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美学
1.概念内涵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特征和规律的科学。美学有规律可遵循,也有一些基本原则,如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主从与重点、整体与局部、比例与调和等。在美学中,最经典的比例分配莫过于古希腊人发明的“黄金分割”1∶1.618及其具有标准美的感觉。提起审美,人们自然会想到艺术。但是,审美领域不只限于艺术,也表现在科学研究与工业制造中。
案例:现代舰船美学——邓恩曲线
现代舰船美学设计遵照邓恩曲线。邓恩曲线是有关舰船上层建筑设计美学的概念,起源于军舰设计,它是指舰船的上层建筑在侧视图上沿船长的最佳结构。一般而言,以上层建筑占船长的前1/3为佳,这种布局满足了黄金分割率且最有美感。其实,舰船美学设计是军工武器美学设计的重要体现,在战斗机领域,美学设计应用也非常普遍,正如达索所言,“一架看起来漂亮的飞机就是好飞机”,军舰也是如此!
美学和工业从来就有密切关系,工业生产的整个过程都和审美相关。比如,距今1万多年的中国华北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磁山文化,在其出土的陶器中,就发现陶器表面出现了绳纹、篦纹及划纹等,形状有椭圆口盂、靴形支座、三足钵与深腹罐等,这体现了早期磁山地区人类的审美意境。
工业美学是研究工业生产领域美的规律的科学。工业创造首先是一种基于物质需求的美,然后在享用过程中显现出精神需求的美。工业美学是由工业和美学这两个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独立的方面汇合而成的一种新的学科。它的立脚点是工业领域,因此,它和传统的美学有所不同,即不再以哲学思辨的探讨为主,而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产品的构思、研发、设计、制造、包装、营销、服务等每个环节,探讨工业领域中审美的规律性问题。
第一,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工业美不是现代才有的,是人类原发性的审美形态,它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审美意识形成的机制。因为使用工具的生产实践形成了人的活动的动态工具结构,它不仅传递着人类的经验,规范着主体的活动样态,而且塑造着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第二,研究表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始终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以建筑为例,在历史上建筑艺术历来都是其时代最先进技术的真实体现。正是以先进技术为依托,才创造了许多蔚为壮观的建筑景观。
第三,审美价值对人具有最大的生理和心理适应性,产品的美成为产品功能目的的直观表现,它为工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人文导向。
第四,美在和谐,工业美强调了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它把人的科技视野与人文视野联系在一起。
第五,工业美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环境中,通过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发挥其美育职能,它可以发挥对情绪的调节、对行为的诱导和暗示,从而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18世纪工业革命发生后,人类生活从中世纪田园风光变成了烟囱厂房林立的环境。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美的问题,陆续出现了技术美学、生产美学、劳动美学、机器美学等概念。工业美学与上述美学略有不同:第一,工业美学不只是面向整个工业生产过程,包括产品销售,研究市场问题。技术美学或生产美学都不涉及产品的销售问题。第二,工业美学可以有因生产制造而形成的工艺之美、机械之美、制造之美、布局之美、工程之美。第三,工业美学还涉及企业管理问题、劳动者的审美培育,如管理之美、环境之美、人文之美等。
由此可见,工业美学所涉及的内容要超过其他美学研究的范围,包括研发设计美学、生产制造美学、销售服务美学、工业管理美学、生产环境美学、工业建筑美学等多个方面。其中,生产过程中的环节主要满足生产者的愉悦与审美需求,生产过程以外的环节主要满足消费者的愉悦与审美需求。
2.基本作用
工业美学来源于工业生产,致力于为工业服务,面向的是工业整体,决定的是整个工业领域的美学特征问题。研究工业美学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优质服务,增强企业竞争力。工业美学任务并非跟随审美思潮,而是看其能否以功能、技术、材料、形式、服务等为基础主导审美思潮。
工业美学观念已经在企业经营中广泛应用,从产品的构思、设计、营销、服务,渗透到了每个环节,即产品设计、制造工艺、企业营销等必须尊重工业美学的规律。实践证明,在当今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新形势下,谁能自觉地、高水平地运用工业美学,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反之,不讲究这门科学,粗制滥造,必然在竞争中败北;谁能自觉地、高水平地运用工业美学指导企业生产、管理、服务,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谁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从这些意义上说,工业美学已成为直接生产力。
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任何人造物的创造都离不开技术,技术创新规律与美的创造规律有着相通之处,像建筑和工业设计这种影响就特别显著。钱学森说:“我们应该自觉地去研究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的规律。”[2]
以汽车设计为例,在汽车制造的早年,人们的主观只知道马车的造型,所以早年的汽车像马车,像马车的汽车就很美了。到后来,人的社会实践发展了,知道高速运动的物体应该“流线型”化,这时像马车的汽车就不美了,出现了今天的这种车型。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影响艺术表现的物质手段,从内容和形式上影响工业美学的风格。
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在《塔与桥——技术美的美学》(1977)一书中,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探讨了工业美的问题。曾经使作者围绕古寺流连忘返的并非佛像,而是寺院中的塔。那简朴刚直、令人瞠目屏息、岸然耸立的形态,以一种无言的力量抓住了作者的心。同样,当作者顺江而下目击了清秀端丽而又充满张力的桥时,那生气充盈的现代美感也使人目夺神移。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美学越来越注重研究现实环境问题和技术的人性方面因素,工业美学提供了“人性化”尺度,“人性化”是一种全方位考虑和满足人的生存目的的美学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