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域赤潮灾害及防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浙江海域赤潮

第一节 浙江海域环境自然状况

一、地形地貌

浙江是海洋大省,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东经118°01′~123°10′、北纬27°02′~31°11′。浙江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根据浙江省908专项海岸带、海岛调查地理统计数据(浙江省908专项工作协调小组,2011),浙江省海岸线长度约为6715km,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以上,其中大陆岸线约长2218km,海岛岸线约长4497km,海域面积约为44388km2;拥有面积超过500m2的海岛3453个,它们的总面积约为1818km2,数量占全国面积超过500m2的海岛总数的40%以上,其中有居民海岛254个。浙江海域位置示意图见二维码。

浙江海域位置二维码

浙江省陆域山地和丘陵约占74.63%,平原和盆地约占20.32%,河流和湖泊约占5.05%,俗称“七山一水两分田”。浙江沿海地区地势较平坦,全省的平原和河网大都集中在沿海地区。浙江省处于华夏隆起地带,为秦岭、南岭两构造带东部的交接地带,其构造特征总体以江山—绍兴断裂为界,分成浙西北及浙东南两个区。浙西北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形态以紧密线形褶皱构造为特征,浙东南山区地层为元古界变质岩和中生代火山岩系。

浙江海域广阔,海岸地貌主要为淤泥质海岸,占海岸大陆线的54%,由粉砂、泥质粉或粉砂质泥等细粒物质组成,潮滩发育。另外还有基岩海岸地貌,约占海岸大陆线的42%,其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岸线曲折,海蚀作用强烈,潮滩不发育。砂粒质海岸地貌也有少许分布,约占海岸大陆线的4%。

浙江海域在地质构造上属大陆边缘坳陷和环西太平洋新生代沟、弧、盆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位于浙闽隆起区,广泛覆盖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火山岩系,上面发育了晚白垩世陆相红色沉积盆地和小型的薄沉积新生代盆地。浙江海域有着宽广、平坦的陆架,地貌以滨岸地貌类型为主,为全新世以来形成的现代滨岸地貌及沙波地貌。

二、气候特征

浙江省地处东南季风剧烈活动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浙江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因濒临东海,受海洋气候影响,温湿条件优越。但年际间气候变化波动大,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

浙江年平均气温为15~18℃,极端最高气温为33~43℃,极端最低气温为-17.4~-2.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10~2100h(浙江省人民政府,2015)。全省多年(1956—2000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2400mm。降水量的地区差异显著,降水量最多的乌溪江流域的青井站的降水量(2490.2mm)是降水量最小的嵊泗站(1048.2mm)的2.38倍(浙江省人民政府,2005)。

春季,为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汇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全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夏季,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的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浙江夏季气候特点为气温高,降水多,光照强,空气湿润,气象灾害频繁。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蒙古冷高压的活动情况,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浙江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递减。

三、水文状况

浙江海域地处亚热带,水温较高,冬低夏高,北低南高。表层水温多年平均值为17.0~19.0℃,年变幅为20.0℃,基本呈现SE-NW(东南-西北)向分布,带有很强的季节变化特征。浙江海域SST(海表温度)主要受制于太阳辐射,大致上呈南高北低分布。但由于当地海岸形态、海区孤立程度的差异,以及受气候环境、水文环境变动等因素的影响,浙江海域SST的地理分布较为复杂(海洋图集编委会,1992;孙湘平,等,1981)。浙江海域表层水温的分布特点可概述为:随纬度减小,水温增高,南北温差冬季为6℃左右,夏季小于2℃;水温夏季明显高于冬季,其最大温差可达20℃,此差值具有由岸向外、由北向南逐渐减小趋势;等温线分布形势总趋势与海岸线近于平行,但冬季等温线密集,内低外高,经向梯度大,夏季等温线稀疏,水温内高外低,经向梯度小,近岸处可见台湾暖流北上逼岸及次表层水涌升的表征。河口港湾区由于陆地影响,水温夏季很高,冬季很低,为水温极值出现区。

以陆地径流为主形成的沿海低盐水和外海高盐水的盛衰决定了浙江沿海及河口港湾海区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使得浙江海域盐度变化具有极强的区域性。整体来看,浙江海域等盐线走向与岸线非常一致,无论冬夏,盐度总是由北往南递增,最低盐度总是出现在长江口南汇咀附近,最高盐度则在浙南东南水域,盐度梯度大处为水系交界处,即锋面区所在;等盐度夏季稠密,冬季稀疏;盐度冬季小于26,夏季可达34。显然,上述特点与长江冲淡水冬朝南夏朝北、台湾暖流冬弱离岸、夏强逼岸分不开。由于浙江地处副热带,一年中有梅讯和台讯,故盐度在一年里出现两个低值。港湾水域盐度受大陆降水和沿海流系的影响,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秋末,且通常增盐期较降盐期长。

浙江沿海处于江浙沿海流和台湾暖流交汇、交替消长的锋面区。浙江潮汐主要是由太平洋潮波引起,潮差普遍较大,为我国强潮海区之一,其分布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性。浙江海域潮流属正规半日潮流,以往复流运动形式为主。浙江沿海的潮振动是由太平洋潮波引起的协振动和天体在本海区直接引起的独立潮组成,潮流性质除舟山群岛附近属不规则半日潮外,其余基本属规则半日潮。近海余流主要受制于河川径流,特别是长江径流入海后的运动路径、风的季节变化和外海流系的消长(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1988)。

四、主要入海河流

按全国水系划分,浙江省河流除苕溪、运河水系和个别流入江西省的小河流属长江水系外,钱塘江水系、甬江水系、椒江水系、瓯江水系、飞云江水系、鳌江水系等均属我国“东南沿海诸河”。各水系流域面积在10km2以上的干、支河流有2441条,在10000km2以上的有4条(浙江省发改委,2006)。浙江省的大部分河流有以下特点:①汛期洪水大,主要河流比降为2‰~10‰,大多在4‰以上,洪水集中快,涨幅大;②枯水期流量小,由于降水不均和取用水量大,河流枯水期流量很小,大多数河流供水水源不足;③潮汐影响大,浙江省位于我国潮汐最大的地带,6条入海主要河流受潮汐影响的河段长度平均占河长的1/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