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落实,阶梯发展——初中语文写作目标分层教学策略与实例阐释
一、缘起: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主体,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自我情感的表达,使得学生写作兴趣低落。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提高写作水平?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在认真探索,想寻找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存在不小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现状:
1.训练题目简单化
【镜头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教学
一位教师在上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布置了当堂作业:写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题目为《我的童年趣事》,字数不限。学生一片哗然,这不是小学就写滥的题目吗?果不其然,作业本收上来一看,无外乎是学骑自行车、钓龙虾、捉迷藏之类没有新意的文章,分不出是作文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弱的学生所写。
从该题目来看,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写作素材进行有效的指导,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尝试着做这样的提示:透过鲁迅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经过提示,相信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基础弱的学生能写出内容丰富、中心明确的文章。
2.训练内容平面化
【镜头二】 人物侧面描写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授人物描写作文训练时,先强调了什么是侧面描写,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位身边的同学对其进行侧面描写。学生绞尽脑汁,大多数同学都是通过别人的语言描写来反映所写对象的性格特点,内容简单、平面,完全没有梯度,自然也就写不出好文章。
如果我们将这种内容的训练改一改,使之有梯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借用别人的口,来表现一个人物的某一特点,200字左右;
(2)借用旁人的反应,来表现一个人物的某一特点,200字左右;
(3)通过周围人的反应,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某一特点,300字左右;
(4)通过描写与某一人物有关的物件,来表现这个人物,200字左右;
(5)通过环境烘托,从侧面表现一个人物,200字左右;
(6)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同时运用两种以上的侧面描写法,使主要人物“千呼万唤始出来”,500字左右。
很显然,如此一改,使得片段写作带有梯度,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学生也知道该如何选取落脚点,自然对写作不再畏惧,有了写作的欲望和兴趣。
3.训练形式单一化
【镜头三】 常态写作课堂教学
“请同学们拿出作文本,今天的作文题目是……”
“周末的作业是随笔一篇,题目自拟……”
“这节课上到这,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续写片段……”
一篇作文的孕育要经历构思、谋篇、布局、起草、修改等一系列环节,而我们平时的常态教学往往只抓住了“起草”这一环节,也难怪学生写之无味了。
4.评价方法静态化
【镜头四】 作文评讲课堂教学
“上周的作文已经批好,老师的评语写好了,大家可以看看。”语文老师拍着作文本说。
“不用看,肯定是选材真实,语言生动,条理清晰……”
“还有情感真挚,思路清晰……”
学生窃窃私语。
现实课堂中,教师的评语无外乎以上几点套路,有的甚至只有分数或等级评价。平时考试中最受学生及家长关注的作文,评价结果也总以分数的形式体现,教师无法向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学生得不到激励和反馈性的评价,致使其作文水平徘徊不前。
以上现象的存在导致了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在探寻关注学生主体、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目标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二、认识:建立初中语文写作目标分层体系
1.学生分层
笔者首先将作文教学的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分层,同时学生根据自己写作水平能力的高低,为自己选择相对应的层级,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档,这就是学生分层。
2.目标分层
学生分层后,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并不相同,这使得每一层次的学生努力一把,都能完成相应的目标,品尝成功的喜悦,这就是目标分层。
三、探索:目标分层教学策略与实例阐释
针对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的不同情况,笔者认为,应关注学生作文水平的个体差异,根据因材施教、分层训练、有效提高的原则,进行写作目标重置,然后开展分层教学,即学生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
(一) 学生分层:定位子
学生综合成绩的好坏不能完全代表其语文能力的高下,更不能代表其作文水平的高低,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根据语文学科的能力水准对学生进行重新考量,对学生的基础水平、课堂接受能力、学习习惯、个性及态度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分类。
第一步,考查学生写作的基础水平。布置一篇命题小作文,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根据前文所制定的作文目标,把学生的作文分为A、B、C三组。
第二步,调查学生写作的现状。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及写作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等进行初步了解,以利于更好分层。
第三步,观察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通过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潜力。
按照以上三步,结合学生自愿报名、教师适当调整,将全班同学划分成三组:C为初等,B为中等,A为优等。这种分层不是永久不变的,而是暂时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作文训练目的不同、作文内容不同,教师将对此进行动态调整分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 训练分层:搭架子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让学生从“敢于读”到“乐于读”,最后“精于读”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可以采用课前演讲、当堂训练、课后练笔等不同阶段的训练形式。
1.课前演讲,夯实基础
(1)连词成篇,聚沙成塔
这属于课前的热身训练,其实是作文的基础积累,学生可根据学习内容、兴趣爱好等自由决定演讲内容,如名人名言、成语故事、谚语、歇后语、古今中外优秀诗文……形式可以多样,甚至可以采用电视热门节目形式。经过这样的反复锻炼,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学生丰富了词汇量,培养了语感,夯实了写作基础。
(2)新闻评论,入木三分
教师前期先做调查,列出大家最近感兴趣的、最希望探讨的话题,提前让学生自由组合,可以是A、B、C层组合,也可以是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分成正反两方,各自准备,在课前进行大胆辩论,如“玩手机或电脑对学习真的有影响吗”“小组合作对学习有帮助吗”等,学生畅所欲言,真实反映了他们的心态。这种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辨力,为他们抒发感悟、写议论性语句打下了基础。
(3)身边故事,知情知理
这其实就是口头作文的雏形,要求是真实故事、出口成章、声情并茂。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先推选一个要上台的同学,由他进行口头故事的展示,其他同学群策群力帮口述者完成故事的修改。第一天可由 A 层同学讲故事做个示范,大家观摩学习,第二天C层同学试着练习,A、B层同学帮助修改提高,最后落实到笔头,变成书面作文。经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点评文章,一举多得
课前由一位同学朗读(也可在 PPT 上呈现)自己喜欢的习作或报纸杂志上的文章,而后由同学们进行点评,或指出文章的优缺点,或评评文章的写作特色、写作技巧,或品品文章的意境与韵味,或探究内容……如图1和图2所示。
这种训练加深了同学间的互相交流,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图1 学生课前演讲
图2 学生认真听讲
2.课内训练,分层提升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事物的看法不同,领悟能力也不同,因此要区分不同层次学生,并对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训练。即便对同一内容的写作训练,也应“同法异行”。
(1)样板示范,仿写提高
C层学生往往阅读面窄,平时积累少,导致其作文材料陈旧,内容单薄,因而他们一提到作文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写作热情。所以对 C 层学生的辅导强调“示范”二字,适当地给他们提供范文,使他们学会模仿,同时提供一定的写作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
(2)添加描写,练笔提高
初中阶段作文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写好记叙文,记叙文的本质是描写,没有描写的记叙文,是干瘪的、毫无生机的。班内大多数B层学生写作文能够做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但描写往往较单调。因而针对 B 层学生的指导,我们要求他们能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生动的描写,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3)谋篇布局,创新提高
A层学生知识面宽,阅读面广。教师对其的要求也要相应地提高,可以从选材、构思等方面来训练其思维的独特性,提倡作文中的多向思维。A层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人记事,还要对整篇文章进行谋篇布局。
3.课后练笔,激活兴趣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后都愿意动笔,笔者在摸索了一段时间后,找到了一个激活学生兴趣的方法。笔者所教的班有42名学生,笔者把他们分成7个小组,每组6名学生,A、B、C层同学各2名,每组发放一本作文本,每人轮流写一天,按照A—B—C—A—B—C顺序写,老师每天批阅7篇作文,这大大地提高了效率。当天的作文发下来后,组内同学和组间同学会互相传阅和比较,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在无形中理清了思路,加深了认识,提高了作文水平,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 评价分层:爬梯子
作文评价无论对学生,还是对于教师来说都具有重要价值。对学生而言,作文评价是学生习作的指导与参照,有了作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写作的真实情况,并获得作文指导。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教师评价的感受,笔者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其调查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你对日常习作中老师的评语满意吗”的调查结果
图4 “你会根据教师评语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吗”的调查结果
我们应该看到学生作文能力的差异性,如果C层学生和 A层学生写了一篇质量相当的作文,教师给出的评价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综合考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使其及时得到鼓励,感受成功,从而激发其写作兴趣。“让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应该是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制定目标促评价
教师应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共性制定总目标和各级、各类分目标,争取让真正付出努力的学生享受达标的快乐。考核标准设计要全面,课前演讲、当堂作文、课后练笔、作文相关活动的参与情况等都要列入其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变化,对进步的热情表扬;对退步的分析原因,及时督促,帮助进步;对努力却暂时不见进步的要给予必要支持,耐心跟踪指导,表达对其学习态度的赞同。每一个月或两个月根据他们的变化及时调整目标。
2.教师评价促发展
笔者在评价学生作文时采用如下方法:
(1)书面批改。教师从文字、标点、语句、修辞、中心、材料、思路等方面对学生习作进行修改,并进行详细记录。评改中,对中下层作文要尽量找到优点,给予鼓励,哪怕是一两句话写得好,也要用波浪线等标明。
(2)从每个层次中选出典型习作,按原样打印,张贴在教室里的“佳作欣赏”专栏里。
(3)作文讲评有综合讲评、专题讲评、佳作讲评、对比讲评等。笔者大多采用综合讲评,每个层次学生的作文尽量都照顾到,让学生有获得老师、同学认可的成就感。
笔者在前文已介绍过多种作文的训练方式,那么,多种形式的训练就应有相应的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应有相应的对写、说、演的评价,不应以写一篇完整文章的固定形式来评判学生的层次。
3.学生评价助动力
教师的评价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评价起作用,因此,在评价时应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1)自我评价助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适时地改变作文评价方式,让学生自己给作文写评语,掌握评价作文的权力,培养自我评价能力,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2)相互评价助提高
笔者在评改作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能力,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互改是在自改完成后进行的,仍是从 A、B、C 三层中各抽调一名学生组成一组,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指出文章的优缺点,并对好词佳句进行点评,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则由全班一起讨论解决。互改让 B、C 层的学生既学习了他人的优点,也知道了自身的不足,慢慢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提升写作兴趣。而A层的同学充当的是“小老师”的角色,这就促使他们不断自觉地提升自己的写作素养,当好小组发言人。
四、结语:我们的思考
我们的写作分层教学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在我们看来,目标分层和分层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之一。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做出动态的分层,又以不同形式的作文活动增强训练目标的层次性,用不同层次的目标引导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写、会写。学生经过循序渐进的有效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目标,其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不断得到发展。
写作分层教学架起了学生和老师间沟通的桥梁,在促进学生“乐写”“易写”“学会”诸方面体现出强大的优势,由学生选择的弹性目标到有梯度的作文训练,加上富有激励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其作文水平自然水涨船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傅蔚.写作评价的内涵、类型与特点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4):76-78.
[3]张建春.高中语文作文评价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0.
[4]李秀芳.初中生作文批改方式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5]张菊红.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评语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