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4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专门的数学教材?
中国是数学教育开始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六艺”之中就有了“数”的教育,当时数的教育主要包括九个方面: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都是一些实践性很强的内容。例如,一般认为其中的方田是指土地面积的计算和分数四则算法,粟米是粮食容积和重量的计算方法,衰分是分配比例的算法等。但在当时,并没有固定的数学教材。
中国古代早就有了数学方面的著作,如出现于西汉或更早时期的天文历算著作《周髀算经》,里面就使用了相当复杂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法,还引用了勾股定理。但在很长的时期内,这些数学著作并没有被列为数学教材,主要是因为后来的学校教育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逐渐淡化了数学教育。
民国年间中华书局出版的线装《周髀算经》里面记载的“勾股定理”示意图。《周髀算经》既是一本天文学著作,也是一本数学著作。唐代算学馆将它列入必读课本,作为科举考试中明算科的考试内容之一。
隋代推行科举考试,并在国子寺设置算学,其中设置博士2人,助教2人,学生80人,开始进行数学教育。唐代,明算科成为科举考试中的一科,数学的地位提高了。唐高宗时期,在国子监设置算学馆,招收学生30人,由算学博士教他们学数学,并规定学生主要学习十部算经,分别为《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术》《缀术》《缉古》,同时兼学《数术记遗》和《三等数》。这样,算学馆学生所学的十部算经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数学专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