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记忆提取的大师
到目前为止,本章讨论的范畴化,其最终结果都表现为从记忆里提取一个复杂词组或者现成的短语,其中包括复合词、惯用语、成语、短句和谚语等。我们特别讨论了人们是如何在交流中毫不费力地理解和使用谚语的,其目的就是要揭示记忆提取过程是自然发生并且毫不间断的。这个提取过程往往在瞬息间完成,并且精确得令人惊叹。这种从深埋的记忆储备中灵活抽取所需部分的精湛能力,并非只有少数天资过人、训练有素的人才拥有,而是任何普通人的大脑都与生俱来的能力。
提醒一个不喜欢系安全带的朋友在车上系好安全带时,我们顺口就说出“小心驶得万年船”,但事先却并没有要引用任何谚语的想法。听到周末外出度假回来的朋友说他们不在家时,女儿在家里开了个疯狂派对,我们不免想到:“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当一个朋友申请了好几份竞争激烈的工作,一家公司发出了录取通知书但需要他立即回复时,我们会劝他:“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这里我们不得不暂时打断文路来提醒读者,在第1章我们曾经提到要用引号或者斜体来区分词汇和它们所代表的概念。但是在本段,所有的例子都有点非驴非马,难以归类。但是我们必须得作出一个选择,于是就任选了一个,也就是引号。
我们受到瓶子、桌子、椅子的视觉刺激时,就感觉“瓶子”“桌子”“椅子”这些词语非常客观地浮现在面前。在遇到上文所述情景时也是如此。我们仿佛感到那一个个情景具体化成了一条条谚语,放在银制盘子上呈现在眼前。当我们在瞬息之间毫不费力地从大脑中提取出这些谚语时,感觉总是“就是这句话”,就好比我们把眼前的瓶子叫“瓶子”,桌子叫“桌子”一样。这时,谚语所代表的抽象范畴中的成员就好像真的出现在眼前一样,但事实上,它们显然与桌椅这样的物体不同,因为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尽管如此,在车里还是有一个“小心驶得万年船”的抽象情境,就像车里有我们的朋友和安全带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范畴一样。在屋里还是有一个“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抽象情境,就像屋里有一大堆空酒瓶和一大群狂欢的青年人这些实体范畴一样。在谈话间还是有一个“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的抽象情境,就像有一个真实存在但稍纵即逝的工作机会一样。以上所有例子都毫无疑问地表明,我们所讨论的范畴远远超出了单个词汇能够表达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