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第一章 翻转课堂的背景、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一、课堂教学改革背景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国兴起
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我国的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一个核心是: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相应的,教师的角色由“站在讲台上的贤能者”,转变为“学生旁边的指导者”,学生的角色由“待盛水的容器”转变为“学习的建构者”。如何快速实现这一转变,“翻转课堂”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教育模式。“翻转课堂”,重新建构了教与学的过程,是全球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应该顺应这一趋势。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以及翻转课(Flipped Classroom)教学视频风靡全球,技术与课程逐渐走向了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2010年11月,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Offic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正式颁布了题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并提出用技术推动21世纪的学习模式。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与学形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主要推动力。2014年,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以下简称《地平线报告》)将“翻转课堂”列在了三个阶段六项技术中的第一位,成为最为现实的主要技术。《地平线报告》承认:“许多学习技术在走向中小学应用之前,首先在高等教育中应用”,“如今,许多高校已经接受了这种方式,让学生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了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现了他们在真实世界中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一认识一旦影响中国高校,必将有力地倒推中小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运用广泛
目前在国内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三个明显增长分别是:学习无处不在、在移动中学习以及云计算。学习无处不在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对象都可以进行教与学,就如同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一直倡导的那样。而在移动中学习也是大势所趋。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日益移动化,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在移动的过程中学习。同传统模式相比,移动中的学习模式会被重新定义。学生在任何需要学习的时候,都能够通过最快的速度、最方便的途径来获得信息。最后是云计算,云计算正在改变教育并在未来越来越多地帮助教育变革,使其具备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通过教育云,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接入各种所需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教育云对学校的管理者也提供了管理和安全上的便利,同时还可以提供各种教育服务。
(三)传统班级授课形式存在弊端
我们的教育始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2400多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创立儒家思想,论述了教育的对象、作用、目标、内容,以及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学开始进入萌芽阶段。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他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度和理论,确立相关学制、考查、考试制度等,这在教育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教育的整个发展历史来看,班级授课制的确立是教育史上的巨大进步,教育开始逐渐形成“产业链”,教育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我们不得不正视传统班级授课模式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端。课上,教师以某一特定步调讲解相同的理论知识,学生坐在整齐的课桌椅上听讲、记笔记,结果优秀的学生“没吃饱”,而后进生反倒跟不上节奏;课下,学生在家独自做练习内化知识,当他们碰到问题时,却得不到及时解答。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班级授课模式是以所有学生能以相同进度接受同样信息为前提的,忽略了每个学生能力间的差异,违背了个体差异性原则。这样一来,既降低了学习效率,阻碍了优秀学生的进步,又使得后进生筋疲力尽,丧失学习的勇气和动力。从本质上看,传统教学模式违背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促成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诞生,如翻转课堂,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成功,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是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了解并克服了传统模式的不足,有利于促进创新教学模式的快速发展及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灌输讲授现象盛行,缺乏新鲜感,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知识本位的教学目标,全盘讲授的教学方法,量化评分的评价手段,剥夺了学生独立探究的机会,严重占用了学生自学时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教师讲解、教学价值分别以教师、课堂、讲解、教材、应付考试为中心,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关系已经形成,造成学生习惯于接受,自主学习能力和独自处理事物的能力严重缺乏;只重视教学的社会价值,而不重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相关因素,未能做到因材施教,“一刀切”,把不同特质的学生按照统一固定的模式进行培养,严重忽视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主体性;传统教学比较看重学生的文化知识掌握水平,所以在教学时重视知识的接受、记忆,轻视知识的探究与应用,致使学生的智力发达,而动手能力较差,使得学生的智能发展畸形,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传统教学模式的这些弊端亟待解决。
(四)政策支持信息技术推进教学形式变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从上个世纪末起,我国就开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21世纪初,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整合的理念。并决定从2001年开始,利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同时,国务院又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十年教育信息化课改中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虽然信息化加快了课堂教学的速度,减少了板书占用的时间,但在高校的很多课程中,信息化不过就是把教案用PPT的形式制作,反而促使有些教师不认真备课,对着PPT念讲稿,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教师所云,从而扼杀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2011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这预示着我国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的变革,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总之,当代教育发展的三大主题是国际化、信息化和个性化,“翻转课堂”教学形式融合并凸显了以上三个特点。在碎片化移动学习逐渐成为人类主流学习方式的今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其移动、开放的特点,悄然变革着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个性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国式翻转课堂悄然兴起。正由于此,在当前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是值得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