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谕
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七日[1],奉上谕[2]:“本日翰林院奏侍讲黄绍箕呈进张之洞所著《劝学篇》[3],据呈代奏一折。原书内外各篇,朕详加披览,持论平正通达,于学术、人心大有裨益。著将所备副本四十部,由军机处颁发各省督、抚、学政各一部[4],俾得广为刊布[5],实力劝导,以重名教[6],而杜卮言[7]。钦此[8]! ”
【注释】
[1]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光绪为清德宗年号(1875—1908)。
[2]上:指光绪皇帝。
[3]翰林院:官署名。清代翰林院掌编修国史,记载起居注,进讲经史,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侍讲:唐以来备君主顾问的官员。明清时为翰林院额定之官,掌记载撰著等事。黄绍箕(1854—1908):清流党人黄体芳之子,1898年授翰林院侍读学士。戊戌政变后,擢左春坊左庶子,派充京师大学堂总办。
[4]军机处: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雍正十年(1732)设置,宣统三年(1911)内阁成立后撤销。督:总督简称。清代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要政。抚:巡抚简称。清代省级地方政府长官,总揽一省军事、吏治、刑狱等,地位略次于总督,仍属平行。学政:清代提督学政的简称。因兼考武生,故加提督衔。人选由翰林官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中选派,三年一任,掌管各省学校生员考课升降之事。
[5]俾(bǐ):使。
[6]名教:以正名定分为主的礼教。
[7]卮(zhī)言:《庄子·寓言》:“卮言日出。”陆德明《释文》引王叔之云:“夫卮器,满即倾,空则仰,随物而变,非执一守故者也;施之于言,而随人从变,己无常主者也。”后人常用为对自己著作的谦称。这里指那些违背圣贤名教的言论。
[8]这段文字为光绪皇帝的上谕,原以红字刊于《劝学篇》首页。
【译文】
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七日,奉光绪皇帝的上谕:“本日翰林院上奏侍讲黄绍箕所呈进的张之洞所写的《劝学篇》,据呈代奏一折。原书内外各篇,我仔细地批阅了,该书立论公平正大而又通情达理,对于学术、人心大有好处。现在我命令将所准备的《劝学篇》四十部副本,由军机处颁发给各省总督、巡抚、学政各一部,使该书广为刊发印行,大力劝导士民,尊重儒家礼法秩序,杜绝违背圣贤名教的言论。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