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英明的《现代汉语致歉言语行为研究》将要出版,这是应该高兴的事。作为年轻的教师,肯在学术上投入精力,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本《现代汉语致歉言语行为研究》,解释了日常人们交际中习以为常的“致歉”行为,看似平常——因为它经常被人提到,但又不平常——因为很少有人认真做过整体、系统的阐释。本书从言语行为立场出发,对“表达”言语行为中的“致歉”首次做了整体、系统的理论化解释,尝试解决“致歉”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1.尝试在致歉事件的整体框架下、因果关系中解读致歉言语行为及其实现过程。
2.尝试解析致歉意图的形成和实现。致歉意图的落实过程即是致歉言语行为“质”的实现过程;致歉程度量的落实过程即是致歉言语行为“量”的实现过程。在“质”、“量”的实现过程中,都要把握好“度”:“质”的量度不够,或者是过了,就可能成为其他言语行为;“量”的量度不够,或者是超高了,就会语用效果不理想,或者就会“过犹不及”,产生其他的不期效果。最理想的状态是“致歉度稍大于或等于冒犯度”,这样能实现“致歉效益的最大化”:致歉方用尽量合理的“面子”付出和言语努力成功实现致歉意图和表达致歉度;受歉方用尽量少的努力识别到致歉方的真心(致歉意图)和诚意(致歉度),来共同完成一次有效、成功的致歉言语行为。
3.尝试解析致歉度的衡量和实现。致歉度是致歉方在致歉言语行为中表达出的歉意程度。致歉度对于致歉方和受歉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致歉方,致歉度的恰当把握可以避免其无谓损失过多的“面子”,同时,可以实现成功、得体的致歉。对于受歉方,因为遭受了某种程度的冒犯,他(她)对致歉方的致歉度是有所期待的,只有达到或超过他(她)的期待,受歉方才能真正谅解致歉方。致歉度与冒犯行为产生的冒犯度密切相关。致歉度的实现主要是依靠数量象似性原则的指导,采取语言方式中的词语、句法、重叠、策略等和非语言方式中的表情、动作等手段。
4.尝试解析制约致歉实施的因素。除了讨论交际主体个人因素及其差别、语境因素外,还着力论述了冒犯行为因素和致歉方对致歉言语行为的态度因素。我们认为冒犯行为是致歉言语行为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它既影响其发生的可能性,也制约其发生的方式。致歉方对致歉言语行为的态度主要影响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5.尝试总结致歉策略。依据对1000多个致歉语例的分析、研究,抽象、概括出致歉言语行为的六种表达策略:陈述冒犯事实、解释冒犯原因、表达歉疚情感、提出补偿措施、保证改过自新、请求对方谅解。这六种策略可分为基本策略和辅助策略:基本策略包括陈述冒犯事实、表达歉疚情感、请求对方谅解;辅助策略包括解释冒犯原因、提出补偿措施、保证改过自新。这些策略精简或完善了以往研究的策略类别结果,便于指导人们实施致歉言语行为。
汉语语用学研究到今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借鉴国外理论、围绕这些理论的研究多,面向汉语问题的少。学术的进步需要从问题出发,而不是理论。本书的意图很明确,面向汉语的问题做自己的理论阐释。不管这些阐释是否完善,但探索的精神是可取的。
语言具有普遍性,不过其普遍性当然蕴含于语言的个性之中。汉语的研究,固然可以借鉴基于不同语言的理论,但更需要基于汉语的理论解释。相信英明能够以《现代汉语致歉言语行为研究》为起点,坚持下去,走出自己的路。
吕明臣
2018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