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进香客莽看金刚经
出狱僧巧完法会分
诗曰:
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
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
话说上古苍颉制字[1],有鬼夜哭,盖因造化秘密,从此发泄尽了。只这一哭,有好些个来因。假如孔子作《春秋》[2],把二百四十二年间乱臣贼子心事阐发,凛如斧钺,遂为万古纲常之鉴,那些奸邪的鬼岂能不哭!又如子产铸刑书[3],只是禁人犯法,流到后来,奸胥舞文[4],酷吏锻罪[5],只这笔尖上边几个字,断送了多多少少人?那些屈陷的鬼岂能不哭?至于后世以诗文取士,凭着暗中朱衣神[6],不论好歹,只看点头。他肯点点头的,便差池些[7],也会发高科、做高官;不肯点头的,遮莫你怎样高才[8],没处叫撞天的屈[9]。那些呕心抽肠的鬼,更不知哭到几时,才是住手。可见这字的关系,非同小可。况且圣贤传经讲道,齐家治国平天下,多用着他不消说;即是道家青牛骑出去[10],佛家白马驮将来[11],也只是靠这几个字,致得三教流传,同于三光[12]。那字是何等之物,岂可不贵重他?每见世间人,不以字纸为意,见有那残书废叶,便将来包长包短,以致因而揩台抹桌,弃掷在地,扫置灰尘污秽中。如此作践,真是罪业深重[13]!假如偶然见了,便轻轻拾将起来,付之水火,有何重难的事?人不肯做。这不是人不肯做,一来只为人不晓得关着祸福,二来不在心上的事,匆匆忽略过了。只要能存心的人,但见字纸,便加爱惜,遇有遗弃,即行收拾,那个阴德可也不少哩!
宋时,王沂公之父爱惜字纸[14],见地上有遗弃的,就拾起焚烧,便是落在粪秽中的,他毕竟设法取将起来,用水洗净,或投之长流水中,或候烘晒干了,用火焚过。如此行之多年,不知收拾净了万万千千的字纸。一日,妻有娠将产,忽梦孔圣人来分付道:“汝家爱惜字纸,阴功甚大。我已奏过上帝,遣弟子曾参来生汝家[15],使汝家富贵非常。”梦后果生一儿。因感梦中之语,就取名为王曾。后来连中三元[16],官封沂国公。宋朝一代中三元的,止得三人,是宋庠、冯京与这王曾[17],可不是最希罕的科名了!谁知内中这一个,不过是惜字纸积来的福,岂非人人做得的事?如今世上人见了享受科名的,那个不称羡,道是难得?及至爱惜字纸这样容易事,却错过了不做,不知为何。且听小子说几句:
仓颉制字,爰有妙理。
三教圣人[18],无不用此。
眼观秽弃,颡当有泚[19]。
三元科名,惜字而已[20]。
一唾手事,何不拾取?
小子因为奉劝世人惜字纸,偶然记起一件事来。一个只因惜字纸拾得一张故纸,合成一大段佛门中因缘,有好些的灵异在里头。有诗为证:
翰墨因缘法宝流[21],山门珍秘永传留。
从来神物多呵护[22],堪笑愚人欲强谋!
却说唐朝侍郎白乐天[23],号香山居士,他是个佛门中再来人,专一精心内典[24],勤修上乘[25]。虽然顶冠束带,是个宰官身,却自念佛看经,做成居士相[26]。当时因母病,发愿手写《金刚般若经》百卷[27],以祈冥佑,散施在各处寺宇中。后来五代、宋、元兵戈扰乱,数百年间,古今名迹,海内亡失已尽,何况白香山一家遗墨?不知多怎地消灭了。唯有吴中太湖内洞庭山一个寺中,流传得一卷,直至国朝嘉靖年间依然完好[28],首尾不缺。凡吴中贤士大夫、骚人墨客,曾经赏鉴过者,皆有题跋在上,不消说得。就是四方名公游客,也多曾有赞叹顶礼,请求拜观、留题姓名日月的,不计其数。算是千年来希奇古迹,极为难得的物事[29]。山僧相传,至宝收藏,不在话下。
且说嘉靖四十三年,吴中大水,田禾淹尽,寸草不生,米价踊贵。各处禁粜闭籴[30],官府严示平价,越发米不入境了。元来大凡年荒米贵,官府只合静听民情,不去生事。少不得有一伙有本钱趋利的商人,贪那贵价,从外方贱处贩将米来;有一伙有家当囤米的财主[31],贪那贵价,从家里廒中发出米去[32]。米既渐渐辐辏[33],价自渐渐平减,这个道理也是极容易明白的。最是那不识时务执拗的腐儒,做了官府,专一遇荒就行禁粜、闭籴、平价等事。他认道是不使外方籴了本地米去,不知一行禁止,就有棍徒诈害,遇见本地交易,便自声扬犯禁,拿到公庭,立受枷责。那有身家的,怕惹事端,家中有米,只索闭仓高坐,又且官有定价,不许贵卖,无大利息,何苦出粜?那些贩米的客人,见官价不高,也无想头[34]。就是小民私下愿增价暗籴,俱怕败露受责受罚。有本钱的人,不肯担这样干系[35],干这样没要紧的事。所以越弄得市上无米,米价转高。愚民不知,上官不谙,只埋怨道:“如此禁闭,米只不多;如此抑价,米只不贱。”没得解说,只囫囵说一句救荒无奇策罢了。谁知多是要行荒政,反致越荒的。
闲话且不说。只因是年米贵,那寺中僧侣颇多,坐食烦难。平日檀越也为年荒米少[36],不来布施。又兼民穷财尽,饿殍盈途[37],盗贼充斥,募化无路。那洞庭山位在太湖中间,非舟楫不能往来。寺僧平时吃着十方[38],此际料没得有凌波出险、载米上门的了。真个是:
寺僧无计奈何。内中有一僧,法名辨悟,开言对大众道:“寺中僧徒不少,非得四五十石米不能度此荒年[41]。如今料无此大施主,难道抄了手坐看饿死不成[42]?我想白侍郎《金刚经》真迹,是累朝相传至宝,何不将此件到城中寻个识古董人家,当他些米粮且度一岁。到来年有收,再图取赎,未为迟也。”住持道[43]:“相传此经值价不少,徒然守着他,救不得饥饿,真是戤米囤饿杀了[44],把他去当米,诚是算计。但如此年时,那里撞得个人肯出这样闲钱,当这样冷货?只怕空费着说话罢了。”辨悟道:“此时要遇个识宝太师,委是不能勾。想起来只有山塘上王相国府当内严都管[45],他是本山人,乃是本房檀越[46],就中与我独厚。这卷白侍郎的经,他虽未必识得,却也多曾听得。凭着我一半面皮,挨当他几十挑米,敢是有的[47]。”众僧齐声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只索就过湖去走走。”
住持走去房中,厢内捧出经来,外边是宋锦包袱包着[48],揭开里头看时,却是册叶一般装的[49],多年不经裱褙,糨气已无,周围镶纸,多泛浮了。住持道:“此是传名的古物,如此零落了,知他有甚好处?今将去与人家,藏放得好些,不要失脱了些便好。”众人道:“且未知当得来当不来,不必先自耽忧。”辨悟道:“依着我说,当便或者当得来。只是救一时之急,赎取时这项钱粮还不知出在那里?”众人道:“且到赎时再做计较,眼下只是米要紧,不必多疑了。”当下雇了船只,辨悟叫个道人随了,带了经包,一面过湖到山塘上来。
行至相府门前,远远望去,只见严都管正在当中坐地。辨悟上前稽首[50],相见已毕,严都管便问道:“师父何事下顾?”辨悟道:“有一件事特来与都管商量,务要都管玉成则个。”[51]都管道:“且说看何事。可以从命,无不应承。”辨悟道:“敝寺人众缺欠斋粮,目今年荒米贵,无计可施。寺中祖传《金刚经》,是唐朝白侍郎真笔,相传价值千金,想都管平日也晓得这话的。意欲将此卷当在府上铺中,得应付米百来石[52],度过荒年,救取合寺人众生命,实是无量功德。”严都管道:“是甚希罕东西,金银宝贝做的,值此价钱?我虽曾听见老爷与宾客们常说,真是千闻不如一见。师父且与我看看再商量。”辨悟在道人手里接过包来,打开看时,多是零零落落的旧纸。严都管道:“我只说是怎么样金碧辉煌的,元来是这等悔气色脸[53],倒不如外边这包还花碌碌好看,如何说得值多少东西?”都管强不知以为知的逐叶翻翻,一直翻到后面去,看见本府有许多大乡宦名字及图书在上面[54],连主人也有题跋手书印章,方喜动颜色道:“这等看起来,大略也值些东西,我家老爷才肯写名字在上面。除非为我家老爷这名字多值了百来两银子,也不见得。我与师父相处中,又是救济好事,虽是百石不能勾[55],我与师父五十石去罢。”辨悟道:“多当多赎,少当少赎。就是五十石也罢,省得担子重了,他日回赎难措处。”当下严都管将经包袱得好了,捧了进去。终久是相府门中手段,做事不小,当真出来写了一张当票,当米五十石。付与辨悟道:“人情当的,不要看容易了。”说罢,便叫开仓斛发[56]。辨悟同道人雇了脚夫[57],将米一斛一斛的盘明下船。谢别了都管,千欢万喜,载回寺中不题。
且说这相国夫人,平时极是好善,尊重的是佛家弟子,敬奉的是佛家经卷。那年冬底,都管当中送进一年簿籍到夫人处查算,一向因过岁新正[58],忙忙未及简勘[59]。此时已值二月中旬,偶然闲手揭开一叶看去,内一行写着“姜字五十九号,当洞庭山某寺《金刚经》一卷[60],本米五十石”。夫人道:“奇怪!是何经卷当了许多米去?”猛然想道:“常见相公说道洞庭山寺内有卷《金刚经》[61],是山门之宝,莫非即是此件?”随叫养娘们传出去[62],取进来看。不逾时取到。夫人盥手净了,解开包,揭起看时,见是古老纸色,虽不甚晓得好处与来历出处,也知是旧人经卷,便念声佛道:“此必是寺中祖传之经,只为年荒将来当米吃了。这些穷寺里如何赎得去?留在此处亵渎,心中也不安稳。譬如我斋了这寺中僧人一年,把此经还了他罢,省得佛天面上取利不好看。”分付当中都管说:“把此项五十石作做夫人斋僧之费[63],速唤寺中僧人,还他原经供养去。”
都管领了夫人的命,正要寻便捎信与那辨悟,教他来领此经。恰值十九日是观世音生日[64],辨悟过湖来观音山上进香[65]。事毕,到当中来拜都管。都管见了道:“来得正好!我正要寻山上烧香的人捎信与你。”辨悟道:“都管有何分付?”都管道:“我无别事,便为你旧年所当之经。我家夫人知道了,就发心布施这五十石本米与你寺中,不要你取赎了,白还你原经,去替夫人供养着。故此要寻你来还你。”辨悟见说,喜之不胜,合掌道:“阿弥陀佛!难得有此善心的施主,使此经重还本寺,真是佛缘广大,不但你夫人千载流传,连老都管也种福不浅了[66]。”都管道:“好说,好说!”随去禀知夫人,请了此经出来,奉还辨悟。夫人又分付都管:“可留来僧一斋。”都管遵依,设斋请了辨悟。辨悟笑嘻嘻捧着经包,千恩万谢而行。
到得下船埠头[67],正值山上烧香多人,坐满船上,却待开了。辨悟叫住,也搭将上去,坐好了开船。船中人你说张家长,我说李家短,不一时,行至湖中央。辨悟对众人道:“列位说来说去,总不如小僧今日所遇施主,真是个善心喜舍、量大福大的了。”众人道:“是那一家?”辨悟道:“是王相国夫人。”众人内中有的道:“这是久闻好善的,今日却如何布施与师父?”辨悟指着经包道:“即此便是大布施。”众人道:“想是你募缘簿上开写得多了。”辨悟道:“若是有心施舍,多些也不为奇。专为是出于意外的,所以难得。”众人道:“怎生出于意外?”辨悟就把去年如何当米,今日如何白还的事说了一遍,道:“一个荒年,合寺僧众多是这夫人救了的。况且寺中传世之宝正苦没本利赎取,今得奉回,实出侥幸。”众人见说一本经当了五十石米,好生不信,有的道:“出家人惯说天话[68],那有这事?”有的道:“他又不化我们东西,何故掉谎[69]?敢是真的。”又有的道:“既是值钱的佛经,我们也该看看,一缘一会,也是难得见的。”要与辨悟取出来看。辨悟见一伙多是些乡村父老,便道:“此是唐朝白侍郎真笔,列位未必识认,亵亵渎渎,看他则甚?”内中有一个教乡学假斯文的,姓黄号丹山,混名黄撮空,听得辨悟说话,便接口道:“师父出言太欺人!甚么白侍郎黑侍郎,便道我们不认得?那个白侍郎,名字叫得白乐天,《千家诗》上多有他的诗[70],怎欺负我不晓得?我们今日难得同船过湖,也是个缘分,便大家请出来看看古迹。”众人听得,尽拍手道:“黄先生说得有理。”一齐就去辨悟身边,讨取来看。辨悟四不拗六[71],抵当众人不住,只得解开包袱,摊在舱板上。揭开经来,那经叶叶不粘连的了,正揭到头一板,怎当得湖中风大,忽然一阵旋风,搅到经边一掀,急得辨悟忙将两手揿住,早把一叶吹到船头上。那时,辨悟只好按着,不能脱手去取,忙叫众人快快收着。众人也大家忙了手脚,你挨我挤,吆吆喝喝,磕磕撞撞,那里得着[72]?说时迟,那时快,被风一卷,早卷起在空中。元来一年之中,惟有正二月的风是从地下起的,所以小儿们放纸鸢风筝,只在此时。那时是二月天气,正好随风上去,那有下来的风恰恰吹来还你船中?况且太湖中间瀇瀇漾漾的所在[73],没弄手脚处,只好共睁着眼,望空仰看。但见:
天际飞冲,似炊烟一道直上;云中荡漾,如游丝几个翻身。纸鸢到处好为邻,俊鹘飞来疑是伴[74]。底下叫的叫,跳的跳,只在湖中一叶舟;上边往一往,来一来,直通海外三千国。不生得补青天的大手抓将住,没处借系白日的长绳缚转来。
辨悟手按着经卷,仰望着天际,无法施展,直看到望不见才住。眼见得这一纸在爪哇国里去了[75],只叫得苦。众人也多呆了,互相埋怨。一个道:“才在我手边,差一些儿不拿得住。”一个道:“在我身边飞过,只道你来拿,我住了手。”大家唧哝。一个老成的道:“师父再看看,敢是吹了没字的素纸还好。”辨悟道:“那里是素纸!刚是揭开头一张,看得明明白白的。”众人疑惑,辨悟放开双手看时,果然失了头一板。辨悟道:“千年古物,谁知今日却弄得不完全了!”忙把来叠好,将包包了,紫涨了面皮,只是怨怅。众人也多懊悔,不敢则声。黄撮空没做道理处,文诌诌强通句把不中款解劝的话。看见辨悟不喜欢,也再没人敢讨看了。船到山边,众人各自上岸散讫。
辨悟自到寺里来,说了相府白还经卷缘故,合寺无不欢喜赞叹,却把湖中失去一叶的话,瞒住不说。寺僧多是不在行的,也没有人翻来看看,交与住持收拾过罢了。
话分两头。却说河南卫辉府[76],有一个姓柳的官人,补了常州府太守[77],择日上任。家中亲眷设酒送行,内中有一个人,乃是个博学好古的山人[78],曾到苏、杭四处游玩访友过来,席间对柳太守说道:“常州府与苏州府接壤。那苏州府所属太湖洞庭山某寺中,有一件希奇的物事,乃是白香山手书《金刚经》。这个古迹价值千金,今老亲丈就在邻邦,若是有个便处,不可不设法看一看。”那个人是柳太守平时极尊信的,他虽不好古董,却是个极贪的性子,见说了值千金,便也动了火,牢牢记在心上。
到任之后,也曾问起常州乡士大夫,多有晓得的,只是苏、松隔属[79],无因得看。他也不是本心要看,只因千金之说上心,希图频对人讲,或有奉承他的解意了,购求来送他未可知。谁知这些听说的人道是隔府的东西,他不过无心问及,不以为意。以后在任年余,渐渐放手长了。有几个富翁为事打通关节[80],他传出密示,要苏州这卷《金刚经》。讵知富翁要银子反易,要这经却难。虽曾打发人寻着寺僧求买,寺僧道是家传之物,并无卖意。及至问价,说了千金。买的多不在行,伸伸舌,摇摇头,恐怕做错了生意,折了重本,看不上眼,不是算计,宁可苦着百来两银子送进衙去,回说“《金刚经》乃本寺镇库之物,不肯卖的,情愿纳价”罢了。太守见了白物,收了顽涎[81],也不问起了。如此不止一次。这《金刚经》到是那太守发科分、起发人的丹头了[82],因此明知这经好些难取,一发上心[83]。
有一日,江阴县中解到一起劫盗,内中有一行脚头陀僧[84]。太守暗喜道:“取《金刚经》之计,只在此僧身上了。”一面把盗犯下在死囚牢里,一面叫个禁子到衙来[85],悄悄分付他道:“你到监中,可与我密密叮嘱这行脚僧,我当堂再审时,叫他口里扳着苏州洞庭山某寺是他窝赃之所,我便不加刑罚了,你却不可泄漏讨死吃!”禁子道:“太爷分付,小的性命恁地不值钱[86]?多在小的身上罢了。”禁子自去依言行事。
果然次日升堂,研问这起盗犯,用了刑具。这些强盗各自招出赃仗窝家,独有这个行脚僧不上刑具,就一口招道“赃在洞庭山某寺窝着,寺中住持叫甚名字”。元来行脚僧人做歹事的,一应荒庙野寺投斋投宿,无处不到,打听做眼。这寺中住持姓名,恰好他晓得的,正投太守心上机会。太守大喜,取了供状,叠成文卷,一面行文到苏州府捕盗厅来,要提这寺中住持,差人赍文坐守[87]。捕厅佥了牌[88],另差了两个应捕[89],驾了快船,一直望太湖中洞庭山来。真个:
人似饥鹰,船同蜚虎[90]。鹰在空中思攫食,虎逢到处立吞生。静悄村墟,地神号鬼哭[91];安闲舍宇,登时犬走鸡飞。即此便是活无常,阴间不数真罗刹[92]。
应捕到了寺门前,雄纠纠的走将入来,问道:“那一个是住持?”住持上前稽首道:“小僧就是。”应捕取出麻绳来便套,住持慌了手脚道:“有何事犯,便直得如此?”应捕道:“盗情事发,还问甚么事犯!”众僧见住持被缚,大家走将拢来,说道:“上下不必粗鲁[93]!本寺是山塘王相府门徒[94],等闲也不受人欺侮[95]!况且寺中并无歹人,又不曾招接甚么游客住宿,有何盗情干涉?”应捕见说是相府门徒,又略略软了些,说道:“官差吏差,来人不差。我们捕厅因常州府盗情事,扳出与你寺干连[96],行关守提[97]。有干无干,当官折辨,不关我等心上,只要打发我等起身!”一个应捕假做好人道:“且宽了缚,等他去周置,这里不怕他走了去。”住持脱了身,讨牌票看了[98],不知头由[99]。一面商量收拾盘缠,去常州分辨,一面将差使钱送与应捕。应捕嫌多嫌少,诈得满足了才住手。
应捕带了住持下船,辨悟叫个道人跟着,一同随了住持,缓急救应。到了捕厅,点了名,办了文书,解将过去。免不得书房与来差多有了使费。住持与辨悟、道人共是三人,雇了一个船,一路盘缠了来差,到常州来。
说话的,你差了。隔府关提,尽好使用支吾[100],如何去得这样容易?看官有所不知,这是盗情事,不比别样闲讼,须得出身辨白,不然怎得许多使用?所以只得来了。
未见官时,辨悟先去府中细细打听劫盗与行脚僧名字、来踪去迹,与本寺没一毫影响,也没个仇人在内,正不知祸根是那里起的,真摸头路不着[101]。说话间,太守升堂。来差投批,带住持到。太守不开言问甚事由,即写监票发下监中去。住持不曾分说得一句话,竟自黑碌碌地吃监了。
太守监罢了住持,唤原差到案前来,低问道:“这和尚可有人同来么?”原差道:“有一个徒弟,一个道人。”太守道:“那徒弟可是了事的?”原差道:“也晓得事体的。”太守道:“你悄地对那徒弟说,可速回寺中去取那本《金刚经》来,救你师父,便得无事;若稍迟几日,就讨绝单了[102]。”原差道:“小的去说。”
太守退了堂,原差跌跌脚道:“我只道真是盗情,元来又是甚么《金刚经》!”盖只为先前借此为题诈过了好几家,衙门人多是晓得的了,走去一十一五对辨悟说了。辨悟道:“这是我上世之物,怪道日前有好几起常州人来寺中求买,说是府里要,我们不卖与他。直到今日,却生下这个计较,陷我师父,强来索取,如今怎么处[103]?”原差道:“方才明明分付,稍迟几日就讨绝单。我老爷只为要此经,我这里好几家受了累。何况是你本寺有的,不送得他,他怎肯住手,却不枉送了性命?快去与你住持师父商量去!”
辨悟就央原差领了到监里,把这些话一一说了。住持道:“既是如此,快去取来送他,救我出去罢了。终不成为了大家门面的东西[104],断送了我一个人性命罢?”辨悟道:“不必二三[105],取了来就是。”对原差道:“有烦上下代禀一声,略求宽容几日,以便往回。师父在监,再求看觑[106]。”原差道:“既去取了,这个不难,多在我身上,放心前去。”
辨悟留下盘缠与道人送饭,自己单身,不辞辛苦,星夜赶到寺中,取了经卷,复到常州。不上五日,来会原差道:“经已取来了,如何送进去?”原差道:“此是经卷,又不是甚么财物!待我在转桶边击梆,禀一声,递进去不妨。”果然原差递了进去。
太守在私衙,见说取得《金刚经》到,道是宝物到了,合衙人眷多来争看。打开包时,太守是个粗人,本不在行,只道千金之物,必是怎地庄严;看见零零落落,纸色晦黑,先不像意[107]。揭开细看字迹,见无个起首,没头没脑。看了一会,认有细字号数,仔细再看,却元来是第二叶起的[108]。太守大笑道:“凡事不可虚慕名,虽是古迹,也须得完全才好。今是不全之书,头一板就无了,成得甚用?说甚么千金百金,多被这些酸子传闻误了[109],空费了许多心机。难为这个和尚坐了这几日监,岂不冤枉!”内眷们见这经卷既没甚么好看,又听得说和尚坐监,一齐撺掇[110],叫还了经卷,放了和尚。太守也想道没甚紧要,仍旧发与原差,给还本主。衙中传出去说:“少了头一张,用不着,故此发了出来。”辨悟只认还要补头张,怀着鬼胎道:“这却是死了!“正在心慌,只见连监的住持多放了出来。原差来讨赏,道:“已此没事了[111]。”住持不知缘故,原差道:“老爷起心要你这经,故生这风波。今见经不完全,没有甚么头一张,不中他意,有些懊悔了。他原无怪你之心,经也还了,事也罢了。恭喜!恭喜!”
住持谢了原差,回到下处,与辨悟道:“那里说起,遭此一场横祸!今幸得无事,还算好了。只是适才听见说经上没了头张,不完全,故此肯还。我想此经怎的不完全?”辨悟才把前日太湖中众人索看,风卷去头张之事,说了一遍。住持道:“此天意也!若是风不吹去首张,此经今日必然被留,非复我山门所有了。如今虽是缺了一张,后边名迹还在,仍旧归吾寺宝藏。此皆佛天之力。”喜喜欢欢,算还了房钱饭钱,师徒与道人三众雇了一个船,同回苏州来。
过了浒墅关数里[112],将到枫桥[113],天已昏黑。忽然风雨大作,不辨路径,远远望去,一道火光烛天,叫船家对着亮处只管摇去。其时风雨也息了,看看至近,却是草舍内一盏灯火明亮,听得有木鱼声。船到岸边,叫船家缆好了。辨悟踱上去,叩门讨火。门还未关,推将进去,却是一个老者靠着桌子诵经。见是个僧家,忙起身叙了礼。辨悟求点灯,老者打个纸捻儿[114],蘸蘸油点着了,递与辨悟。辨悟接了纸捻,照得满屋明亮,偶然抬头,带眼见壁间一幅字纸粘着,无心一看,吃了一惊,大叫道:“怪哉!怪哉!”老者问道:“师父见此纸,为何大惊小怪?”辨悟道:“此话甚长!小舟中还有师父在内,待小僧拿火去照了,然后再来奉告,还有话讲。”老者道:“老汉是奉佛弟子,何不连尊师接了起来?”老者就叫小厮祖寿出来,同了辨悟,到舟中来接那一位师父。
辨悟未到船上,先叫住持道:“师父快起来!不但投着主人,且有奇事了!”住持道:“有何奇事?”辨悟道:“师父且到里面,见了主人,请看一件物事。”住持同了辨悟走进门来,与主人相见了。辨悟拿了灯,拽了住持的手,走到壁间,指着那一幅字纸道:“师父可认认看。”住持抬眼一看,只见首一行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第二行是“法会因由分第一”,正是白香山所书,乃经中之首叶,在湖中飘失的,拍手道:“好像是吾家经上的,何缘得在此处?”老者道:“贤师徒惊怪此纸,必有缘故。”辨悟道:“老丈肯把得此纸的根由一说,愚师徒也剖心相告。”老者摆着椅子道:“请坐了献茶,容老汉慢讲。”师徒领命,分次坐了。
奉茶已毕,老者道:“老汉姓姚,是此间渔人。幼年不曾读书,从不识字,只靠着鱼虾为生。后来中年,家事尽可度日了。听得长者们说因果,自悔作业太多[115],有心修行,只为不识一字,难以念经,因此自恨。凡见字纸,必加爱惜,不敢作践,如此多年。前年某月某日晚间,忽然风飘甚么物件下来,到于门首。老汉望去,只看见一道火光落地,拾将起来,却是一张字纸。老汉惊异,料道多年宝惜字纸,今日见此光怪,必有奇处,不敢亵渎,将来粘在壁间,时常顶礼。后来有个道人到此见了,对老汉道:‘此《金刚经》首叶,若是要念全经,我当教汝。’遂手出一卷,教老汉念诵一遍。老汉随口念过,心中豁然,就把经中字一一认得。以后日渐增加,今颇能遍历诸经了。记得道人临别时,指着此纸道:‘善守此幅,必有后果。’老汉一发不敢怠慢,每念诵时,必先顶礼[116]。今两位一见,共相惊异,必是晓得此纸的来历了。”住持与辨悟同声道:“适间迷路,忽见火光冲天,随亮到此,却只是灯火微明,正在怪异。方才见老丈见教,得此纸时,也见火光,乃知是此纸显灵,数当会合。老丈若肯见还,功德更大了。”老者道:“非师等之物,何云见还?”辨悟道:“好教老丈得知:此纸非凡笔,乃唐朝侍郎白香山手迹也。全经一卷,在吾寺中,海内知名。吾师为此近日被一个狠官人拿去,强逼要献,几丧性命,没奈何只得献出。还亏得前年某月某日湖中遇风,飘去首叶,那官人嫌他不全,方得重还。今日正奉归寺中供养,岂知却遇着所失首叶在老丈处,重得赡礼。前日若非此纸失去,此经已落他人之手;今日若非此纸重逢,此经遂成不全之文。一失一得,不先不后,两番火光,岂非韦驮尊天有灵[117],显此护法手段出来么?”
老者似信不信的答应。辨悟走到船内,急取经包上来,解与老者看,乃是第二叶起的,将来对着壁间字法纸色,果然一样无差。老者叹异,念佛不已,将手去壁间揭下来,合在上面,长短阔狭无不相同。一卷经完完全全了,三人尽皆欢喜。
老者分付治斋相款,就留师徒两人同榻过夜。住持私对辨悟道:“起初我们恨柳太守,如今想起来,也是天意。你失去首叶,寺中无一人知道,珍藏到今。若非此一番跋涉,也无从遇着原纸来完全了。”辨悟道:“上天晓得柳太守起了不良之心,怕夺了全卷去,故先吹掉了一纸。今全卷重归,仍旧还了此一纸,实是天公之巧,此卷之灵!想此老亦是会中人。所云道人,安知不是白侍郎托化来的?”住持道:“有理,有理。”
是夜,姚老者梦见韦驮尊天来对他道:“汝幼年作业深重,亏得中年回首,爱惜字纸,已命香山居士启汝天聪[118]。又加守护经文,完成全卷,阴功更大,罪业尽消。来生在文字中受报,福禄非凡。今生且赐延寿一纪[119],正果而终。”老者醒来,明明记得。次日,对师徒二人道:“老汉爱护此纸经年,今见全经,无量欢喜。虽将此纸奉还,老汉不能忘情。愿随老师父同行,出钱请个裱匠,到寺中重新装好,使老汉展诵几遍,方为称怀。”师徒二人道:“难得檀越如此信心,实是美事。便请下船,同往敝寺随喜一番[120]。”
老者分付了家里,带了盘缠,唤小厮祖寿跟着。又在城里接了一个高手的裱匠,买了作料,一同到寺里来。盘桓了几日,等裱匠完工,果然裱得焕然一新。便出衬钱请了数众[121],展念《金刚经》一昼夜,与师徒珍重而别。后来,每年逢诞日或佛生日[122],便到寺中瞻礼白香山手迹一遍,即行持念一日,岁以为常。年过八十,到寺中沐浴坐化而终[123]。寺中宝藏此卷,闻说至今犹存。有诗为证:
一纸飞空大有缘,反因失去得周全。
拾来宝惜生多福,故纸何当浪弃捐[124]?
小子不敢明说寺名,只怕有第二个像柳太守的寻踪问迹,又生出事头来。再有一诗笑那太守道:
伧父何知风雅缘[125]?贪看古迹只因钱。
若教一卷都将去,宁不冤他白乐天!
[1]苍颉制字:相传古代黄帝的史官苍颉创造了汉字。
[2]《春秋》:春秋末期,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写的《鲁春秋》删订而成,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
[3]子产铸刑书:子产,即春秋时郑国的公孙侨,他为卿相时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向国人公布。
[4]舞文:歪曲法律条文以作弊。
[5]锻罪:构陷人于罪。
[6]朱衣神:据宋赵令畤《侯鲭录》载:相传北宋欧阳修主持贡院考试,每阅试卷,觉身后有朱衣人不时点头,凡他点头的文章都合格。后人以“朱衣点头”代指科举中选。
[7]差(chā)池:即“差迟”。差错,错误。
[8]遮莫:即使;假如。也作“遮末”。
[9]撞天的屈:冲天的冤枉,天大的冤屈。
[10]青牛骑出去:相传老子见周室衰微,驾青牛出函谷关,隐居遁世。道教奉老子为教祖。
[11]白马驮将来:东汉明帝时摄摩腾、竺法兰从西域用白马驮经来洛阳,佛教始入中国。
[12]三光:指日、月、星光。
[13]罪业:即罪孽,罪恶。
[14]王沂公:即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少孤苦,善为文辞。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连中“三元”。景祐二年(1035),拜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宋史》卷三一○有传。
[15]曾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元明时被尊为“宗圣”。
[16]连中三元:唐宋科举考试分为解试(州府举行的考试,相当于明清的乡试)、省试(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相当于明清的会试)和殿试(由皇帝对省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考试),其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凡连接在三次考试中获第一名,叫“连中三元”。
[17]宋庠、冯京: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宋庠连中三元。冯京:字当世,宜山龙水(今广西宜州)人,仁宗皇祐元年(1049)连中三元。
[18]三教圣人:三教,指儒、道、佛;三教圣人分别指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
[19]颡当有泚:额上出汗。后因以“颡泚”表示心中惶恐、惭愧。
[20]惜字:珍惜文字。旧时谓文字为圣人所创造,对有字的纸不能随意污损和丢弃。
[21]法宝:即珍宝。
[22]呵护:保佑,护卫。
[23]侍郎: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所属各部长官的副职叫做侍郎。白乐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唐穆宗大和二年,任刑部侍郎。
[24]内典:佛经。
[25]上乘:即大乘佛教。
[26]居士:指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27]《金刚般若经》: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
[28]国朝:本朝。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1522—1566)。
[29]物事:东西,物品。
[30]粜(tiào):卖粮食。籴(dí):买粮食。
[31]家当:财产。
[32]廒:储藏粮食的仓库。
[33]辐辏:车辐聚集车毂。这里形容米大量聚集。
[34]无想头:吴语,无利可图。
[35]干系:责任。
[36]檀越:佛家语,施主。
[37]饿殍(piǎo):饿死的人。
[38]十方:佛家语,即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39]香积厨:寺庙中的厨房。也叫香厨。
[40]钵:即钵盂,和尚用的饭碗。
[41]石(dàn):旧时容量单位,一石合十斗。
[42]抄了手:即袖手,把双手拢在袖筒里。
[43]住持:寺庙中担任主管职务的僧人。
[44]戤(gài)米囤饿杀:倚着米囤挨饿。比喻守财自苦。
[45]相国:宰相的别称。当:当铺。都管:即总管,管理事务的管家。
[46]本房:即本支。房,指僧、道等的宗支。
[47]敢是:大概是。
[48]宋锦:宋代织的锦缎。因其织造精美,故把装潢书画碑帖所用的具有宋代风格的旧锦,也称为“宋锦”。
[49]册叶:分页装潢成册的字画。
[50]稽(qǐ)首:僧道举一手于面前行礼。
[51]玉成:成全。则个:句末语气词,表示祈使。
[52]应付:支付。
[53]元来:同“原来”。
[54]图书:图章。
[55]能勾:同“能够”。
[56]斛:量器名,古代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57]脚夫:也称脚家,搬运货物行李的夫役。
[58]新正:阴历新年正月。
[59]简勘:检查;审核。
[60]洞庭山:在太湖东南部,由洞庭东山与西山组成,东山是伸入太湖中的一座半岛,上面有洞山与庭山,故称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最大的岛屿,因在东山之西,故称洞庭西山。两山隔水相望,相距咫尺,故统称为洞庭山。
[61]相公:古代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62]养娘:对买来或雇来的女仆的称呼。与世代为奴的“家生子”不同。
[63]斋僧:把斋食施给僧人。
[64]观世音:佛教大乘菩萨之一。由梵文译为观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略称观音。他是佛教大慈大悲的菩萨,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就观其声音前往解救。相传他原是王子,大约隋唐时,所出现的塑像和图像多作女像。传说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的生日。
[65]观音山:原名支硎山,在苏州城西二十五里。相传晋代高僧支遁曾隐居于此修行。
[66]种福:积福。
[67]船埠头:船码头。
[68]天话:大话;空话。
[69]掉谎:撒谎,说谎。
[70]《千家诗》:《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的简称。南宋刘克庄编。克庄号后村居士,故也称《后村千家诗》。二十二卷。旧时为儿童启蒙读物。
[71]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
[72]同“捞”。
[73]瀇瀇(wǎng)漾漾:水深而无边际。
[74]鹘:即隼(sǔn),一种灰褐色而性凶猛的鸟。
[75]爪哇国:今南洋群岛的爪哇岛,因在海外,渺渺茫茫,故借指遥远虚无之处。
[76]河南卫辉府:元代为卫辉路,洪武元年(1368)改为府。府治在汲县(今河南卫辉)。
[77]太守:汉代为一郡行政的最高长官。明清专用来称知府。
[78]山人:指隐士。
[79]松:即松江府,治所在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辖境相当今上海吴淞江以南地区。
[80]打通关节:指暗中行贿买通官吏。
[81]顽涎:馋涎。比喻强烈的贪欲。
[82]丹头:由头。
[83]上心:记在心上,用心。
[84]行脚头陀僧:云游各地的和尚。
[85]禁子:狱卒。
[86]恁地:这样。
[87]赍文:拿着公文。
[88]佥:同“签”,签署。牌:牌票。
[89]应捕:缉捕盗贼的吏役。
[90]蜚虎:即飞虎。
[91](xū)地:突然,猝然。
[92]罗刹:佛教语,恶鬼。
[93]上下:对差役的尊称。
[94]门徒:旧时江南大户人家请僧尼道士做礼忏,平时互相往还,这些僧道被称为某施主的门徒。
[95]等闲:轻易。
[96]扳:同“攀”。
[97]行关:发出关文。古代官府之间行文提取案犯及有关当事人。
[98]牌票:旧时官府填发的固定格式的书面命令,差役执行任务时的凭证。
[99]头由:缘故,原因。
[100]支吾:应付。
[101]头路:头绪。
[102]讨绝单:即讨气绝单。指官府非法杀害犯人。绝单,狱吏向主管州县官报告在押犯人身死气绝的单子。
[103]怎么处:即怎么办。也作“怎处”。
[104]终不成:难道,岂能。也作“终不然”。门面:面子,体面。
[105]二三:三心两意,犹豫不决。
[106]看觑:看望;探视。
[107]像意:满意,中意。
[108]元来:即原来。
[109]酸子:犹酸丁,穷酸迂腐的读书人。
[110]撺掇:怂恿,促成。
[111]已此:已然。
[112]浒(xǔ)墅关:在今江苏苏州。
[113]枫桥:在今苏州阊门外。
[114]纸捻儿:用黄表纸捻成条,用来点火或抽水烟、旱烟。
[115]作业:作孽,造孽。业,罪孽。
[116]顶礼:跪下,两手伏地,用头顶尊者的脚。为佛教徒最高的敬礼。
[117]韦驮尊天:佛教所说的护法神。塑像着甲胄,执金刚杵,童子相。
[118]天聪:天赋予的听力。
[119]一纪:十二年。
[120]随喜:佛教语,本指见人行善,自己也增加对人同情喜悦之心,后引申为游览寺院,因见佛而喜其能普渡众生。
[121]衬钱:即衬施钱,施舍给僧道的钱物。数众:几个,数名。众,量词,个。
[122]佛生日:阴历四月初八为释迦牟尼生日。这天各寺庙都以名香浸水,灌洗佛像。
[123]坐化:和尚的死叫坐化。
[124]浪:轻易,随便。
[125]伧父:鄙夫,粗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