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黔桂边区的三个族群方言岛:草苗-那溪人-本地人语言文化调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草苗民歌

草苗民歌与草苗的生活息息相关,逢年过节时要唱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要唱歌,丧葬嫁娶时要唱歌,劳动时也要唱歌,不论庄重严肃的场合,还是轻松娱乐的场合都要唱歌。

一 草苗汉语歌

草苗的歌分为汉歌和草苗歌两种,用汉语唱的歌为“明歌”即“嘎明”(ka55mjən22)。“嘎明”是四句为一首的歌,一般一、二、四句末相押韵。草苗群众在公开场合时唱明歌,凡节日喜庆、送客迎宾、婚丧大事等庄重场合均唱明歌。明歌不仅应用广泛,内容也十分丰富,大体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根源歌。这是迎客送宾时唱的盘歌,以问答的形式探讨世间万事万物的根源,如“路根”、“桌子根”、“米酒根”、“谷子根”、“棉花根”、“茶叶根”等。

(二)“三朝酒歌”、“贺新屋歌”等贺喜之歌。这是祝贺孩子三朝和建新屋上梁之歌。例如:

起新房

新屋落成千样得,水光山色照两旁。

得好先生看地基,得好木匠画龙羊。

三朝酒

望天望了这多久,望日望了这多长。

时今东边太阳出,照落你家亮堂堂。

今日主家生贵子,遍山遍地见太阳。

红日高照艳阳天,水光山色亮堂堂。

(三)“伴花歌”。是男女青年行歌坐夜时唱的歌。例如:

伴花歌

三顿吃饭是望菜,娘门不关希望郎。

时今得郎来到走,心也欢喜肚欢怀。

(四)“吃杨梅歌”。每年农历五月,男青年以“吃杨梅”为名,成群结队地到邻近村寨与外村姑娘对歌,称为“吃杨梅歌”。

杨梅多,

五月杨梅红满坡,

妹捡杨梅哥摇树,

边吃杨梅边唱歌。

杨梅红,

杨梅树上结灯笼,

杨梅树上吊灯盏,

那颗当阳那颗红。

杨梅鲜,

好颗杨梅在树尖,

无心结伴树下吃,

有情结伴树上连。

(五)私奔歌。因为私奔的理想地点是洞庭湖,又称“洞庭湖歌”或“私奔洞庭湖歌”。这是要好的青年男女,为反对包办婚姻,用歌的形式来表达对自由婚姻幸福生活的向往。例如:

约逃走,

哥办铜钱妹办衣,

哥办铜钱十八两,

妹办草衣十八匹。

(六)“哭嫁歌”。这是姑娘出嫁时拜别父母兄弟姐妹时唱的歌。

“明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还有一领众和的多声部合唱。对唱有女声对唱,男声对唱,男女声对唱,青年与青年对唱,老年与老年对唱,“明歌”歌手往往成为人人尊敬的对象。

二 草苗民语歌

除了“明歌”之外就是年轻人用本民族语言编唱的歌曲,草苗称为“花歌”即“嘎花”(ka55wa35)。“嘎花”均由两句组成,一般前后两句的字数相同,花歌正规的要求是要押腰韵的,句末可押韵也可不押韵。这是草苗花歌的重要特点之一。

img

这首歌既押脚韵,即上句句和下句句末的韵母都是a韵,又押腰韵,即上句句末音节韵母与下句句中音节的韵母都为a韵。

img

下面这首歌既未押脚韵又未押腰韵。

img

因是情歌,“嘎花”只适合年轻人唱,可对唱、合唱、独唱。“嘎花”跟对联、诗歌骈句极为相似,一问一答,既可单独成句,又可联系成篇。

老一辈的草苗人主要唱汉歌,即明歌,青年男女则以草苗歌即花歌为主。老一代的草苗人并不懂得用本族语言来编歌,而是仿照当地汉歌的形式借用汉语来编歌。而年轻人,他们编歌的技术已经有所提高,也有了创造自己民族语言歌曲的意识,他们从当地侗歌的形式中受到启发(三江、通道一带侗族的情歌,一般以男女各两句的对唱形式为多见),便开始用本民族的语言来创作民族的歌曲。从此,也可看出,“明歌”为古老的汉语草苗民歌,而“花歌”为后起的草苗语的草苗民歌,两者所用的语言不同,歌的形式也不一样,产生的时间先后亦不同。我们在各地调查时也发现,老年人的确大都不会唱“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