的一条生路。邓星成说,在股份公司领导班子及各方面的努力下,到2000年11月8日,新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与自治区工商银行乌鲁木齐经二路支行签订了转贷协议,并核销新疆氯碱厂欠息9847万元,所欠本金在7年内停息,由新疆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偿还。至此,历时四年的兼并工作终于落下帷幕,企业在绝境中焕发了勃勃生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