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
2013年,根据翻转教学网(Flipped Learning Network)研究中心的数据发布的《翻转课堂白皮书》对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验进行了总结。书中指出“没有任何翻转课堂是完全相同的”,并提出“会影响翻转课堂成败的‘四大支柱’,即灵活的学习环境(Flexible Environment)、学习文化的转变(Shift in Learning Culture)、精心策划的教学内容(Intentional Content)和专业化的教师(Professional Educators)”。
目前在我国,翻转课堂研究虽是热门话题,但还处于初期阶段,相关书籍少,研究成果主要以学术论文形式呈现,关于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较少,分析的角度也主要集中在教师角度、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环境特征、高校现有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等方面。结合前面对翻转课堂的实质、理论背景和优势的分析,以及《翻转课堂白皮书》,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掌握学习理论的一种实践、一种手段,是根植于教育者内心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孩子都能学习”。教无定法,没有任何一堂翻转课堂实践是可以复制的。但同时,哪怕在硬件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实践翻转课堂。
(一)满足学习环境的灵活
翻转课堂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模式。比如,教室可以改变教室桌椅的布局以适应教学需求;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独自学习、研究、展示和测评等。灵活的环境还包括学习者可以决定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课堂也可以不像传统课堂般中规中矩。此外,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考核方式持灵活态度,教师需要建立恰当的测评系统,采取对师生都有意义的方式,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满足学习文化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里,教师是讲台上的“圣人”,是知识的主要传递者。翻转学习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变成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需转型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和评学者。在课堂上,学生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创造更为丰富的学习机会。因为有机会主动参与,并能不断地自我评估,学生能够积极地建构知识。教师通过最大化地利用课堂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三)满足教学内容的精心策划
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利用翻转学习模型来帮助学生提高概念理解能力,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他们需要决定哪些内容应该由老师采用讲授法教授,哪些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前自己摸索,哪些内容需要在课上合作解决。这样的精心策划,可以让课堂时间利用最优化,从而可以根据年级和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主动学习策略、同伴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掌握学习、苏格拉底法等。
(四)满足教师专业化
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赋予教师更重要的角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要确定何时及如何将知识的讲授从课堂搬到课前,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时间。课堂上,专业化的教师持续观察学生,及时提供反馈,不断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的专业化还表现在能够不断地反思教学实践,与其他教师合作改进教学方法,能够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建议,同时也能够容忍教室内出现的一定程度的喧闹。
翻转课堂提倡“先学后教”,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从表面上看,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配备所需硬件,这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所矛盾,但我们认为,翻转课堂只是信息时代课堂学习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只要满足教学环境灵活、学习文化转变、课程内容精心策划,以及专业教师教学,只要有改革的决心,处处可实现“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