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知者乐水(1),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出处】
《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
【注释】
(1)知(zhì):同“智”,聪明。
【译文】
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德的人好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解读】
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意思是,智慧之人明白事理而通达不滞,像水一样灵活;仁德之人遵循道义而坚持原则,像山一样稳固,正因为各自有其共性,所以各自有其所爱。
孔子将智慧与仁德相提并论,并不是将二者作为对立的概念。智慧而有仁德,行为才能合乎道义而不奸邪;仁德而有智慧,为人才能精明强干而不迂阔。仁与智的统一,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境界。孔子将仁、智统合于礼,孟子则延伸为“仁、义、礼、智”,汉代儒家学者董仲舒更扩充为“仁、义、礼、智、信”,这一概念被后世称为“五常”,即为人处世应当遵守的五种基本标准。对于今天来说,“五常”也不过时,做到仁智兼备,自然能升华自我,进而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