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理咨询遇上传统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小我的成长按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大我的成长超越自我意识

心理学的自我成长是小我自我意识的成长,它的成长过程按照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进行。大我的成长超出自我意识之外,它是达到无我的状态,是一个纯粹的没有内容的意识状态的发现和进入。这个过程和小我的成长过程完全不一样。

心理学的自我意识或者说是自我的形成过程,可以大体分为萌生、成型、发展、完善四个时期。一个人形成一个完善的自我,大概需要二三十年或更多。有些心理学家划分得更细,例如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发展是从零到六十五周岁,分八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学龄初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成熟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自我成长内容。

在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里,最重要的、最长的时期就是成年期,它从二十五到六十五岁。这个时期自我比较专注,也比较完整。自我发展比较好的人会形成积极的自我,能够关心他人,并能够创新,也就是他的自我意识和他的独特性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来。如果自我发展不好,会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自我也完整,但完全从自己考虑。到六十五岁以后,进入成熟期,两种发展方向不同的自我就不一样了。自私自利的人会有一种绝望感,因为他知道他离开世界的时间比较近了,整个自我存在的状态不一样了,会朝逐渐绝望或者无意义的方向发展。但如果是前几个阶段的自我都发展很积极的人,这个时期就会很有智慧,他也知道整个一生就要过去了,但能够理智清醒、不为消极情绪所左右。这就是不同年龄阶段的自我,有不同的成长内容。

埃里克森的这个发展过程,开始于儿童三到五岁时发展起来的自主感,也就是自我开始形成,到二十五岁以后,才真正地形成。其中青春期的时候,会有很多毛病出来,不管是客观环境还是主观认知没弄好,都会出现很多心理矛盾。我们解决心理问题,就是解决来访者自我内在的冲突,自身和外界相处的冲突,也就是帮助来访者完成他的自我成长的过程。这要按照来访者的社会生活经历、年龄发展阶段进行。年龄发展阶段,好像是硬件,决定了内在可接受变革的范围。

而大我的修炼,佛道修炼境界的提升,不分这些阶段。它也有分层,但不是按照生活经历,也不是按照年龄阶段,而是看能不能够超越小我意识。从历史上看,一些人的小我从心理学角度看并不完善,或者说不太完善,至少达不到马斯洛说的“自我实现”,但是大我达成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你说他小我完善吗?很难说。他一辈子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事迹,当个管理图书的小官,最后,骑着个青牛出了函谷关,不知所终。那本《道德经》是出关的时候,守关长官关尹,说你非得写点什么,要不写的话我就不让你走,逼着他写了五千字,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但是,《道德经》虽然是杰作,好多人看不懂,也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从小我来说,你不会觉得他是得到充分自我实现的人。

佛陀就更让人不可思议了。好好的王子放着不当,只是因为出行中看到城外穷苦人的生活状况,觉得受不了,就自个儿离家出走了。他认为如果没有解决终极问题,一切都没有意义,于是放弃了继承王位,跑去苦行。苦行了十几年后,又觉得不对,需要另找路,就在菩提树下坐了七天七夜,一直坐到开悟。

这从心理学的小我来看,甚至可以说不太正常。所以说大我的考核标准和小我的考核标准不是一回事。不能够用小我是否完善去衡量大我,但是反过来,如果大我很完善,会影响到小我,这在讲下一个问题的时候会说到。

大我怎么提升?准确地说,这个提升过程超越语言,难以用语言表达。为什么呢?因为大我表达不清楚,或者说,它根本就没有什么可表达的。刚才说过,大我是无我,无怎么可以表达呢?一表达不就变成有了吗?那本来是一个意识的空无,空空如野的状态,你非得说它是一个什么状态,不就是把它变成有了吗?这个表达就错了呀!所以一说就错。但是不说呢,别人就没法理解,所以还得说。于是乎表达本身就成为一个很大的矛盾。所以表达大我确实是有很多困难,不能像表达小我那样明确。

当然,理解大我也比小我困难,想想看,无的境界有什么可供理解的吗?尤其对学心理的人,理解大我是个难点。心理学没有这样的问题,心理学研究的都是能表达的问题,都是可以用语言文字说清楚的问题,所以小我可以表达得很清楚,大我就不然。

记得有部佛经说过:法无喻不立,这个喻是比喻的喻,就是说佛法得用比喻才能说,不比喻就说不清楚。也是因为佛道修炼的境界不能直接表达,流传起来就比较慢,真正懂的人也不很多。

《华严经》里有一篇叫作《金狮子章》。《华严经》的译者之一法藏给女皇武则天讲佛法,讲来讲去武则天也听不明白,他就想了个主意,指着皇宫门口的金狮子说:我拿金狮子做一个比喻。金狮子是用金子做的,把金子做成狮子的形状,很多金狮子各不相同,就是一个个小我。但金狮子都是金子做的,金子本身就是大我。要衡量金狮子的价值呢,就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雕铸的技巧,一部分是金子的纯度。

提升金子的纯度就是提升大我。甭管哪个狮子,大狮子小狮子,公狮子母狮子,只要是金子雕铸的狮子,金子的成色也就是纯度越高就越值钱,九五的金和九九的金,那就差很多呀!这个部分就是金狮子本质的部分,是大我。因为所有的狮子都是金子做的,所以说到大我,所有的金狮子都是一样的。只要抓住金子这一本质,就可以统摄所有的狮子。所有的狮子烧化了以后,全是金子,形状构成的小我就没有了,只剩下统一的、唯一的大我。小我是雕铸出的狮子的形状、形态,可以雕铸得栩栩如生,可以雕铸得每个狮子都不一样,形成每个狮子的个性。雕铸本身也有价值,但雕铸的价值和金子成色的价值不是一回事。对金狮子的这种理解,大体上就相当于对小我和大我的理解。

回到我们的话题,心理学研究的就是怎么雕铸狮子的技巧,没有研究金子的成色,也就是没有研究意识的本质,而是研究意识的现象。所以它是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是传统的。小我和大我的成长方式有很大差别,不是同一个方向、同一种技术,而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不知道这个出自《华严经》的比喻,是不是从某一个角度,能让大家加深对大我小我对比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