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南山琴师
你以为我在玩,其实我在工作;你以为我在工作,其实我在玩。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世界级手工吉他大师隐居终南山下,周华健、齐秦找他定制
有人说,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翻篇越来越快。从前一个时代有好几代人,现在一段人生就能跨越好几个时代。但是,还是有人早早认定了一件事,并决定要用一辈子时间去做,哪怕不被人理解。
他苦苦追求于技艺,哪怕投入远远超过产出,只因相信手中的作品在世间是独一无二的。
他逆着潮流而活,哪怕被抛在时代后头,不为人所知。也许,从他身上,我们能找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发现了这个快节奏时代罕见的美!
(一)山脚小院,世界级手工吉他大师在此
与匿身终南深谷中不闻世事的隐士不同,在终南山下环山路一处幽静的农家院子里,隐居着一位瘦高的留着长发的中年男人。他深居简出,大门常闭,饮酒做琴,自成一统,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13年,今年53岁的解小石做了整整13年吉他……
解小石,在国内乃至世界手工吉他制作师的圈子里,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这位生于1963年的新疆汉子,2004年无意之间开始手工原声吉他制作,尽管学习制作吉他是“半路出家”,但过人天赋和精湛技艺使得他迅速得到了众多业界大师的认可,其制琴水平也步入了“大师”的行列。2009年和2011年,解小石受到每两年一届的世界手工吉他顶级峰会——“美国加州手工吉他交流会”的邀请,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受此交流会邀请的中国人。解小石的吉他成为该峰会的第一把中国人手工制作的吉他。
解小石在新疆长大,曾在新疆八一钢铁集团炼钢厂做电器维护工作,期间参与制作集团的焦炉比例模型。1993年后在广东珠海玩具厂做玩具设计、手板模型制作。这些平庸、烦琐的工厂经历,都为他后来的手工制作形成了积累和准备。
“我一直与商人格格不入。碰到不喜欢的客户就是能赚钱也懒得理他,碰到对脾气的客户,成了好哥们,你还怎么能忍心赚他的钱呢?”在做手工吉他之前,解小石还是一个商人。真性情的他注定生意平庸。
某日,他得到一把吉他,弹奏之后觉得手感不好,就买了一些零件来自己琢磨着改装,居然改成功了,而且音色手感都有了提升。拿去给琴行老板听,对方一听之下大赞不已,直夸专业,建议他不如改行做吉他。随口一说的话却让解小石心中一动。他做了多年餐具生意,但一直比较平淡,于是干脆就改行,正式开始做起了手工吉他。
由于国内尚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和教材,他就托人从国外买回被誉为“圣经”的教材书《吉他制作》,有了资料不懂一句英文,就找了外院的两个学生翻译了半年,誊写在白纸上厚厚一摞,因为书中许多词语和表述比较专业、生僻,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请教老师或者查阅资料,所以另一个收获是两个学生后来的外文水平进步了一大截。没有指导老师,就全国各地地参加乐器展会找人切磋;没有的工具,解小石就会想办法去创造……终于,在2004年第一把标有用贝壳嵌成“X”字样的吉他诞生了,也是从这第一把“X”吉他开始,解小石的制琴灵感便一发不可收拾。历经磨砺,“半路出家”的解小石成为在国内外吉他演奏家和手工吉他制作者中享有盛誉的“制琴大师”。
在成为“大师”的过程中,江建民是解小石生命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他对解小石制作的手工吉他大加赞赏。江建民是华语乐坛极具影响力的编曲大师、吉他大师、录音棚乐手,齐秦“虹”乐队第一代吉他手,有“亚洲第一吉他手”的称号,经他手打造出的大牌明星不计其数。20多年来江建民编曲并录制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影响了中国一批又一批的吉他爱好者。歌手周华健找江建民录音时,对这个吉他的声音也很好奇,江建民随即把解小石推荐给了周华健,激动的周华健是直接给解小石打电话订琴的。电话接通后一报家门,解小石刚开始有点反应不过来,正巧电视中放映周华健的歌曲,于是他像对老朋友一样说:“你的声音和电视中是一样的,没变。”
经过江建民的推荐,许多音乐界的“大腕”在用过解小石的琴后都感到十分惊讶,不敢相信国内还有人可以制作出这么好的吉他,于是纷纷向他发出“订单”,在这些人里,包括歌星齐秦。
沿环山路到五台古镇附近见到解小石时,他正在院子恭候,下车伊始便感受到他阳光的笑声。这里离西安市区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村民自建小二楼有一个整洁的小院,面对悠悠南山。院子东有大片辽阔肥沃的土地,依着墙是菜地,西红柿、茄子、豆角、萝卜硕果累累,精神抖擞……每天早晨傍晚,解小石会沿着环山的小路跑步一圈。他说自己轻易不会离开小院,进城后已经不习惯了城市的人群和空气,人群的烦躁和焦虑是他能敏感感受到的。
一楼是工作室,正在制作的吉他、整整齐齐的工具,摆满了工作台,摆不下的直接挂在墙壁上。二楼是生活起居场所。制作吉他对温度湿度环境要求很苛刻,为了提升温度,他自己安装了锅炉,每个冬季烧掉5吨的钢炭。
谁也想不到,这一处普通民房会是一间手工制造世界顶级吉他的工作室,一把售价6000美元的民谣风格吉他在这里诞生……
(二)一年最多做五把吉他,独自一人全手工打造
他一年只做五把吉他,甚至更少。
从画图、选择原料、组装、合箱、装边、粘指板、打磨、喷漆、装琴桥,几十个工序都是由他一人完成的,一把吉他需要用去近两个月的时间。现在看来,他以前所有的职业都成为积累的过程。
“我当过木工和钳工、电工,搞过乐队,还盖过房子。”他笑着说,“现在看来,曾经的一切都是在为今天做准备。”解小石说,他现在一年最多做五把琴,“要保证质量!”在网上搜索“解小石”,可以看到许多全国各地的吉他爱好者在论坛上讨论他,从琴的样式,到琴的音色。
解小石有着对音色、审美的独特理解,和他有共鸣的人会爱上他的琴。
除了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买琴,也有一些想跟着学习制作吉他的人,但他都没有应允。“等我再精进一点,再考虑收学生。我现在在制作过程中,都做了工作笔记,把一些能优化的过程都记了下来。如果以后有人要学,这些笔记对他们会很有帮助。以后干不动了,会考虑收徒的,这需要机缘。”
这个还在对自己要求“精进”的人,却早已名声在外。很多人都来找他谈过,有人想包装他,有名人想和他合作批量产琴,但都被他拒绝了。“我对开工厂赚钱不感兴趣,如果是那样子,我不如去做生意。我不需要太多想法,我只是个手艺人。”
目前解小石的手工吉他价格最低为2万元,且需要提前一年的时间预约。在预约时,解小石会和对方进行几次面对面的沟通,观察使用者的禀赋、性格、习惯,从而为定制者制作出一把独一无二的吉他。
做琴不能住在单元楼里,“机器多,不隔音,怕邻居投诉”,所以刚开始做琴的时候,解小石选择住在西安城南的吴家坟,后来拆迁又搬到了瓦胡同。刚住了一年,瓦胡同也开始拆迁。这一次,他干脆离开城市,搬出三环,到了终南山下的村子,这里离西安市区有50公里。当时他开玩笑地说:“不可能拆到这里吧!”
心躁之人绝对做不出好琴。为了能将琴的声音做得纯净、平衡、透亮,解小石一直在寻觅一处能静心的幽静之地。直到在终南山一住十年,成为一名南山琴客。
来自新疆的他,现在已经可以熟练使用关中方言与村民交流。他带着朋友参观村子,一路上遇到的老乡都与他打招呼。解小石说,开始觉得“留着长头发在这儿怪怪的”,现在“村里人也习惯了”。
平时除了做琴,解小石也喜欢做饭,而且手艺颇高。虽然平日的工作要精雕细琢,但是这个新疆汉子对面食和肉类是无比地热爱。烹制火锅、涮肉、各式炒菜、拉条子,都不在话下。经常有朋友自城里上山看他,为的就是吃一顿他做的饭。比如西安著名的摇滚歌手王建房,就常召唤一批人上山找解小石。“去找老解”几乎成了一句接头暗号。最近的一次,是王建房和几个做音乐的朋友在解小石家里搞了一个烧烤party,他们自己带着酒上山,老解在附近的村子赶集买了各种肉类先腌着。偶尔解小石也下山“与民同乐”,喝多了酒,就住在王建房家里。在没有朋友上山“骚扰”的时候,解小石就做做吉他,遛遛两只狗,在这个安静的小村子里隐居着。
一片菜地,一条狗,养花、摄影、画画、跑步,静心造琴,散淡生活……
(三)“如果做不出最好的琴,我就买一根最好的麻绳上吊。”
“我从小喜欢手工和鼓捣点什么东西,这是骨子里带来的东西。我5岁时竟然拆卸了一个自行车,又把它复原装好了。后来参加工作当十年电工,厂子里展览做模型等,满足了我的爱好。后来工作影响了一些,但是我就喜欢鼓捣点东西,也没停下来过。每完成一件东西,不管是琴还是什么物件,我就深深地满足了,获得快感,沉浸在其中。”他思索着说。
这可能才是他坚持的根本和动力源头,却与名利无关。
他说:“做琴最初的几年,经济一度拮据,自己也曾想放弃过。一位朋友鼓励说,这就像你小时候小人骑大车,你要往前走,哪怕慢一点,哪怕推着走,也不要停下来,更不要倒了。”
解小石做吉他的原料是很苛刻的。
琴的部位不一样,材料选择也不一样。目前市场上的工厂琴与手工琴的区别一是机器批量生产的,另外一个就是所用原料不同。手工琴的面板需要松软,多用松、杉,并且苛刻到选择寒冷、无污染的北半球森林原木。背板、侧板对强度硬度要求高,用非洲、欧洲、马来西亚的黑檀、紫檀、红檀、夏威夷相思木等密度大的名贵木材,保证成琴后与面板振动能很好呼应、反射。琴颈用非洲的桃花芯木,像人的脖颈一样,要求舒展、通透,硬度大,弹性好。而工厂琴在面板、背板、侧板用料上多选择稳定性好、不易变形的三合板。成琴后弹奏的感觉当然是天壤之别了。
“我现在有个嗜好就是爱木头,爱看木头,没事时拿起来一块块摩挲,遐想,敲击,与木头交流……”在一间专门储藏原料的工作室里,解小石拿出自己珍惜的名贵木材,举在空中轻轻一敲,嗡嗡的颤响和振动就在房间的静谧空气里明显地传开。“这就是适合做琴的好木头!”
“儿时第一次摸到我爸的吉他,拿起来我就放不下了,太喜欢这个声音了,其他的乐器都不喜欢了。”说到儿时的事情老解像个孩子一样兴奋。父亲是个音乐爱好者,正是在他的熏陶下,解小石对音乐有了自己的理解。
一开始制琴时,父亲质疑他的这项工作,直到亲手弹了他做出来的琴,老父亲眼里一亮,一辈子喜欢音乐的父亲赞叹地说:“哦,不错啊!”就这样,他获得了父亲的支持。“一开始,老爸还是担心我这个事情,总担心吃饭是个问题。这两年采访多了,名气大了,老爸才似乎放心了。”每年老解回新疆两次,就是为了回去看老爸。说到家乡和父亲,解小石的眼里饱含思念。
“你以为我在玩,其实我在工作;你以为我在工作,其实我在玩。”他说:“我投入全部热情做琴时,常常废寝忘食,不分昼夜。”解小石每天扎在工作室十几小时。儿时热爱的化学、物理、几何、航模知识都在此刻派上了用场。心情不好时他干脆不做琴,有时兴致起来,半夜起来开工,做到白天,饿了自己做饭吃,累了一头睡倒,不论时辰。
一把琴成功,做最后的装饰是必需的,解小石一般用不同颜色的鲍鱼贝壳,细细地镶嵌进面板里,细致如女人绣花。有的部位也用牛骨或者驼骨,也有人用象牙来做,他却坚决不用。他也碰见过客户要用金银等各种金属镶嵌来装饰的。对此,他玩笑说:有钱人不会弹,会弹的没有钱!
“马丁吉他的结构几乎已经奉为标准了,但我想能不能创造一种新的结构,要改变X梁,创造新的结构。”解小石笃定地说道,“我有很多梦想还没有实现,我想花几年工夫做出一把绝世好琴,给自己做一把琴。”在他的心中有一个梦想,他想从结构入手对传统进行突破。一个半世纪以来,Martin吉他公司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公司,被誉为“箱琴之王”。
他的另外一个梦想是出一本书,把手工制琴的方法、步骤、工艺、技巧等能系统地记录下来,使得手工的工艺传承下去。另外,加进去自己制作每把琴后的故事和情感。
并且,知天命的他也常常从做琴的工艺中琢磨一些哲理。比如,琴身上的零件没有重要和次要之分,全部好琴才能好!整个琴身面板、背板、侧板、琴颈、琴桥、指板,以及旋钮、品丝等五金件,没有一样不是重要的,任何部件的瑕疵都会毁掉一把琴的音色。甚至,面板背板上不对称的一块木头的疤痕也会影响到音色的平衡之美。
比如,人的耳朵是最挑剔的,不像嘴巴饿了只得吃,耳朵不喜欢的东西可以逃避不听。
解小石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在工作室里,一大块从新疆新运来的硕大的榆木墩在那里。“这东西造琴行不行?我也准备试试呢,吉他是有生命的,面板会呼吸。”
人一生,除过吃喝拉撒睡,除过世事应酬,诱惑烦心,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平庸的、琐碎的、毫无贡献的,真正能静下心来专注某一件事的日子不长。从画图、确定原料,到最后打磨完成,一把吉他需要用去解小石最少两个月的时间,这些工作耗去了他的精力,也丰富了他的生命,给他带来无可替代的生命的快感和满足……
10年前的一天,坐在终南山下的这个幽静小院的黄昏里。解小石曾与王建房、仲伟等友说:我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环境,如果做不出最好的琴,我就买一根最好的麻绳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