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实践中的教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美学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付业君

摘要:中国民间美术是经由长久历史沉淀而形成的一种传统民族文化,由于民间美术色彩发展至今已具备较为完整的色彩体系,且具有独特的色彩审美特征,因此,对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进行美学研究这一课题吸引了无数学者。从另一角度说,进行民间美术色彩美学研究与当今社会艺术价值的探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美术色彩中展现出的独特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蕴含深刻的民间精神,而且带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更能起到启发艺术设计色彩审美、展现独特艺术魅力的实际设计引导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大致介绍了我国民间美术色彩的产生过程、概念,以及美术色彩所包含的相关内容,并详细从主观性、程式化、地域性、象征性等多个方面讲解了民间美术色彩的基本特征,以探析、归纳其具体的美学价值,旨在为后续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民间;美术;色彩;美学;研究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蕴含着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特征,在长期的色彩演变、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与传统文化的熏陶,民间美术色彩所反映出的具体美术造型形态,事实上就是我国社会在某一阶段内具体民间精神的历史折射,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1]。换言之,民间美术色彩在体现出具体美学价值的同时,也伴有较为深刻的历史文化研究意义。具体来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美术色彩美学中所蕴含的民族心理、民俗思想、民间精神及传统哲学等内容不仅影响了艺术色彩的基本构成情况,其完整的色彩体系与独具特色的色彩审美特征于现代艺术设计方面同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指导意义 [2]。鉴于此情况,本研究就“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美学研究”这一课题展开论述,具体内容如下文所示。

一、中国民间美术概述

1.基本概念

中国民间美术主要是指在我国民间发展起来的美学艺术,其具体美学内容中主要反映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即中国民间美术也可以理解成是我国劳动人民传统思想、文化及审美观念的具体体现,属于生活活动艺术范畴。在《中国民间美术辞典》这一重要著作中,相关研究学者则将中国民间美术定义为:在长远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生活或具体劳动的相关审美需求而创造的具有明显多样化特征的美术形式 [3]。同时,由于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真实生活十分贴切,因此,在民间美术中所包含的绘画、雕塑、建筑风格及工艺等不同方面美术内容的发展与演变均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应用、欣赏等具体需求 [4]。而以现代艺术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民间美术集合了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风俗习惯,他们的审美观念与思想特征均能在多样化的美术形式中具体呈现,所以,无论是对民间美术进行历史研究,还是以其蕴含的丰富中国文化为现实指导,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均能起到重要的启发、引导作用。

2.中国民间美术的大致分类

如上文所述,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创作,而对我国这一幅员辽阔、民族繁多的文明古国而言,中国民间美术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具体呈现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对民间美术进行归纳总结,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分类:①按照美术的实际用途,其美术形式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一般用于体现节日气氛,以丰富的美术气息渲染节日;用于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需要;用于个人情感表达、宣泄或者表现真实的故事或事迹等 [5]。②从民间美术的发展门类上看,也可以将美术形式以我国传统民俗分类的方式进行具体归纳,即美术内容中的寿联、嫁衣、儿童玩具等表现形式可以归纳至民俗礼仪内容中;服饰、刺绣、建筑家具及陶瓷工艺等内容则为人们衣食住行美术美学的重要体现;灯彩、年画、剪纸等负责节日气氛渲染的美术形式可归纳至节时节令需求中;寺庙彩饰、神话版画及面具等内容则为民间信仰的具体表达等。从整体上看,我国传统美术的具体分类可以总结为民间绘画、民间雕塑及民间工艺三大门类 [6]

3.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产生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属于美术形式的具体呈现,而美术色彩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体现了我国民间美学艺术的演变。追溯至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伊始,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发展是由原始单一的色彩认知逐渐发展到五彩装饰的色彩认知层面的。对于单一原始的色彩而言,在当时不同的地域,对白色、黑色及红色这三种色彩的认知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而在后续的色彩发展中,这三种颜色也长久地被当成色彩的主要表现手段 [7]。而单一色彩向多种色彩的发展与人们长期生产劳动力的进步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从历史人文发展角度看待单一色彩向多种色彩转变,则又能延伸出色彩演变更深层次的含义。例如,在我国战国时代,风靡一时的多彩壁画便是民间美术色彩发展的重要表现。在我国战国时期,所谓的阴阳五行学说开始盛行。所谓阴阳五行学说,就是人们将五行(金、木、水、火、土)与色彩进行相互结合,以五色应对季节变化表示五时,以五行表示五个不同方位,即代表着当时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界与生命关系的进一步认知,标志着人类开始由本能的五色观认知开始向色彩审美、主观感受与时间、空间关系表达的转变 [8]

二、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美学特征分析

1.主观性美学特征

主观性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人们对于审美的主观感受方面,与西方色彩从固有色到条件色的理性逻辑色彩探索不同,我国民间美术色彩会更加侧重于整体性的表达,人们善于采用各种色彩之间的搭配将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直观的呈现,其中,主题的表达则通常以凸显某一主色为基本规律,而中国民间美术最终的表达效果将以刺激人体感官为主,也正是这种表达习惯所致。例如,人们自古以来就将“红绿搭配”视为吉利的色彩,红绿搭配所形成的强烈视觉对比冲击会使人们产生乐观、积极向上的视觉生理反应,与喜庆、吉祥的氛围相贴合,正所谓“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这句色彩俗语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吉利的主观心理追求,更体现了我国传统民间色彩的主观性美学特征 [9]

2.程式化美学特征

由于我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发展是由单一色逐渐向多色渐变发展的,因此,在美术色彩的实际应用上,人们会总结过往经验,理性地选择色彩搭配,在此情况下,这种民间沿袭式艺术无疑为美术色彩的发展赋予了程式化美学特征。在美术色彩数千年的演化过程中,部分色彩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无形中烙印下了带有我国民族特点的固定模型,例如,在代代相传的无锡泥人上色口诀中,“红得艳,绿得娇,白得净,纯色如纸映心魂”等句子表明了鲜明的色彩程式化使用特征。从另一个角度看,美术色彩的程式化美学特性也意味着色彩发展在历史时间、空间的美学演化渐变过程中依旧能够守住核心,从而进一步形成了极具民间美学经典与哲学、悠久与青春双重特色的顽强生命力。

3.地域性美学特征

我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表达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所遵循的传统观念,以及民俗文化等基本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美术色彩使用而言,其具体情况也会因不同地区的风俗、当地人的生活观念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域文化特征,即地域性美学特征。同时,也正是由于民间美术色彩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才能更好地促进色彩美学的多样性发展。例如,在我国民国年间,江南地区的年画为木板年画,年画所表达的题材内容也多以民间故事或民俗生活为主,具有浓厚的当地特色,在整体构图上,人们采用的色彩较为丰富繁杂,且常以红色、紫色为主色调,意在表达新年喜气。而对于北方年画风格而言,如经典的杨家埠门神年画,其构图色彩多以明黄色、明度较大的青色为使用原色,具有明显的北方年画特征 [10]

4.象征性美学特征

从现代色彩应用角度来看,我们知道美术色彩具有暖色与冷色之分,也就是说,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具有不同的意义,而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性美学特征事实上也是将色彩看成某种符号,象征或代表某种观念或事物。例如在我国传统戏剧脸谱中,色彩的的象征性美学特征就凸显得淋漓尽致,“黑为刚直青勇敢;红色忠勇白为奸;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侠野粉老年”。又比如在藏戏面具绘制中,不同的色彩面具也象征着不同的权利地位,对于位高权重者的面具设计,通常采用红色作为群里象征;在老者面具设计中,常采用具有生命特点的绿色作为母亲的角色;而天空的蓝色则主要表示天神,白色主要表现单纯、善良等 [11]。由此可见,中国民间美术能够通过其象征性意义良好低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

5.装饰性美学特征

中国民间色彩的审美特征有明显的东方文化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色彩的应用搭配方面,人们在进行主观情感和精神表达的同时会更加注重视觉愉悦的效果。装饰色彩强调色调和画面的整体协调关系,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主观感受去尽情表现。大胆地使用红色、绿色和其他色彩,这个看似随机且颜色不规则选择的应用现象却能够将明亮、欢快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装饰性的色彩搭配融合了传统美术文化,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虽然不是一种艺术行为,但却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愿,而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装饰性美学特征也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底蕴。

6.观念性美学特征

民间艺术的产生与传播大多基于大规模生产活动,因此,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中国民间美术不只是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大众审美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结果,美术色彩的这一过程深刻地体现了民间美术美学的观念性特点。同时,对于美术文化而言,它还具有属于自己专有的文化信念,即我国民间传统文化风俗与人们的传统信仰,在美术色彩的表达过程中,其文化精神与信仰、观念也被充分应用在以中国民俗为载体的各种作品中。从整体角度看,中国民间美术所展现出的鲜明审美特征与民族情感均是人们传统观念性审美的具体体现。

三、小结

民间美术色彩发展至今已具备较为完整的色彩体系,具有独特的色彩审美特征,并且美术色彩中展现出的独特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蕴含深刻的民间精神,还带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从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看,民间美术主要是指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为满足生活或具体劳动的相关审美需求而创造的具有明显多样化、地域性、象征性、装饰性及观念性六大美学特征则共同赋予了艺术色彩丰富的民俗思想与民间文化。综上所述,对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进行美学研究重要的文化探索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龙.柳宗悦的工艺之美: 在生活美学中寻找民艺的价值[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33-136.

[2]刘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美学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03):171-171.

[3]邓彦峰.文明敦煌文明聚焦:基于敦煌壁画的美学研究[J].时代报告,2016(04):252-252.

[4]曹成竹.从审美习俗到话语实践:中国民间歌谣中的身体意识[J].民族文学研究,2013(04):24-31.

[5]田佳琦.传统装饰绘画的美学特征[J].大众文艺,2014(19):86-87.

[6]宋方昊.绘画与生活:嘉兴灶头画的民俗学分析[J].民俗研究,2016(04):129-135.

[7]韩啸,张淋,唐胜,等.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在动画艺术中的设想[J].艺术品鉴,2015(01):135-135.

[8]马方,付璐.民间传统玩具:拨浪鼓的设计美学研究[J].设计,2013(08):46-47.

[9]钟小勇.人类学视野中云南德宏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美学研究视域[J].民族音乐,2014(02):50-53.

[10]崔乃丹.浅谈民间艺术花馒头[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06):133-133.

[11]颜健生.仪式文学:瑶族民间故事的原型模式[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98-102.

本文为2018年西南民族大学教改项目“基于文化自信与核心价值观弘扬的艺术创作人才创新培养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