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西部开发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十八章 中科院

一、2016年工作情况

(一)完成生态环境评估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其生态功能对保障我国乃至东南亚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2016年,中国科学院发布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2008—2014年)建设成效评估》报告。报告主要结论有:高原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沙化面积减少,工程区风沙治理成效显著;退牧还草促进了草地恢复,提高了农牧民收入;农牧区清洁能源使用率大幅提高,农牧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天然林与自然生态区保护初见成效,野生动植物种群恢复性增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定向好。

(二)助力农牧民增收

西藏农牧民增收。通过“西藏农牧民增收技术示范”项目实施,中科院在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拉萨市林周县、林芝市巴宜区开展了典型农业村、半农半牧村、农林牧结合村的农牧结合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建立了西藏典型村农牧结合技术体系和农牧民增收模式,产业化发展模式可复制性强,对推动西藏草牧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西藏高原草牧业发展转型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项目提出的西藏农牧民增收工作建议及西藏农区畜牧业效益倍增工程得到了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等领导的重要批示。

内蒙古生态草牧业发展。2016年,中科院“建设生态草牧业试验区”示范工作在垦区谢尔塔拉、特泥河和巴彦共三个农牧场着力推进,天然草场恢复工作在季节性休牧、牧刈轮替、肥水耦合等方面示范面积合计6400亩,人工草地示范种植1350亩,苜蓿示范种植1100亩,油菜示范种植1200亩,大豆新品种示范种植2800亩。生态草牧业试验区得到了汪洋副总理的肯定。

(三)促进成果转化与区域发展

2016年,“青海高钱组比盐湖提组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成果获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年产10000吨碳酸锂规模的生产中,并在青海铿业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到年产20000吨碳酸锂、150000吨硫酸钾和15000吨硼酸项目中应用。开发的盐湖碳酸铿已通过产品检测,成功应用于铿离子电池材料。

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石榴皮多酚提取物及其制剂的产业化研究”、“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控制试验示范”、“新疆克拉玛依油田聚驱采油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8个“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完成验收。

中科院2016年通过重庆高交会、绵阳科博会等各种对接形式,推动全院科技成果在西部地区转移转化。据初步测算,在西部地区产生销售收入约450亿元,形成相关利税约50亿元。

2016年,中科院与新疆、甘肃、宁夏、重庆、四川续签战略科技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中阿科技合作、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及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工作,助推重庆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等工作。

(四)着力西部科技扶贫

2016年,中科院继续开展西部科技扶贫工作。在广西石漠化地区,采取政府—企业—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发展林下中药与种草养牛产业,在广西环江县建立农业立体循环生态经济示范模式。采取“公司—基地—村委—农户”的模式,建立中草药基地,组建成立了下塘村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有社员20户78人,辐射带动下塘村的香洞屯等6个自然屯共90个农户种植广豆根220亩,2017年预计总产值达198万元。在下南乡的玉环、下塘、古周等村已种植中草药118亩,辐射全县2880亩(80户贫困户)。此外,帮助当地发展喀斯特林下种草养牛产业,发展1个合作社(毛南绿峰养牛合作社)和2个养殖大户,发展养牛社员37户,2015年出栏382头,产值350万元。2016年,已实施林下种草养牛280多亩,出栏158头肉牛,产值150多万元。

(五)支持西部高级人才培养

中科院与中组部等国家部委联合实施的“西部之光”人才计划,20年来为西部地区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技骨干。2016年,中科院进一步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西部引进人才”项目,支持西部地区研究所引进急需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通过“西部青年学者”项目,支持博士毕业生到西部地区研究所工作。2016年,共支持各类人才项目228个,其中“西部引进人才”项目7项、“西部青年学者”项目221项(其中地方项目23项)。此外,还对2012年度原“西部之光”重点和一般项目7位终期评估优秀的入选者给予140万元的后续支持。2016年,中国科学院共接收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3人,资助经费48万元。

(六)开展战略咨询

2016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形成了《“胡焕庸线总理三问”的时空认知与建议》咨询报告并上报国务院。报告还提出了多方并举提高西部水资源承载力,铸就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三业”联动的西部大发展新模式;打造中国绿色新能源基地,构建耗能密集—节水型高新技术产业;走城市群与城市带相结合的西部城镇化之路,挖潜革新促进东西部均衡发展;打造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吸引各路人才,构建利益均沾机制保障创新供给等政策建议。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科学院部署“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项目,分析和量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状况,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相关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主要研究成果被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规划”采纳,相关研究成果在西部开发规划中得到应用。

此外,中科院还通过2016年“天山南北院士行”、院士专家西部行、院士专家巡讲等活动,为新疆、贵州及西藏等地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二、2017年工作设想

(一)落实西部战略合作协议

落实院地科技合作协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农牧民增收以及特色资源开发、人才培养、战略咨询、智库等平台建设工作,加强项目部署,落实协议的阶段任务。

(二)加强联盟及科技副职派遣工作

与有关部门、西部省区市协作,进一步加强全国科学院联盟、野外台站联盟、植物园联盟以及中科院西部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在贵州、甘肃等地的科技副职派遣工作力度。

(三)加强科技扶贫工作

设立扶贫专项资金,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措施到位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思路,加强扶贫项目管理与制度建设,加强科技扶贫工作。

(执笔人:周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