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大分裂时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6
村庄与庄园并行

中古时期,与村庄制并行发展的,是“庄园”。庄园是由村庄聚落组合而产生的大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单位,由单一的领主或领主家族拥有。

中古以前的中国就有庄园,但当时它们被视为皇帝、王侯的特权,只有他们能借由政治权力掌控那么大片的土地,能支配农业生产和维护庄园所需要的庞大人力。在中古时期,随着帝王权力下降,新兴世家贵族权力上升,这些世族便以庄园作为自身的经济基础,保障自己拥有一个自给自足的、庞大的土地生产系统。

本系列图书第五册《危机与考验》论述过,长期战乱和中央朝廷瓦解,使得货币交易状态大倒退。没有货币,没有活跃而方便的贸易,有权力、有财富的人,当然必须追求建立自给自足的系统,为自己提供所需的安全感。

由统一的政治权力机构发行、保障的货币消失了,更麻烦的是,连可以用来当作自然货币的少数贵金属,在这个时期也严重缺货。

像黄金这样的贵金属,在中古时期极其稀有。黄金到哪里去了?一个说法是:因为战乱,因为国家货币系统瓦解,黄金的价值不断提升,以至于握有黄金的人有强烈动机不让黄金脱手。基于涨价的预期,大家都不把黄金拿出来,这样能流通的黄金更少,价格自然就更加昂贵了。如此恶性循环,导致黄金几乎从交易市场上消失。

另一个说法是:汉朝开始通西域,在与西域的贸易关系上,汉帝国长期是入超方。各种西域货物进入汉帝国,大家习惯将西域进口的东西视为珍宝,于是就有许多贵金属,包括白银和黄金,在交易中离开汉帝国,流向西域。

贵金属不足,如果要发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和贮藏手段的功能,那就只能靠强有力的政府提供信用保证,然而从汉末之后几百年间,中国并不存在能发挥这种保障作用的政治强权。

货币消失了,中古时期的交易倒退回以物易物的实物交易制度(barter system),在这种状态下,建构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体系,就变得非常迫切而重要了。

经济生产上的倒退,也改变了中国的土地所有权形式。西汉和东汉的衰亡,都与土地兼并有密切关系。私有土地买卖发达,经过长期兼并,土地所有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是引发东汉社会内部紧张,导致人民流离,终致王朝收拾不住的主因之一。

在中古时期,战乱和人民的普遍流离,也进一步消解了原来的土地私有制。田地上没有固定居住、耕种的人了,盗匪或军队随时来去,这时候谁还理会、谁还尊重这块土地属于谁呢?没有人耕种,土地就无法产出稳定的价值;如果有一点生产所得,盗匪或军队一来,立即将这些积存抢劫一空。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土地做什么呢?

很快,过去以土地为主要财产形式的豪族世家都崩溃了,土地所有权和生产耕种状况一团混乱。后来,在这基础上慢慢地形成了新的土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