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2013年夏,正平从江西来从我学,转眼三年过去,正平顺利毕业,并拟出版博士论文修改稿。请序情切,作为老师,我也乐意就论文相关问题聊聊看法。
记得第一年开学不久,正平来家里小坐,我问了一些日常问题后,就开始聊到毕业论文的选题。正平告诉我硕士论文做《‹管子›及其礼法思想》,希望博士阶段做《左传》的价值观研究。《左传》的研究历史悠久,其中人物、地名、职官、礼制、战争、外交等方面都有了较成熟的成果,至于价值观方面,虽然学界对其中的“君子曰”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从整体层面研究春秋时期的思想价值观,有分量的成果的确还不多,于是我对他的想法表示肯定,要求他关注前人成果,并开出了必读的书目。转眼到了即将开题的时候,于是又有了一次论文构思的讨论。正平提出需要结合《春秋》类和三《礼》类书籍进行研究,才能构建春秋时期价值观的整体面貌。这两者的结合,在学术史上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自然是符合研究规范的。但以前的研究方法,一般是在注疏中解决单个问题为主,整体层面的结合尚不多见,于是我提醒他注意研究方法的选用、时间范围的界定、材料的取舍等问题,要求他在开题报告中作必要的论述。后来提交的开题报告,基本做到了。论文开题时,江庆柏老师对论文结构作了充分肯定,方向东老师和王锷老师对时间范围的界定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之后经过一年多的写作,正平交来了论文的初稿,三级目录清晰地表达了结构,内容上,取材丰富,论述方面,言之成理,参考文献的标注也很规范。我提了一些修改意见后,同意他修改后送审了。以下是三位盲审专家的意见。
学者一:“近些年来,礼学成为古典文献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学者除关注三礼研究外,越来越重视承载礼学思想、精神和事例的其他先秦两汉典籍的研究。《春秋》及三《传》尤其被学者重视,但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春秋》及三《传》的礼学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学术论著为数不多,具有学术分量的论著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该论文以“春秋礼学”作为选题,显示了论文作者具有一定的学术眼光、扎实的专业基础素养以及相当的学术研究能力。该论文对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论文研究的思路和写作方法认识明确、思维清晰,对学科专业知识掌握较牢固,文献功底较强。”
学者二:“一、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开创性,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二、论文对春秋礼学的爬梳与解释,对于认识传统礼学具有参考价值;三、论文反映作者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及独立研究能力;四、论文引文规范,学风严谨,结构合于逻辑,文字表述也准确流畅;五、论文注解表述重复,未能简洁,附录文献征引虽繁,条理仍欠明。”(备注:收到盲审意见后已经作了调整。)”
学者三:“论文选题‘春秋礼学’,以记述春秋时期史事的文献为基础,就传统文化核心之‘礼’的内容及其影响进行讨论和评述。此部分工作在礼学研究史上未曾有系统深入的专题研究,对于了解礼学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从论文的结构来看,主要内容是对礼的价值原则的梳理,包括礼的形式及实践,如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社会和谐的目的。文字叙述流畅。”
盲审通过后,邀请了南京大学徐有富老师、武秀成老师以及本专业三位老师组成了答辩委员会,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答辩,形成决议:“论文选题颇具价值,以《春秋》、《左传》所记载的阶段为主要的时间纵轴,以本阶段留存文献为取材横轴,以当时礼学事件中体现的礼学观念为标准,探讨这一时期礼的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情况、礼的价值追求和礼的运行原则,对春秋礼学的研究领域有所拓展。论文写作,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材料充分,表达流畅。总之,这是一篇较为优秀的博士论文。”
正平所做的工作,犹如将破碎瓷器的零片,依据瓷器的结构特点和原理,重新拼凑成瓷器的样子。虽然未必就是瓷器的原样,但毕竟使读者见到了瓷器的大致的面貌。这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不仅有益于礼学的整体性研究,对于今天的价值观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因为有师生之谊,说太多难免有偏私之嫌。前面专家们的评述,已经多方肯定了论文的价值,读者也会有自己的判断。路正长,希望正平一如既往,踏实前行。
是为序。
赵生群
2016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