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金融创新研究:效率差异、环境影响与空间效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

一、区域金融创新的界定

1.区域的界定

区域既是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也是空间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区域经济的研究源于人们对20世纪20年代区域发展问题的认识。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衰退;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得贫困地区经济恶化,区域两极分化明显。随着凯恩斯干预经济理论的发展,该理论的簇拥者纷纷采取区域经济干预的措施,多数国家成立了专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机构,从金融、财政方面支援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学逐渐发展起来。

空间经济学家将区域理解为一种抽象的空间范畴。空间经济学包括三类模型:区域模型、城市模型和国际模型。这三类模型并不是简单的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三个分割的领域。空间经济学更加注重经济主体在区域间的流动,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藤田昌久、克鲁格曼、维纳伯尔斯是空间经济学的三大鼻祖,其中,藤田昌久是区域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和维纳伯尔斯则是国际经济学家(梁琦等,2008)。实际上,这三个领域的研究对于区域的概念也很模糊。

总体来说,现有的研究对于区域的概念常通过三个方面来阐释:(1)区域内部在某些经济学指标上具有同质性。胡佛等(2004)认为区域是一个地区统一的经济体,既可以根据内部同质性将其区分,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连接区。无论是同质区还是连接区,都表示在经济联系方面的同质性。(2)相对于其他区域具有特质性。例如,同一个区域的个体往往与相邻区域有明显区分,表现为相关特征的特殊联系。安虎森(2005)认为,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几个国家都可以称为一个区域。(3)区域的边界在时间方面具有相对性。区域的边界经常根据经济主体的流动而发生变化,旧的区域消亡,新的区域诞生,因此分析区域时必须确定特定的时间。

对区域的理解也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地理范畴进行。广义的地理区域包括整个世界经济体,如欧盟、东盟等跨国界区域;狭义的地理区域包括一个国家、一个省(区、市)。本书所指的区域概念是指在经济主体上表现出共同特质,或在地理上具有共同边界的空间单元,即使他们之间的空间分布并不是同质的,如异质性空间或具有排他性的空间,也可以称为一个区域。

鉴于本书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环境,本书中的区域范畴是以中国为整体,将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区域的单元,并以此为研究的对象的,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区域呈现出的差异性和同质性,从而捕捉区域发展的规律。同时,为方便计量研究,根据数据的可采集性,本书以2001—2011年的数据作为样本。

2.区域金融创新的内涵

综合前文关于金融创新的内涵的阐释,借鉴熊彼特对于创新的理解和Tufano(2003)对于金融创新的定义,本书中所界定的区域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部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通过各种资源配置以提高金融中介效率的组合方式,产生新的生产函数。本书将区域金融创新定义为一个地区的金融业通过创新(既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创新,也包括作为生产要素的金融产品创新)减少成本,提高投入效率的能力。

二、主要内容

基于国内学界对区域金融创新认识上的不足和对金融创新的研究以政策性解读为主的研究现状,本书拟从对中国金融业创新的区域型特征和内部结构的测度出发,在区域金融创新与金融竞争、区域金融创新与金融集聚之间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这一事实的基础上,从区域竞争、开放与合作的角度研究和探索区域金融创新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按照从理论分析到实证分析的基本思路展开,主要针对如下两个问题进行阐述:

第一,对于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的比较,现有文献的研究主要关注存贷款容量增加等数量上的变化,运用金融网点分布、存贷款比率和金融相关比率等指标来衡量金融资源数量的区域差异,在金融创新质的考察层面有所欠缺,尤其是在金融创新在区域内的横向比较与纵向测量方面都没有涉及。

第二,金融创新在区域方面的机理分析和效应分析。目前的文献不能回答区域经济差异或区域之间的创新差异问题,而往往只在结论中提及“应适当进行金融创新”。也鲜有学者就区域金融创新的效率问题展开研究。

在区域层面的金融创新背后,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探究如下问题:如何衡量金融创新在区域层面的表现,应注重量的增长还是质的进步;影响区域金融创新的外部环境是异质的还是同质的;区域金融创新与区域金融竞争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区域金融创新是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失衡,还是带来了协同经济增长。这要求我们对于区域金融创新在驱动因素、环境制约和经济效应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基于以上两个问题,本书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1)对中国区域金融业创新进行更为客观的测度。鉴于相关研究对区域金融创新在认识上的模糊性,从地区层面出发,参考Bos(2009)对欧盟各国金融创新的测度模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中国2001—2011年的地区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的金融业与前沿面的技术差距进行测度,度量中国各地区的金融创新水平,以各区域作为决策单元,求得技术效率值。并对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趋势进行研究,从省际和区际层面衡量我国区域金融创新效率的差异。

(2)基于测度部分得出的结论,找出影响金融业创新的外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金融业创新的作用渠道和机制。借助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进行检验,找到影响各单元的投入冗余的环境因素,并分析寻找经济基础、政府贷款干预、对外开放、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等环境变量是否影响区域金融业技术效率的投入冗余。

(3)对金融创新与竞争、金融创新与集聚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探索分析方法对金融创新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区域金融创新的空间效应及金融创新与金融集聚的关系进行检验。

(4)区域金融创新作用结果分析。在解决区域层面的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上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将两方面内容交织起来,构建一个区域差异条件下的金融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创新发展变量,在一般均衡分析的框架下构造一个包含金融创新的综合性经济模型,力求将金融创新驱动、环境与效应整合在一个研究体系中,为进一步还原现实经济、增加社会计划者,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揭示区域金融创新所产生的经济效应,阐释区域金融创新异质性的存在及其内在机理。另外,尝试检验不同机制下区域金融创新所产生的作用,重点对区域金融创新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