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2 物流管理概述
1.2.1 物流活动的演变与发展
物流活动在人类从事产品交换时就已经存在,早期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劳动工具的运用,以及后来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仓储都可以看作是物流的雏形。人类社会开始商品生产之后,生产和消费逐渐分离,在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产生了物流。随着社会生产规模和消费水平的发展,以及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方式的采用,商品逐渐丰富,生产和消费的分离越来越普遍。但是生产和消费的有效连接却存在着难度,这就需要依靠物流活动来弥补这种分离和分工。由此可见,物流活动的形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物流作为一个与商流分离的独立领域,其形成的历史还不是很长。虽然不同国家的物流发展由于历史背景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阶段,但其实质是基本一样的,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实体分配阶段
在实体分配(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物流活动的特征是企业重视产品的实体分配过程。由于20世纪50—60年代市场环境发生改变,由商品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实行了多样化生产,因此大大增加了库存单位,导致库存成本、订单处理成本及运输成本大幅增加。企业为了保证利润,不得不把注意力从集中在产品销售上转移到注重产品的物流环节上,从而以最低的成本确保产品有效地送达顾客。
2.综合物流管理阶段
综合物流管理(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概念盛行于20世纪70—80年代,当时企业渐渐认识到把物料物流与产品物流综合起来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首先进行了运输自由化,承运人和货主能自由定价,服务的地理范围也扩大了,承运人与货主之间建立了紧密与长期的合作关系,增加了企业系统分析物流、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可能,同时,全球性竞争加剧,采用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改进物流系统更加成为必要。
3.供应链管理阶段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概念,随着经济和物流的发展,世界各国不同的企业(如厂商、批发业者、零售业者等)都在进行物流革新,建立相应的物流系统,开始把着眼点放在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供应链物流强调的是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企业间加强合作,改变原来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以这种物流体系来提高物流效率,创造的成果由参与企业共同分享,从而形成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这一时期,物流需求信息可直接从仓库出货点获取,通过传真方式进行信息交换,产品跟踪采用条码扫描,信息处理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这一时期第三方物流也已开始兴起。
1.2.2 物流概念的争议
“物流”一词最早起源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Arch Shaw)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间距》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英文中主要使用P.D.(Physical Distribution of Goods)和Logistics两种表达形式。物流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由于观察、认识角度的不同,相关定义与理论多种多样、纷繁杂陈。同电子商务的概念一样,世界各国对物流的定义在表述上不尽相同,各种专业组织对物流的认识也因研究的角度不同而存在差异。
1.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LM)对物流早期的定义是:“物流是为了计划、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及制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选址、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运输、仓储管理等。”
20世纪80年代,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其修正为:“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依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又对物流定义做了进一步修订,修订后的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它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与控制,其目的是满足客户要求。”
2.欧洲物流协会对物流的定义
欧洲物流协会(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 ELA)于1994年发表的《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人员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3.日通研究所对物流的定义
日通研究所的《物流手册》中,把物流解释为“物流是把物资从供给者手里移动到需要者手里,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它的活动领域是“包装、搬运、保管、在库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有各种目的(出货量、目的地、收货人、成本、时间、服务水平等),为了达到其目的,需要使用物流技术(包装方法、运输方法、搬运方法、保管方法、信息处理技术等),并且为了有效地操作,需要管理活动。
4.我国国家标准对物流的定义
我国2006年颁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从以上概念中可以看出,对物流的解释尽管在文字上有所差异,但实质内容是一样的。首先,物流是一项经济活动,是各种物品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的经济活动;其次,物流是一项管理活动,通过对物流各环节进行计划、组织、执行与控制,从而有效率、有效益地实现物品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的流动;最后,物流是一项服务活动,是物流企业或物流供给者为社会物流需求者提供的一项一体化服务业务,以满足用户对货物流通多方面的需求。
1.2.3 物流的主要内容
物流的主要内容亦指物流环节或者物流的功能,一般认为其活动内容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
1.运输
运输是物流的中心环节之一,可以说是物流最重要的一个功能。运输的任务是对物资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物流部门通过运输解决物资在生产地点和需要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从而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益,实现其使用价值,以满足社会需要。运输的主要方式有铁道运输、汽车运输、船舶运输(分海运和内河航运两种)、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装卸、搬运
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体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具体包括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堆垛、入库、出库等活动。装卸、搬运是伴随输送和保管而产生的必要的物流活动,虽然其本身不产生任何价值,但物流的主要环节,如运输和储存等是靠装卸、搬运活动连接起来的,物流活动其他各个阶段的转换也要通过装卸、搬运连接起来。装卸、搬运发生次数频繁,作业内容复杂,属于劳动密集型、耗费人力的作业,所消耗的费用在物流费用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从事装卸、搬运的企业广泛使用各种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装备,从而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仓储
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往往要在流通领域停留一定的时间,这就形成了商品储存。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和半成品也需要在相应的生产环节之间有一定的储备,作为生产环节之间的缓冲,可以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仓储的目的是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使物资产生时间上的效果。它的内容包括储存、管理、保养、维护等活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不是一回事,前者更关注于仓库的管理活动,后者更关注于从整体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包装
包装被称为生产的终点,同时也是社会物流的起点,可分为物流包装和商业包装。对于物流包装,无论是产品或是原材料,在搬运输送以前都要加以某种程度的包装捆扎或装入适当容器,以保证产品完好地被运送到消费者手中或下一环节。物流包装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物品,使物品的形状、性能、品质在物流过程中不受损坏,使物品形成一定的单位,作业时便于处置。商业包装主要起吸引消费者购买、方便使用等作用。
5.配送
配送是指按客户的订货要求,以现代送货形式,在物流节点进行分货、配货作业,并将配好的货物合理地送交用户,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物流活动。与运输相比,配送是根据客户订货的要求,在货物集结地的配送中心按照货物种类、规格、品种搭配、数量、时间、送货地点等要求,进行分拣、配货、装卸、车辆调度和路线安排等一系列作业,最终将货物运送给客户的一种特殊的送货形式。与一般的送货不同,配送是以客户为出发点的,客户处于主导地位,真正体现了“用户第一”的观念。此外,配送也不仅仅是送货,还包括分拣、配货和调度车辆等作业,有着不同于传统送货的现代特征。这是物流中最复杂的内容之一,也是电子商务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6.流通加工
在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称为流通加工,如贴标签、分割、简单组装等。此外,包装也可在物流节点完成,从而成为流通加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为了弥补生产过程加工的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企业的需要,使产需双方更好地衔接,将这些加工活动放在物流过程中完成,而成为物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流通加工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中的延伸,也可以看成是流通领域为了更好地服务而在职能方面的扩大。
7.物流信息处理
物流信息是指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物流信息处理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关键所在。物流与信息的关系非常密切,物流信息和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都有密切关系,在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如果没有信息,物流则是一个单项的活动。只有靠信息的反馈作用,物流才成为一个有反馈作用的,包括了输入、转换、输出和反馈四大要素的现代系统。
1.2.4 物流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物流将呈现全球化、多功能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物流活动的核心。现代物流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特别是通过供应链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而实现物流的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水平的目的。具体来说,物流的发展将呈现以下主要趋势。
1.第三方物流发展加快
第三方物流已日益成为物流服务的主导方式,通过集成物流相关功能与活动向外部客户提供物流服务,通过提供一整套的物流业务服务于供应链上所有的节点,这是流通领域商、物分离,以及社会分工与专业化深入发展的结果。从欧美国家来看,生产加工企业不再拥有自己的仓库,而由另外的配送中心为自己服务,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美国的第三方物流正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期走向成熟期,市场总额和份额近些年来大幅增长。欧洲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世界领先,目前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使用比例高于北美地区,且市场需求稳速增长。国际和国内多数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是从传统的物流相关行业发展起来的,如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空运业、海运业、货运代理业以及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等,它们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
2.信息化程度加强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已日益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物流与电子商务正在日益融合。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曾简化了物流过程中烦琐、耗时的订单处理过程,使得供需双方的物流信息得以即时沟通,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得以精确衔接,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而互联网的出现则促使物流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的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满足了物流系统高度集约化管理的信息需求,保证了物流网络各节点之间以及节点与总部之间信息的充分共享。
3.物流发展全球化
物流全球化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大型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日益从全球的角度来构建生产和营销网络,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和产品销售的全球化相应地带来了物流活动的全球化;另一层含义是指,现代物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集中,并通过国际兼并与联盟,形成越来越多的物流巨无霸。这些兼并活动不仅拓宽了企业的物流服务领域,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世界物流业发展趋势已经与制造业和贸易业的跨国集中一样,逐步向少数国际性的大型物流企业集中。新组成的物流联合企业、跨国公司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物流动态信息,构筑起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实现规模化经营,节约时间和费用,从而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除此之外,另一种集约化的经营方式是物流企业和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建立战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