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估获优秀后的总结与思考
——宁大人执著的追求、扎实的工作、爱校的精神和真诚的胸怀成就了宁波大学教学评估优秀的业绩。
经历了寒暑,又到了秋天,我们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我校在本次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这是我们庆祝我国第二十个教师节和第五十五个国庆节的最好礼物。但同时我们要认真总结评估的经验,同时要进一步认清我们所面临的形势,理清学校发展的思路,明确学校下一步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评估工作回顾与总结
优秀的评估成绩来之不易,在教育部首批评估为优秀等级的22所高校中,我们是一所办学历史仅10多年的年轻学校,是唯一所没有博士授予权的学校,很多高校对宁波大学不太了解,许多有相当长办学历史的大学,对我们的评估结果感到十分惊讶。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在优秀成绩的背后,宁大人为此而付出的艰苦努力,优秀的成绩之中凝结着宁大人的执著、实干、爱校和真诚。
1995年,原宁波大学主动要求参加教育部首次组织的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以良好的声誉顺利通过了这次评估,为本科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1996年,积极响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号召,较早实现了三校合并,组建了新的宁波大学,综合办学实力迅速提高;1998年学校成为硕士授予单位,提升了办学层次,实现了宁波市研究生教育零的突破;1999年,学校积极探索办学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在省内率先创办了首家民办二级学院。新世纪伊始,学校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建设的3所重点大学之一,同时,加快了改革和建设的步伐,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教学改革中率先以学科大类招生,较早开展了专业建设,全面实施了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师资队伍快速壮大,校园基本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这是宁波大学的发展轨迹,这条轨迹不是一条平缓向上的曲线,而是一系列迅速提升的阶梯,它鲜明地刻画出宁大人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机遇、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2002年初,当我们攀登在这样一条道路上的时候,当我们站在前人奠定的这么好的基础上的时候,当我们得知教育部即将分期分批组织新一轮全国高校的本科教学评估的时候,我们能作什么样的选择?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像1995年那样要求首批参加,并且必须尽最大的努力、以优秀的标准准备迎评工作,去争取优秀的成绩。奥运精神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远,宁大人执著追求的也是更快、更高、更远,就是加快将宁大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一远大目标。进行评估是宁大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机遇,只要我们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这一教学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优秀的标准建设,就能加快学校的发展,面对这样的机遇,我们宁大人又岂能放过?
目标的制订相对比较容易,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极大的困难。2002年2月到8月,我们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的自评工作;2002年9月,当我们在自评基础上积极整改,并接受了省教育厅专家组的预评。正当我们觉得准备就绪的时候,教育部将评估改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内容和指标作了较大的改动,许多指标优秀的标准提高,极大地增加了我校争取优秀评估成绩的难度。同时,我们向教育部的评估部门汇报工作时,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他们说你们新建大学能评个合格就可以了,评个良好就不错了,评优是不可能的。这个信息使我们大家心情格外沉重,这盆冷水使我们清醒了许多,在清醒的基础上我们反而坚定了许多,评建领导小组认真分析了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迎评工作,2003年年初,我们再次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继续坚持以优秀的标准进行迎评促建,并且对照变动后的指标体系,按优秀的标准逐项整改和完善评估材料,该投入的就投入,该加强的就加强,又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和省教育厅专家评估,我们自评18项1级指标中的17项达到了优秀标准。宁大人执著的追求、快速的发展、创新的实践使来自名校的教育部专家们刮目相看,经过激烈的讨论和认真的评估,在18项1级指标上,以比较集中的票数给了我们重重的16个优秀,为我校的评估获优奠定了良好基础。专家组评估结束后,我们知道评优的道路还异常艰难,因为许多参评学校的评估成绩也非常好,而且浙江3所参评学校不可能都获得优秀,还要接受教育部评估委员会的65位专家的最后评判。我校立即根据专家组的意见进行整改措施的制订,以最快的速度、最详实的整改方案呈送给教育部评估办和有关专家,得到了好评,也得到了支持,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宁大。在教育部专家委员会最后确定评估等级的会议上,谷士文校长代表专家组汇报了我校的评估和发展的情况,特别强调了宁大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取得目前的办学成绩难能可贵,在新兴的大学中具有代表性,得到评委们的认可,最终我校以较高的票数获得评估优秀的成绩。
我们深知,参加教学评估要有勇气、有激情、有目标,但更需要有认真、细致、扎实的工作。近3年,学校在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图书资料和多媒体教室建设等方面实实在在投入7000多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从5257元增加到现在的近7000元,新增图书近10万册,并基本建成了电子图书馆;两年中新盖了97000m2的校舍,调整了校舍功能,保证了教学用房;完成了700余万元投资的校园环境整治、改造项目,扩建了主校道等校园道路,增设了路标、路名,新增了54300m2的绿地面积。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美丽校园环境给省、部评估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规范、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是教学建设的重点,涉及到所有教师、所有同学、所有学院。两年多来,我们加强了教学管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日益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队伍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管理手段日益先进,开发建立了校园网教学管理系统和网络课程平台;教学工作日益规范,教师执行教学规范的自觉性明显加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基于“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推广到各个学院。尤其需要提到的是,评3年的教学工作,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把这3年的教学活动用录像录下来,拿什么给专家评?只能是书面记录材料,只能是教案、考卷、论文等原始资料,只能是一叠叠统计表格,只能是厚厚的总结材料,这些要靠大家一笔一划写出来,一字一句敲打到电脑里,我带队到过不少学院和部门,翻看过一叠叠、一册册、一柜子一柜子的评估备查材料,深切感受到大家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扎实的材料准备工作,为我们评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接评估的两年里,学校在不断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学院的同志们付出的更多,院长和总支书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直接相关的教师、教学秘书、教务办主任、教学副院长、总支副书记,你们为此牺牲过不少节假日,加班加点,度过许多难眠之夜,宁波大学感谢你们!
评建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严密的系统工程,不管是百年老校,还是我们这种新学校,在接受国家教育部组织的评估面前,决不敢掉以轻心。严密的组织和全体师生的参与是评估的关键。我校成立了以严校长为组长、全体校领导和中层正职干部参加的“迎评促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迎评促建工作办公室”及一系列专门工作小组,对评估工作任务进行了细致的分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分别负责督促检查评估体系各项指标的完成;此外,我校本次评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两级评估,学校与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签订了自评工作责任书,各学院成立二级评估工作机构,开展评建工作;学校还特别成立了校迎评促建专家组,对学院的自评工作进行评估与指导;在最后的专家进校评估阶段,还专门成立了评估指挥部,面对面地协助和配合专家的工作。通过这些组织和层层发动工作,我们全校2000多名教工和20000名学生形成了一个万众一心、团结凝聚的战斗群体,在评估中形成了巨大的合力。全校各单位、各部门的广大教职员工思想统一、顾全大局、行动一致,一切服从、服务于教学评估这一中心工作,充分表现了爱校奉献、敬业自强的高贵品质和知难而进、追求卓越的崇高精神。全体同学本着“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姿态投身评估的浪潮中,成为学校迎评促建队伍的生力军,为夺取评估工作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示出宁大学子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文化素质。我们的教师,哪怕过去会因为待遇问题而发牢骚,评估的时刻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对学校的荣誉看得很重很重;我们的学生,即使以前常因为生活、学习条件提意见,但在评估的时刻却强烈感受到我们的学校是那么可爱;包括我们的退休教职工,也在参与或关心着评估。特别是我在向专家组汇报时投影仪突然熄灭,也使学校的老师们那样的牵肠挂肚。评估以后专家也奇怪地说,怎么没有一个宁大人讲学校的怪话?我可以说,每一个宁大人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参与、支持、关心过评估,都深深地爱着我们的学校。宁波大学一定会记住这段历史,这段历史也一定会记住共同取得本科教学评估优秀成绩的这一代宁大人。
高教界有些不成文的规矩,有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潜规则,例如新建院校在教学评估中不能评优就是一例,也许自有它的道理,但我们如何去冲破这些成见,突破这个定势呢?当然首先要靠我们的出色工作,还要靠我们的真诚去打开专家们乐意帮助宁大发展的心扉。去年11月份,学校的各位领导开始给专家送评估材料,也正式开始接触专家。我先谈一下我的感受。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到长沙给评估组长湖南大学的谷士文校长送材料,谷校长是一位严格、严谨、正直和细致的学者。他在宾馆的大堂里与我交谈了30分钟,开门见山,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宁波大学办学的特色是什么?第二,宁大的评估目标是什么?待我回答完以后,他面无表情地说了4个字,不错不错!最后还让我把装材料的提包带回去。客气而审慎,还带有一丝疑虑,后来才了解到谷校长曾评估过沿海开放地区的学校,印象不太好。这就是我第一次见谷校长的感受,总之还是没有底,我想其他校领导也有类似的感受。我们除了认真准备,虚心接受评估而别无选择。专家进校以后,宁大人奋发有为的风貌、快速发展的态势、热情周到的接待、朴实无华的语言、友好默契的配合、扎实有效的工作、虚心请教的态度、真心实意渴求专家帮助学校发展的心情,深深打动了专家。当谷校长听了课,认真检查了我们的毕业环节,详细询问了学院的督导工作以后,他已经心中有数。我们各个学院、部门和每一位师生员工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用我们的真诚撞击着专家的心灵,坚冰终于被打破,他们终于打开了帮助宁大的心扉!尤其是谷校长,在教育部专家委员会最后评审阶段,不遗余力地肯定宁大的评估,被委员们戏称为宁波大学的“说客”。今年4月,当我再见到谷校长时,他还是两句话,第一,宁大干得不错,第二,宁大人非常热情。专家们对宁大的无私帮助,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
在这里我还想引用一位评估专家的一段话,他说,宁大气息清新,没有一些自以为是的单位和人物,没有那种扑面而来的龌龊之气;宁大氛围亲和,我们来了你们很紧张,我们刚到一个生地方也紧张,但这种紧张很快就消失了,好像一家人在做共同的工作;宁大青春洋溢,学校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教师是支年轻的队伍,学生更是多姿多彩,是一群激情燃烧的人们、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片激情燃烧的校园、干着一项激情燃烧的事业;宁大耐人寻味,不浅薄,有很多内在的东西值得我们回去慢慢品味。这是一段多么激情燃烧的话语,又怎能不使我们激情燃烧起来?
正是宁大人这种执著的追求、扎实的工作、爱校的精神和真诚的胸怀成就了宁波大学评估优秀的业绩。
我们更加不会忘记,我校的评估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省、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省教育厅对迎接教育部评估进行了周密部署,对首轮参评学校进行了认真挑选,并组织专家对参评学校进行省内评估,帮助学校找问题,改进学校的评建工作。省、市政府还分别追加经费750和10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我校的迎评促建工作。
回顾这次评估,我们深深体会到目标明确是评估获优的前提,全员参与是评估获优的关键,组织有力是评估获优的保障。通过这次评估,我校“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我们的人才培养特色——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我们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教学基本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对教学水平的支撑和提升作用;我们的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两年中增加了65名教授、175名副教授,包括62名博士。特别重要的是学校的教师中产生教授、产生博士的能力大大提高;我们的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学校的外部,我也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通过评估以及评估所取得的优秀成绩,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得到了明显提升与扩大,学校获得评估优秀的消息公布后,我收到了许多“宁波帮”人士的贺电,社会各界给予我校更多关注和赞誉的目光,学校更有实力和条件去努力争取各种办学资源。这次评估我校再次给教育部和高教司的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暑假召开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教务处长会议上,刘风泰司长用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高度评价了宁波大学的评估,他说,宁大的评估结果,也使我们教育部转变了思想。这次教学评估获得优秀的成绩,是我校发展历程中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必将对我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000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在我校图书馆发表演讲时说,“希望宁波大学成为中国未来大学的一颗新星”,这次评估,可以说是一枚强有力的助推火箭,大大加快了这颗新星的升起。
专家们都来自国内办学历史很长、办学水平很高的学校,他们给了我们很高的评价,还谦虚地说要回去慢慢品味,所以我们自己更需要仔细地回味,在庆祝教学评估取得优秀的时刻,我们感到喜悦,我们感到激动,但是我们还必须保持异常的清醒。我们的评估工作尚未结束,评估专家组明确指出了我们的不足和差距,教学常规工作还不够规范,实践教学还比较薄弱,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教材的建设力度还不够大,教学研究的作用还不太明显。这些问题都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在整改工作中加以解决,以接受教育部的复评。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了下一轮评估。
二、认清形势,努力实现学校新的跨越
我们的学校这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从全国高教发展的总形势看,我校突破博士点,继续提高办学层次的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从省内看,在杭高校发展势头强劲,浙工大加快发展步伐,杭电、杭商、工程学院更名为大学后上升很快,单科特色突出,我们还缺少在杭高校吸引人才、吸引生源的地域优势,给我们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从宁波市看,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开始招生,浙大宁波理工三本招生赶了上来,他们在化工与制药学科建设方面成绩显著,我们在宁波已不再是过去的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从学校内部看,我们学校还缺乏国内知名的优势、强势学科;我们存在严重的资源问题,总量不足,配置分散,使用浪费;我们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较弱,因此获取资源的能力也较弱;我们还没有解决好师生的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的问题,尚未发掘出蕴涵在他们身上的巨大潜力。
面对竞争的压力和存在的困难,我们怎么办?唯有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是不能硬发展。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科学发展观呢?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必须充分考虑每个教职工的个人发展,继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坚持“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必须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发展,多为同学创造一些选择机会。第二是全面的发展观,就是要全面提升高校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加快学科建设,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第三是协调的发展观,在外部,首先要与宁波、浙江的发展相协调,浙江、宁波的经济发展与教育本来就不协调,宁大与宁波的发展更不协调,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努力改善这种不协调状况;在内部,协调绝不是齐头并进,而是要有轻重缓急,要集中有限资源取得重点突破,办出学校的特色,带动学校发展。第四是开放的发展观,我们首先要向宁波开放,通过与社会充分的交流,扩大影响,实现双赢;同时要面向海外开展实质性的教学科研交流,积极推进某些专业甚至某个学院与国外高水平的院校合作办学。第五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发展必须与资源相匹配,必须认真处理规模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关系,保证学校健康持续的发展。
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学校发展必须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转变思想观念,推动学校改革,获得各种资源,加快形成办学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必须与教学建设工作相结合,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要形成相互依托的新局面,成为支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坚强双翼;学校队伍建设必须与教职工的个人发展相结合,使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从更深、更广的层面上调动广大教职工建设学校、热爱学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学生工作必须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努力形成全员育人的新格局,使广大同学成为建设学校的生力军,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
去年我校成功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学校在认真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宁波大学2020年建设发展规划》,并确定了到2010年的建设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今年上半年,学校行政领导班子进行了换届,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要求,学校要制定实施今后四年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今后四年,学校要稳定本科办学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争取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积极配合宁波市建成市研究生园;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精心培育人才培养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全面启动“新世纪学科建设工程”,创新科研管理体制,集中力量培育若干优势特色学科,显著提高学校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创新服务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实施“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打造一支拥有250名正高和400名博士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队伍;要强化“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建立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学生成长、成才工作模式和体系,努力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要努力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高校的优质课程,继续发挥海外“宁波帮”人士捐赠办学的优势;要积极发扬优秀的大学文化传统,培育先进的校园文化;要修订完善校园总体布局规划,基本完成校园布局调整和基本建设的各项任务;要开源节流,提高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建立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机制。显然,我们依旧任重道远。
宁波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得到了海内外“宁波帮”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捐助,实现了宁波有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多年期望和梦想。人们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对宁大的发展投入了这么大的热情?因为他们的梦还没有结束,他们心目中的宁波大学应该是一所适应宁波发展,能为地方在人才和科研方面提供强有力服务的名牌大学,这本身就是宁波大学的办学宗旨,全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在制度上、政策上、机构上和队伍上下功夫,集中力量,明确方向,积少成多,在为宁波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做出若干项标志性成果,得到宁波市领导与社会各界的深切感受和高度认可,才能为学校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办学资源,才能为学校的发展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和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应对压力与挑战,实现学校新的跨越。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来共同实现这一梦想,决不辜负关心我们宁大成长的领导、海内外“宁波帮”和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
宁波大学经过十八年的风雨兼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历届校领导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结果,也是全校广大师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结果。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全校师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争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辉煌,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全体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抓住良机,加快发展,牢固树立“敢为人先、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保持教学评估工作的干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