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域赤潮灾害及防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参考文献

[1]HAYHOE K, WAKE C P, HUNTINGTON T G, et al,2007. Past and future changes in climate and hydrological indicators in the US Northeast[J]. Climate Dynamics,28(4):381-407.

[2]SCHALAU K, RINKE K D, PEETERS F,2008. Temperature is the key factor explaining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Daphnia development in spring: a modelling study[J]. Oecologia,157(3):531-543.

[3]WINDER M, SOMMER U, 2012. Phytoplankton response to a changing climate[J]. Hydrobiologia,698(1):5-16.

[4]郭卫东,章小明,杨逸萍,等,1998.中国近岸海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J].应用海洋学学报,17(1):64-70.

[5]海洋图集编委会,1992.渤海黄海东海海洋图集:水文[M].北京:海洋出版社.

[6]刘彬昌,1993.黄骅近海及滩涂水域环境与赤潮形成初探[J].海洋环境科学,z1:69-75.

[7]任敏,刘莲,何东海,等,2012.试论滨海发电厂温排水对象山港赤潮的影响[J].海洋开发与管理,29(3):87-89.

[8]孙湘平,姚静娴,黄易畅,等,1981.中国沿岸海洋水文气象概况[M].北京:科学出版社.

[9]浙江省908专项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2011.关于统一使用省908专项调查地理统计数据的通知:浙908办〔2011〕4号[Z].

[10]浙江省人民政府,2015.浙江气象事业发展[EB/OL].[2017-01-12]. http://www.zj.gov.cn/art/2015/3/26/art_923_1543755.html.

[11]浙江省人民政府,2005.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浙政函(2005)16号[Z].

[12]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1988.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

[13]浙江省发改委,2006.浙江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浙发改函〔2006〕181号文[Z].

[14]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02.2001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15]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03.2002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16]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04.2003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17]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05.2004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18]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06.2005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19]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07.2006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20]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08.2007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21]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09.2008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22]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10.2009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23]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11.2010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24]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12.2011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25]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13.2012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26]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14.2013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27]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14.2014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28]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16.2015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Z].

[29]邹景忠,董丽萍,秦保平,等,1983.渤海湾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的初步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2(5):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