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实践探索与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寻找教育出版增长点

综观1998年图书订货会,教育出版社展示的图书,虽不乏亮点之品,但其教辅读物仍发挥着看家的主体作用。由此联想到出版专业分工的一些问题。

众所周知,专业分工是历史沿革下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专业分工”的呼声在出版界此起彼伏,大多数教育出版社成了众矢之的。目前,许多地方已采用行政命令方式,或者强行划分,或者利润上缴,用于扶植其他出版社,或者变教育出版社为二级法人,统控经济命脉。因此,教育出版社过去那种稳定的经济收益已经被日渐削弱,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教育出版社面前。出版业结构的调整需要靠市场,而与市场相适应的是图书选题结构的调整。从1998年图书订货会上看,除教育出版社以外,大多数出版社也都有教辅读物。单靠教辅读物看家是不行的,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这类图书在市场上的份额会日趋减少。因此,教育出版社在目前拥有教辅读物出版的长项上,应充分在教育这个大领域中拓展自己的阵地,应在市场中继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力争在某类选题上形成整体特色,或在某个选题上形成独家特色,从而营造自己的风格,打出自己的品牌。

寻找新的增长点,还有队伍问题。十几年来,教育社已经习惯了这方土地,习惯了那熟悉的品种,即使个别试着增加新品种,也只是昙花一现。于是便有了“富社养了一群懒编辑”“富社出了一批无能编辑”等等之说。其实,教育出版社的队伍整体素质是高的,既有一批颇富经验的老编辑,又有一批新近大学毕业的年轻骨干,大多数编辑勤奋敬业,遵纪守法。只是在专业分工的呵护下,教育出版社单一地强调了编辑参与教研活动和案头功夫,出版的图书也都是围绕教学科研活动的,甚至很多编辑部的成立也都是围绕小学、中学和成人教育而设置的。尽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出版社觉悟较快,转向也比较迅速,但改变多年形成的工作习惯和策划选题的思路、建立新的作者队伍、培育新的读者群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加速进行,否则就有失去生存能力的危险。教育出版社应充分利用目前经济的有利条件,稳住基础,全力开拓。


(原载《新闻出版报》,1998年5月4日)

1997年1月24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这是作者首次参加订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