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对外部投资者存在原因的不同解释
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之所以需要引入外部投资者,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资本预算不足。现代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其所需的资本规模远远超过个人和家庭的预算范围。Demsetz(1983)认为“如果企业应该有较大的规模,特别是当企业的生存问题要求它必须迅速进行规模扩张时,就会产生一种压力,要求它的股份资本达到为此所需要的规模,为此就要转而求助于分散的所有权结构,并相应降低某一特殊投资者投入该企业财富的比率”。
除了资本预算不足,Muller和Warneryd(2001)发展的企业政治学理论(the political theory of the firm)对于引入外部投资者的原因给出了新的解释。钱颖一(2001)指出100年后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重新回到了政治经济学,只不过所谓新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规范的现代经济学的范式之下,把政治学的元素融入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Muller和Warneryd(2001)应用寻租(rent seeking)理论从企业政治学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现代公司需要外部的投资者。初始投资者与经理人将为有利的剩余分配开展耗费企业资源的寻租活动。于是,围绕寻租实现的权利分配,经理人和初始投资者展开了博弈。此时若企业引入外部投资者作为第三方将产生两方面的影响。其一,将产生新的冲突,并导致新的寻租行为;其二,三方围绕剩余分配权利的博弈将减少企业围绕剩余分配冲突而导致的净损失(deadweight losses)。这是因为外部投资者成为初始投资者和经理人的共同敌人,从而导致冲突的净损失减少。这成为企业引入外部投资者、选择上市的重要原因。
与Muller和Warneryd(2001)观点类似的是Bennedsen和Wolfenzon(2000)。他们选择非上市公司作为考察对象,研究为什么连这些非上市公司都需要引入外部股东。他们的研究发现,当存在多个股东时,对资金使用方向的任何偏离都需要合谋集体全部成员的一致同意。成员越多,达到一致性的困难就越大,资金则会朝着正确的方向投入。多个股东相互制衡的公司与只有一个股东控制的公司相比,所产生的资金使用的扭曲程度可能更低。上述理论合理地解释了现实中为什么许多封闭公司同样包含几个相对较大的股东等现象。因此,引入外部投资者不仅仅是由于资本预算不足,有时则是出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