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中国的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美好的目标就在前面,风险和考验也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目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容易改的问题都已经改了,留下来的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而这些硬骨头又不是来自某一方面,而是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二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必然要涉及一些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既不能简单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更不能关起门来瞎折腾。对此,习近平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强调:“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三是深化改革必然要涉及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如所有制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诸如此类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涉及其他多项改革,涉及千千万万人的直接利益。
四是改革涉及面越来越广,不仅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国防和军队体制以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我国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也是人类发展史上涉及面最广、受众最多、程度最深、难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领域各环节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明显增强,如果不把握全局、整体推进,不仅全面改革无法深化,重点改革也很难突进。全面理解、系统把握,才能走出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误区;全局考量、勇于担当,才能摆脱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的倾向。这是中央一再强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深意所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法论。
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时代厚积薄发的必然表现。改革意味着对既有格局的打破与革除,因而在改革起始阶段不可能四处开花,只能选择容易改革的、必须改革的某一节点率先突破。然而正是在无数次“摸石头”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掌握了“过河”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指导实践,以点带面,积累条件,逐步展开,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目前,改革已进入攻坚区、深水区。经过30多年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积累了相对殷实的物质基础,也积累了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新期待,让我们有经验、有条件、有动力,也有压力在更广范围内拓展改革的步伐。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就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战略部署,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动员令,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高度自觉,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迈入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今日的中国社会,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期望已经不再仅仅是物质的温饱。今天的中国老百姓更关心的是经济小康之后的政治小康、文化小康,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大进步,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要求社会环境更美丽,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生活在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