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
——“教学现代化建设”是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教育观念、教学体系、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为最终的目标追求。
一、提出“教学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003年是宁波大学的“教学评估年”,我校先后接受了省教育厅和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了“优秀”成绩。教育部专家组考察后认为:宁波大学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在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于一个建校历史不长的大学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而且,我校提出的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项目也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认可。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说明我校前几年在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实效。特别是从2000年《宁波大学“十五”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我校在本科教学评估取得好成绩后,提出要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
今后几年,我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本科教学工作。2004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认真组织和做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的整改工作,重点是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教学研究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对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影响和支撑力度。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是我校“十五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纲要”的延续,也是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开始。
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将为我校尽快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有力支撑。教学现代化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专业建设能对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对学位点建设也起到基础性作用;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特别是教学名师、教学骨干的作用;教学管理手段信息化、效率提高是学校管理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学校目前正处于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的过渡时期,教学水平提高是学校下一步发展的基础。只有本科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校才有可能加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教师才有精力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所以说,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与“尽快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的。
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是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跨越式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在校生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和结构改善、学校地位提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如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上不去,学校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我校在1995年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时隔8年后参加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先后两次接受教育部组织的教学评估,在国内高校尚属第一所,在新兴高校中目前是仅有的。去年本科教学评估取得优秀成绩表明:我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可以说初步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二、“教学现代化建设”的涵义和内容
对于“教学现代化建设”的涵义,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的:首先,教学现代化建设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很难为教学现代化建设设置一个终极目标,所谓“教学现代化建设”实际上是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地、尽快地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创造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全方位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其次,教学现代化建设在本质上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改革与完善。教学现代化建设并不是只涉及某一方面,而是包含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项全面的改革工程。“教学现代化建设”是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教育观念、教学体系、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推进现代化的进程。再次,教学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素质的现代化。教学现代化最终体现在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上,而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教学现代化建设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标准。教学现代化建设是过程而不是目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最终的目标追求。
教学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思想现代化、教学体系现代化、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管理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等方面。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教育教学思想现代化是前提,教学体系现代化是核心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管理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则分别从物质、制度、人才等方面提供保障。
教育教学思想现代化既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前提条件。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得到重视,特别是1998年开始在全国高校开展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校在“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已经形成一些共识,如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个性化教育思想与终身教育思想等。但“教育思想大讨论”的目的不在于讨论本身,关键是能否将讨论中形成的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在教学工作中得到体现与落实,这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教育教学思想现代化主要体现在:
(1)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与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任何学生都可能成为人才,只是所学的专业或所从事的职业不同而已;个性化教育思想要求高等教育注重人的兴趣培养,注意“因材施教”,保证个人能按其特质充分发展。
(2)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教学质量观变化体现在从原来的教师本位逐步转移到学生本位,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综合素质高低和能力强弱作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特别是在目前非常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时代,更应该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观念在教育中的体现,是学生本位的必然要求,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重视。
(4)树立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体现在教育教学中主要是从原来的单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转变为重点放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还要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
教学体系现代化是教学现代化内容的核心内容。教学体系现代化也是体现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观念的重要载体。这是在知识经济和新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现代社会知识不断更新、信息交流频繁,需要高等教育也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将教学体系从传统继承型向创新型转变,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教学体系现代化,首先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不断更新。对于我校而言,主要是对现有的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项目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使现有的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的设置更加合理,模块的设置也更加符合个性化培养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其次,表现为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优化的专业结构体系。第三,表现为教学内容反映现代科学文化先进水平,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第四,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为考试评价制度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为了实现教学体系现代化,我校在已经开展的“重点专业、优秀课程、优秀教材”等“三大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建设,争取通过5年的努力,形成一批国家、省、市、校级的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并形成科学合理的建设体系和运行机制。
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为教学现代化提供物质条件保证。要实现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现代化,首先,要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形成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应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有足够数量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型语言实验室等现代多功能教室;应建立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加强图书馆电子学习环境的建设,实现图书资源网络化、信息化。其次,应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形成一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基地)。第三,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配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高度重视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使教育资源配置更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更高效。要不断扩大使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的课程比例和范围,逐步推行网络辅助教学,带动和促进学校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条件现代化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当务之急,更是我校亟须加强的方面。
教学管理现代化为教学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教学管理现代化是指教学管理的理念、行为、活动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符合教学现代化的要求。教学管理是保证学校教学运行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现代化就是指逐步实现教学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要以制度创新、尊重选择、保护个性为教学管理指导思想;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必须实现网络化、信息化,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与效率。在教学质量监控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理念指导下,构建起多层次、多视角、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教学管理现代化需要建立一支满足教学管理需要又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又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我校已经构建起由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监督系统和教学评估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并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管理网络系统,今后需要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
师资队伍现代化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人才保证。教师是教学现代化建设的落实者。因此,需要建立一支适应教学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重点培养一批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学名师”。在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更加重视岗位设置的合理性,特别是将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等各项教学建设任务分配到岗位职责中去,重视发挥团队的力量,以目标导向来引导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学校的建设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上下同欲”的新局面。
三、“教学现代化建设”的实施和保障机制
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多样化、信息化的新形势,我校在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步伐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
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必须以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思想现代化为先导。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是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但是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传统教育思想、思维定式和教学习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我们要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包括加强教育研究、深入讨论和广泛宣传实践成果,不断推动教育观念的更新,树立“学生为本”、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因材施教、终身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并通过制度保障使之转变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转变教育思想还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最好的办法是我们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直接感受和接触国外高校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要加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赴国外进修培训的力度,创造条件,通过引进、嫁接等方式建设全英语教学专业,借此加快教职工教育观念的转变,保证“教学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要以相应制度作为保障。在教学管理制度上,为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今后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学分制,实行更加弹性的学习制度。建立健全选课制、主辅修制、双专业制、双学位制、导师制等配套制度,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课程。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逐步实行按学分选课、按学分收费、按学分毕业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实施“1学分工程”,通过部分课程1个自主学习学分的设立,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书面考试为主的传统方式,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程建设管理方面,在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推行课程(群)负责人制,形成以课程(群)负责人为核心的高水平教学骨干队伍,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要大胆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完善校院二级管理体系。加强和改革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学校对学院教学工作的年度评估制度,逐步建立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学生学习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进一步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探索与完善由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内外部监测与评估体系,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测与保证体系。
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要以经费投入为保证。为迎接本次本科教学评估,学校先后共投入了7000万元用于基础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新专业建设等方面,达到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生均值7000元的指标。本科教学评估期间的投入补上了教学基础建设投入不足的缺口,但随着在校生规模逐步扩大,并考虑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必须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而且,学校提出的开展“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四大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与教学信息化建设,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作为保障。学校将千方百计筹措经费,以保证“教学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需要“新世纪学科建设工程”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作为支撑。“新世纪学科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努力在科研成果的获奖和推广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积极做好新一轮学位点申报的基础工作。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特别是与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结合非常紧密,精品专业建设更是需要以强势学科作为依托。通过实施“新世纪学科建设工程”,可以促进专业建设、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优化的专业结构体系。“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主要包括:继续坚持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龙头、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方针,采取团队引进、智力引进、外智引进等超常规方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正高职称人员、博士和留学回国人员;进一步采取优惠政策,完善师资培训管理机制,加大对校聘岗位教师、中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进修培训、学历提高的支持力度。通过“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可以加快建立一支适应教学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人才保证。同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建设,也可以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和制度保障。
通过本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我校的教学工作已经跃上一个台阶,走在国内新兴高校的前列,为我校从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研究型院校过渡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我校在本世纪初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通过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再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再上一个台阶,在下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将会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