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沙州刺史李无亏

在武则天的四个祥瑞项目中,三个是天授元年(690),一个天授二年,最后还有一首歌谣是载初元年(689),而四个祥瑞都是在刺史李无亏在职时候发生的事。毫无疑问,这些祥瑞都是沙州刺史李无亏奉表上报的,他是沙州祥瑞故事的核心人物。在李无亏的上奏表中,不仅描写了祥瑞出现的情形,还提供人证,查阅了有关的书籍,对祥瑞的政治意义进行了论证。正是因为李无亏的积极努力,沙州祥瑞成为武则天时代这类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我们得以进行观察和研究。恰好地不爱宝,李无亏墓志前几年被发现,让我们的研究有了更具体的个人背景可以参考。

李无亏的历官大略是这样的。最初是国子生,麟德二年(665)进士及第,然后进入秘书省任校雠之职。总章二年(669),任定州北平县丞,迁许州司兵参军,再迁宋州司法参军。永淳元年(682)任并州阳曲县令。垂拱三年(687),出任芮州府果毅,“仍兼长上致果之职”。载初元年,授沙州刺史,兼豆卢军经略使。长寿二年(693),进太中大夫,进爵长城县开国公。延载元年(694)八月七日卒于官舍,享年五十八岁,是在沙州保卫战中负伤不治的。万岁登封元年(696)一月十八日葬于稷州武功县三畤原[5]。李无亏墓志的发现,对于《沙州都督府图经》的编修年代判定有重大参考价值[6]

李无亏担任沙州刺史之职,从载初元年到延载元年,前后不过五年,最后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受到女皇的诏书表彰,恪尽职守。五年中,他发现的祥瑞有四件,歌谣一首,这对于当时的政治气氛,对于武则天的造神运动,不无功劳。至少目前所见,李无亏是武则天造神运动的一名积极参与者,就所知州地方长官而言,李无亏的积极性尚无他人可敌。

从时间上看,李无亏在沙州所作的第一件工作是载初元年四月的创作“歌谣”,以百姓名义、民间歌谣的形式,对武则天进行歌颂。虽然《图经》上明说“唐载初元午四月,风俗使于百姓间采得前件歌谣,具状上讫”。上奏的人是风俗使,而提供资料应该就是李无亏本人。“歌谣”对于武则天家世的来源十分清晰,是很标准的官方说法,满篇都是文绉绉的华丽辞藻。这首“歌谣”根本不可能来自百姓。李无亏进士出身,从中央到地方,工作多年,对于当时的政治文化很了解,套路和语言也十分精熟,所以没有人否认李无亏对这件“歌谣”的创作功劳。

李无亏在沙州任上,从载初元年到长寿二年,职事官没有变化,依旧是沙州刺史兼豆卢军经略使,但是其他方面都有提升。文散官从朝散大夫升为太中大夫,越过了朝请大夫、朝议大夫、中散大夫、中大夫,连升五阶。爵位从长城县开国子(《沙州都督府图经》所记)升入县开国公,径达从二品。李无亏墓志说这是“并赏懋功也”。五年之间,仕途大有进步。李无亏的功劳究竟是什么,墓志没有指明,而通过《沙州都督府图经》我们知道,至少在地方建设和祥瑞发现上,李无亏都有功劳。

祥瑞是古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以天意的名义,证明最高当局的统治合法性。在武则天替代唐朝的历程中,这种合法性的证明是很重要的,在社会舆论上说服民众,在强化高层的自我心理暗示方面都有正面价值。对于当时的地方政府而言,祥瑞作为一种强烈的政治符号,是否积极发现与呈报,也事关政治立场的表达。是否拥护武则天的新朝廷,有多种表达途径,而祥瑞是最能表达积极态度的一个途径,因为祥瑞的发现与呈报,内心的意愿才是真正的出发点。按照《唐六典》留下的规定,祥瑞事项分四个等级,大瑞共六十四种,上瑞三十八种,中瑞三十二种,下瑞十四种[7]。对于地方官员而言,祥瑞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是否能发现,而在于是否去发现。

现在可以认为李无亏在祥瑞问题上的积极进取获得了朝廷的良好回报,朝廷对他的赏识与提拔,就是最重要的证明。这样的结果,理应即是李无亏积极性的动力所在。作为集权体制下的地方官,要获得政治进步,用各种方式靠近朝廷或许别无选择,但在李无亏的祥瑞呈报中,我们看到,这位地方长官还有更深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