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学(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昆虫分类学》是蔡邦华院士编撰的关于我国昆虫分类学的专著。该部著作分上、中、下三册,分别于1956年、1973年和1983年出版发行。作为我国较早的昆虫分类著作,《昆虫分类学》一经出版,即受到广泛重视,成为该领域重要的参考书目及大专院校教材,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科学专著。

著者比较和梳理了昆虫进化、发展间的亲缘关系,构建了昆虫纲的分类系统:二亚纲(subclass)、三大类(division)、十部(cohort)、三十四目(order)。

昆虫分类学是研究昆虫学的基础,该书对昆虫分类学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作了介绍,并以检索表形式对所述的目、亚目、主要科、属、种的群类予以鉴别和对比,循序渐进,有助于学者和广大读者研读。

蔡邦华院士深知昆虫学与农林、环境等国民经济行业的内在关系。《昆虫分类学》紧密结合实践,加大了对农林害虫、医学昆虫、资源昆虫、天敌昆虫、濒危和入侵物种等的具体分析,使这部学术著作同时起到了对生物多样性、医学和环境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虽然从《昆虫分类学》上册出版至今60余年,但由于该书内容丰富、融通古今等,至今仍是我国最重要的昆虫分类学专著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昆虫分类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随着科研的深入,分类单元的大量变动,分类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该著作中的一些目、科、属及其论述亟待补充和修订。结合原作者蔡邦华院士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对该书,特别是对上册、中册的修改和补充的原则意见,我们本着“理顺增修”的原则,在原著框架内,结合昆虫分类学最新成果,增补了有关目、科、属物种数量及主要参考文献等。

现将主要的增订内容介绍如下:

一、增加了螳目。这一种类的昆虫外部形态特征既像螳螂又像竹节虫,故名螳目,但螳目的前胃形态与蛩蠊目相近,而从螳目核酸序列数据和螳目神经肽分析,螳目更有可能与蛩蠊目是姐妹群关系,现列于本书ⅩⅣ处。

二、对第一版出版后在中国发现的三个目进行了补充。根据尹文英院士的工作,对原尾目列出分科检索表并增设为9个科;根据黄复生研究员等人在西藏以及台湾等地的调查发现,将缺翅目建1科2属4种;根据王书永研究员在吉林的发现,中华蛩蠊确立1科并增设分属和分种检索表。

三、对各个目、科的主要特征、生物学、研究史略等作必要的补充说明。增添翅、脉序、外生殖器、内部器官系统构造等分类特征图。

四、增添了我国产的重要物种资料,包括倍蚜、松毛虫、小蠹、白蚁等重大害虫和天敌昆虫等,从中可以进一步看到我国分类学从萌芽、成长到较为完整学科的一些具体发展脉络。特别是有关白蚁的特征图,既全面,又典型,对初学者有重大参考价值。书中也补充了蔡老团队后续发展的工作,如殷蕙芬关于小蠹、侯陶谦关于松毛虫等的研究成果。对蔡老的研究如小蠹受灾危害的状况,以科学史料加以反映。基于作者对中国台湾的特殊情感,对多数只有台湾产的昆虫特别加以了注明。

五、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审编出版的有关词汇、书刊对全书学名和名词进行了订正;增加了当前有关目(科、属)世界和中国已知昆虫的物种数量;还增补了主要参考文献1300余篇(部)。

《昆虫分类学》(修订版)的修订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等诸多单位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支持;编写中也参考和引用了有关专家、学者的书刊资料、插图、数据等;苏德明、彩万志、程家安先生浏览审阅了全书,分别对有关部分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宝贵的建议。九十四岁高龄的尹文英先生认真细致地对原尾目等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特别提供了她的原尾虫手绘图;陈学新、何俊华、李绍文、梁爱萍、乔格侠、吴燕如、杨定、杨平世、杨星科、袁锋、张雅林、周欣等专家和学者在百忙中分头审阅了有关章节,提出不少修改意见。此外,感谢加拿大昆虫学家Ana Maria Farmdkis Velderman和King Wan Wu二位先生对本书内容的校核。在多方帮助下使三册原著得以合并成一册出版。在此,我们对以上各方和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昆虫分类学》(修订版)的编辑出版由蔡恒胜全面策划;原尾目、缺翅目、等翅目、小蠹科由黄复生执笔;其余部分由蔡晓明执笔,并由蔡晓明统稿。由于我们学识有限,工作量大,时间仓促,文中难免出现差错,在此,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我们真诚希望《昆虫分类学》(修订版)老树开新花,为当今的深化改革、科技创新,振兴中华做出应有的贡献!

《昆虫分类学》(修订版)策划及执笔者

2017年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