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小组合作学习
XSH递进式小组文化建设与实践研究
一、研究缘起
在拥有知识的同时能懂得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能力,无论学生学到哪个程度,最终必定要进入社会这个大熔炉。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将来。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小组是为收交作业、安排值日等事务性工作而设立的,这样的小组缺乏团队意识,如同一盘散沙,组员缺乏归属感和荣誉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缺乏,团队意识薄弱,合作精神不足。小组文化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搭建了平台。我们根据初一到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设计如图1所示的研究路径。
图1 研究路径
二、实践研究
(一) 初一 X:有“形”
1.小组框架搭建
一个班级有40多个学生,成立8个小组,每组由6人组成,6张课桌围在一起,并在中间放置一块写有本组名字的桌牌。每组根据各自的组名,设计属于本组的独特的、漂亮的组徽。从小组建立开始,6位组员将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进退,同忧喜,学会小组合作,提高团队意识,增加团队凝聚力。
(1)组长竞选
一个好组长必须具备学习力、决策力、组织力、教导力、感召力等能力。组长的组织活动基本分为三类:一是分工、约束、督促;二是协调、疏通、解决争端;三是组织讨论、分析、汇总小组意见。前两类行为保障小组各种活动能够有序、持续地开展起来,后一类行为促使组员们完成各项合作。担任组长让学生有了一个锻炼机会、一个锻炼平台。小组长的产生,本着自愿和学生投票相结合的原则。
(2)双向选择
班级中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差异,采用双向选择的原则组建8个小组。双向选择避免了统一分配的弊端,最大限度减少了组员和组员、组员和组长之间的摩擦,降低了组与组之间的不平衡。此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使得小组建立在自愿、和谐的基础上,需要注意的是此举也可能导致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无法实现,所以在双向选择前要做好小组长的思想工作,把握选择组员的原则。
(3)合理分工
小组组建后,要对各分管组长分别进行培训,要让每个组长明白其工作意义、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带头作用及担任小组长在哪些方面促进了个体成长等。进一步明确细化各分管组长的分工:行政组长负责本组管理工作,主抓学习和安全管理;各科学习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各学科作业和资料的收交和分发管理;纪律组长负责本组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和安全、穿着打扮的管理;生活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午餐考勤、卫生打扫和维护、个人卫生等生活方面的管理工作。明确小组分工,不要出现有些学生包揽大多数事务,有些学生无所事事。分工尽量用人所长,兼顾公平,没人愿做的,最烦、最难的事则由组长自己完成,一段时间后可以互换角色。
(4)日常管理
管理就是服务,小组长就是服务者,小组长能为组员提供多少帮助,就能获得组员多少支持,这进一步决定了小组长工作的顺利与否。小组长要带领组员讨论并制定出小组目标、组规组纪、加分扣分细则,严于律己,以身示范,以诚相待,与组员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以在组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2.活动助力有“形”
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校运动会,小组承办家长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读书报告会、艺体节等,增强小组凝聚力,为更好地打造小组文化建设框架助力。
(1)家校合作
新课改背景下的家长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情况通报会或告状会,而是家校之间、家长之间的情况沟通会、经验交流会、学生成长展示会、家长学习会。家长掌握自主权,在交流和讨论中以小组的形式充分展示各自的观点。老师给每个小组打分,让家长们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
(2)群策群力
小组长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在整个小组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各种假期亲子活动(如图2所示)不仅增进了家长及孩子间的感情,还增强了组员之间的信任度,加深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各项活动的开展。
图2 学生们自发组织的亲子活动——烘焙DIY
(3)组织班会
各小组选择、组织一些适合学生进行的主题班队课,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同时与学科结合,使班队课不再那么枯燥乏味。通过学科渗透,学生领悟到新课改形势下的小组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上受到教育,行为上得到改进。
3.激励评价制度
(1)常规考核
由8个组长组成的考评小组在各分管干部每周量化考核的基础上,于每周五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对表现好或者是为班集体增添荣誉的小组进行加分,然后进行排名,评价结果在每周一的中午由班长进行公布,同时公布各小组被扣分的原因和加分的理由,并对本周班级各方面情况进行小结。对各合作小组的评价考核以月为单位来进行,某一周做得不好的小组仍有机会争取做好或者获得加分。
(2)成绩考核
学习成绩(包括单元考试的成绩)的评定以合作组为单位进行,成绩进步的小组将获得加分。这种考核办法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互相帮助、相互合作,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也有利于合作组确立下一步奋斗的目标。
(3)组长考核
小组长的工作成效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委员会负责考核。委员会把当前的行为与最终评价结合,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自律自求性。每月由小组长将评价结果告知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其孩子的在校表现。
(二) 初二 S:有“神”
围绕小组文化建设,教室布置、主题班队课及各项活动在初二不仅要有“形”,更要有“神”。这一阶段的小组文化建设着眼于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让小组文化真正融入个人常态。
1.人人献计齐出力
(1)“每个角落会说话”
教室布置在初一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小组精神。外墙的小组展示栏是学生发表作品、展示成果的平台,是学习同学美好品行、弘扬小组正能量的阵地,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说自己想说的话。学生们十分乐于参与讨论、设计。
(2)“难过组名这一关”
在普通班主任眼里,小组组名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小组一讨论,一表决,就轻松决定了。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每个人都参与到取组名这件事情中,在激烈的争辩、讨论中,肯定会有分歧,也肯定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要把这件小事作为一个契机,让每个小组都来介绍自己的组名,并且挖掘这名字背后的含义。这样,既能让小组合作探讨,又能让每个小组思考自己的组名内涵和规划。初二同学的组名不再是拍脑袋决定,而是凝聚了组员们的心血和智慧,寄托着大家的希望。
(3)“假如我是小组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长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让更多同学能够更快成长,各小组开展“假如我是小组长”的讨论,组员们预设自己是小组长,学会换位思考。小组长的预设让每个学生增强责任心,明白个人对小组的作用、自己该为小组做些什么,以及小组只要有一个人在,小组就在。
2.携手共度青春期
(1)青春教育
初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其身体变化势必引起其心理的变化和反应,学生内心可能充满矛盾和疑虑。为了让学生们清楚地意识到在同学中讨论“绯闻”对自身及他人的不良影响,以及异性之间的文明礼仪对人生现阶段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进行如图3所示的系列主题班队课。
图3 主题班队课
(2)青春风采
图4 “三个鱼蛋”小组
“梦想聚团队,团队铸梦想”,在学校的小组合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如何让优秀的小组得到更多展示的机会是老师们所关心的,也是同学们所热切期盼的,学校为每一个优秀小组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开展了美丽小组的评比。经过班级、年级的评比,“三个鱼蛋”小组(见图4)走向集团,在学术节闭幕式上以一段视频《鱼蛋成长史诗》让现场观众为之一震:“我们的每一个鱼蛋,每一天都在不断地创造惊喜。我们在一起哭笑着、编织着每一天简单而无厘头的生活,让每一个鱼蛋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最终“三个鱼蛋”小组以出色的表现获得集团美丽小组一等奖。
(三) 初三 H:有“魂”
初三要保持小组合作的“形”,提升小组合作的“神”,更要重视将小组合作精神上升到“魂”。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中考在即,小组合作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课改模式及课堂的一些流程也已经熟悉,是时候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发挥团队作用,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实现最初的梦想拼搏。
1.组间组内出新招
(1)组内同质,秀出实力
初三分为A、B两个教学班后,学习小组的组建有了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基础。文化课基础接近、学习习惯相似、学习能力持平的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有着更强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开展学习上的竞争,敢于质疑对方,在讨论中、在沟通交流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避免组内异质的小组在学习中“学霸”一言堂的局面。
该项工作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划分分数段,按分数段组建为7个小组,每组7~8人。小组组建时还要注意男女生的比例及学科上的优势互补。与之相对应的是开展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和辅导。随即展开小组长的竞选和学习小组的组建,因为有原来组建小组的基础,这项工作迅速完成。第二步在一个月后进行,按总分成绩从高到低组建小组,遇同分情况看社会历史成绩,各小组第一名担任行政小组长,学科小组长由该小组本学科最高分同学担任。这样既有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
(2)组间异质,你帮我助
7个小组按照学习能力由强到弱编号为①, ②, ……, ⑦号组。在课堂上进行学科辅导时,由①号“学霸”组内的7人按岗位分工负责“一对多”辅导余下的6个小组,在保证课堂纪律良好的情况下,这种做法高效便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帮教作用,如图5所示。而在课后,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辅导,如①号小组的7位同学负责“一对一”辅导②号小组的7位同学,以此类推……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相互进行记背、订正纠错,如图6所示。
图5 课中辅导
图6 课后辅导
为了达成小组的总目标,课前,组员之间相互督促预习;课堂上,小组内积极讨论,解决不会的问题,并在课堂大讨论中提出小组同学的疑问,踊跃解答其他小组的问题,在生教生的过程中实现学业上的共同提高;课后,小组内监督订正作业,在自修、午休时,组内安静自习,相互提醒尽早完成作业,减少回家后的作业量。小组内要有意识地共同进步,互帮互学,既可以提高基础较差同学的水平,也可以让优秀同学的知识更加稳固,能力进一步提升。人人为目标自觉努力,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目标意识,逐渐建立学生自己的管理体系。
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组建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创设情境体验带来的快乐和痛苦,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2.成长路上有导师
(1)师生结对
2014年2月,学校为小组建设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聘请小组指导老师。师生合作让小组建设更完美,各小组同学开展了“紧密型小组建设——导师聘请”活动,同学们自行设计创意聘书,诚挚地邀请老师加入自己的小组。师生结对如图7所示。
图7 师生结对
(2)生生互助
小组合作可以让大家互相帮助,分享自己学习的好方法,更了解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师徒结对”可以让对方了解自己薄弱的方面,既能帮助自己,又能得到更好的改进方法,还可锻炼“师父”的表达能力和自己对知识的接受程度。
3.内化的行为规范
经过初一、初二两年的学习,无论是在各种行为规范、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操作模式方面,还是在组建小组、座位的安排和轮换,各项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学生们已经操作熟练,完全可以自行完成。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方面已经不需要通过考核、加扣分的措施来强化。所以,初三的考核细则主要在小组长、学习成绩及小组互助方面。
三、研究效果
(一) 弘扬小组精神
“三个鱼蛋”小组继初二阶段美丽小组评选脱颖而出后,小组内合作学习、团结向上的氛围愈加浓厚,组员们携手共度了近三年的时间,一步步快乐地学习、成长,品尝酸甜苦辣,收获了自信与合作带来的默契,最终成熟,小组的“魂”真正融入了他们的精神实质,成为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在某访谈栏目中,他们幸运地成为学校优秀小组代表。临近毕业,小组成员体会颇深,“三个鱼蛋”小组将成为他们永远的骄傲。
(二) 见证成长足迹
初中三年,各小组形成了其独有的小组文化特色,其中“三个鱼蛋”小组获得集团“美丽小组”称号,其所在班级也在各小组基础上顺利开展各项工作,获得“集团课改优秀班级”“集团先进班集体”“优秀雏鹰中队”“美丽班级”的称号,并被评为2014学年西湖区先进班集体、西湖区先进团支部。
2012年10月,该班召开了一次主题为“为了我们的共同目标——沟通、理解、交流”的家长会,校园网及《都市快报》和《钱江晚报》均对此进行了报道,如图8所示。其中,《钱江晚报》用了整整一个版面做了详细报道。2015年6月,完整经历了课改的学生们参加了杭州市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都市快报》为此举办了一场专题讲座。
图8 媒体的相关报道
四、研究思考与展望
随着对XSH 小组文化建设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的理解水平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只有对基于合作的小组文化建设理论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合作的本质与精髓,才能更好地利用合作引导学生的三年成长。相信经过我们对 XSH递进模式进一步的潜心研究和探索,小组合作的成效会更突出,会更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会更好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薛晓阳.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视野[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5.
[2]钱理群.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工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6.
[3]余文森.新课程与学校文化重建[J].文献,2004(2):41-43.
[4]王敏勤.王敏勤与和谐教育[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22.
[5]周勇.我国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展望[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