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绝学无忧。
不学世俗之学,则人生无忧。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庄子笔下不也有七窍成而死者乎?苏轼亦有诗曰:“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此句放在上章之末,也颇为顺畅。然在本章之首,则统领本章也。古文本不分章,故或上或下,自不必执着。孔子曰,“无可无不可”。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恭敬与怠慢,相差多少?善良与丑恶,又相差多少?孰是孰非,任人评说!唯,下对上恭敬应答。阿,上对下傲慢应答。或译“阿”(ē)为阿谀奉承,或认为通“呵”,均无可无不可。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人之所畏惧者,如我亦畏惧之,则忧愁广漠遥远未有尽头也。言俗人之所畏惧者,不足惧也。照应“绝学无忧”也。此处一般理解为,人之所畏惧者,我也不能不畏惧,让人忧愁无边也。这种解读字面看来亦无问题,但似与首句“绝学无忧”相冲突,似有所偏失也。不知是耶非耶?荒,广漠遥远也。未央,未有尽头也。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众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如赴盛宴吃大餐,如春天登高台游玩。然繁华落尽、曲终人散,不亦悲乎?《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太牢,有牛猪羊之祭祀也;少牢,有猪羊之祭祀也。社,土地神。稷,谷神。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
我独自淡泊而无动于衷,如同婴儿尚不会笑,在他人看来似劳苦不堪,无家可归似丧家之犬。未兆,无动于衷也。孩,小儿笑,这个意义上又写作“咳”(或曰通“咳”)。咳,音hái,《康熙字典》云,户来切,何开切,小儿笑也。傫傫(lěi lěi),劳苦貌。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众人皆多有外在的名和利,而我似不足。遗,遗失,缺失,不足也。或认为“遗”通“匮”,意思相同,似不必作通假解,但也无不可。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我有一颗愚人之心,混混沌沌。混沌,本指传说中开天辟地前的状态,此处指似糊糊涂涂。似糊糊涂涂,则无忧无虑也。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一般人精细明白,而我昏昏闷闷。“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列子》文中引周谚云:“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郑板桥亦曰“难得糊涂”耳。互文修辞也。
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
飂,此处读liù,飘荡也,他本注音多误。飂,音liù,名词,则为高风;音liáo,则为风声,如飂戾,即风声也。如乘一叶扁舟行于辽阔无边、波涛起伏的大海之上,如同随风飘荡而无所栖息,正如苏轼云:“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果绝学无忧也!然又似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意味,不知是耶非耶?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众人皆有学有为,只有我显得顽固又鄙陋。有以,有所学也,有所为也。顽且鄙,绝学也,故顽固而鄙陋也。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我与他人不同,重视生养万物的大道。食,音sì,供养,给……吃。食,音shí,有两义:吃,动词;食物,名词。
本章言
众人熙熙攘攘,貌似精明,然汲汲于名利,难免患得患失;圣人看似糊糊涂涂,若有所失,然“绝学无忧”也。所谓绝学者,非不学也,不过不像俗人那样追求名利而已。整章而言,不过希望人能悟道而已矣。故虽曰“绝学无忧”,然文中仍似流露出老子对天下人不悟道之忧。一人享受开悟之乐,似不如与众人分享也。如本章与下章句首连读,似更妙——先悟道,后从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