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对于性、性别和性态的思考和言说一直是网络女性写作的核心动力。耽美文尝试在异性恋规范之外建立一种更为平等的亲密关系;变身文探索了父权制下双性同体气质对于女性生活的影响;女尊文则想象了一个女性为尊的社会,颠覆了男强女弱的性别刻板定型。尽管这三个文类在创作主题、表现手法和读/作者群方面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国华裔学者冯进(Jin Feng)所谓的“性别弯曲的光谱”(a spectrum of gender bending)[32]。即它们都以各自的方式松动、打破、扭转了现存的性/别[33]藩篱,以便让不合常规的性/别欲望、角色和实践获得表述和操演的可能。无论是耽美文中的男男恋、变身文中的女变男和男变女,还是女尊文中的女尊男卑,其核心都是性/别角色的转换。网络读/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性/别的转换,得以突破原有的性/别规范的束缚,从而争取到更大的言说自由,构想更平等的社会身份和权力关系。这种努力不仅是女性主义的,常常还带有多元性别或跨越性别边界的立场,值得学界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1]杨玲,厦门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徐艳蕊,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住友财团2012年度日本关联研究项目(申请号:128017)。
[2]王黎:《网络文学女性作者的创作倾向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5页。
[3]陈晓梦、钱昕:《穿越进行时——关于“穿越迷”的分析报告》,《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第10期;崔玉玲:《当代青年女性在网络中的精神诉求——以女性穿越小说为例》,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6页。
[4]白亚南:《女性网络文学作者的崛起》,《阴山学刊》2011年第3期。
[5]舒红霞、孙惠芳:《关注女性网络文学构建当代先进文化》,《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8期。
[6]如学界关于“身体写作”的长期论争。近期相关论文参见邓芳《论当代女性文学“身体叙事”的价值前提——当代女性文学“身体叙事”价值论之一》,《当代文坛》2011年第4期;郭运恒:《从追求个性解放到自甘沉沦——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身体写作”的嬗变》,《当代文坛》2011年第5期。
[7]转引自Nikki Sulivan,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Queer Theory,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03,p.43。
[8]Judith Butler,Gender Trouble: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2nded.,New York: Routledge,1999,p.viii.
[9]“腐女”指的是热衷于耽美的女性,也称“同人女”。
[10]参见杨雅《同人女群体:耽美现象背后》,《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7期;阮瑶娜《同人女群体的伦理困境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王萍、刘电芝《“同人女”现象的分析与思考》,《青年研究》2008年第10期;郑丹丹、吴迪《耽美现象背后的女性诉求——对耽美作品及同人女的考察》,《浙江学刊》2009年第6期;郑雪梅《大众传媒文化之网络文化现象解析——网络耽美文学流行现象中的社会心态》,《文学界》2010年第7期;陆国静《耽美文化及同人女群体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亚文化图谱》,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宋佳、王名扬《网络上耽美亚文化盛行的心理学思考》,《黑河学刊》2011年第8期。
[11]Mark McLelland,“Why Are Japanese Girls’Comics Ful of Boys Bonking?”Refractory:AJournal of Entertainment Media,2006/2007,Volume 10,http://www.refractory.unimelb.edu.au/journal-issues/vol10/maclelland.html.
[12]侯秋霞、萧凯欣:《“腐女”性别角色及自我和谐状态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13]转引自[美]简·盖洛普《通过身体思考》,杨莉馨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123页。
[14]机甲指的是以变形金刚为原型的大型机器人,由机甲战士通过控制室来操纵,控制室一般位于机器人的胸腔位置。
[15]Yanrui Xu and Ling Yang,(2013)“Forbidden Love:Incest,Generational Conflict,and the Erotics of power in Chinese BL Fiction,”Journal of Graphic Novels and Comics,2013,Volume 4,Issue 1, p.40.
[16]还有一类变身文源自变装(cross-dresser)和变性(transsexual)群体,主要讲述男变女的故事。该类小说也具有强烈的酷儿性质。本文暂不对这类变身文进行讨论。详细的相关研究参见石前进《安能辨我是雄雌?——浅议变身小说》,厦门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2014年。
[17]晋江文学城论坛板块下的帖文交流区,作者自愿帖文,没有报酬。
[18]该小说后更名为《青莲纪事》,并出版了实体书。
[19]潘冬:《教育部:高校女生人数连续四年超过男生》,《金陵晚报》2013年11月8日,http://big5.ce.cn/gate/big5/www.ce.cn/xwzx/gnsz/gdxw/201311/08/t20131108_1723606.shtml。
[20]闵杰:《中国妇女参政不进则退史上仅产生过4位女省长》,《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4月20 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4-20/3834668.shtml。
[21]Jin Feng,“Addicted to Beauty:Consuming and Producing Web-Based Chinese Danmei Fiction at Jinjiang,”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2009,Volume 21,Issue 2,p.23.
[22]Judith Butler,Gender Trouble: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pp.186-192.
[23]李汝珍:《镜花缘》,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24]Boboxixi:《女尊文,女人的悲哀》,http://www.17k.com/chapter/113125/3335820.html。
[25]DHROCK:《给那些反女尊的人们》,http://tieba.baidu.com/p/1131024304?pn=1。
[26]李玉萍:《网络女尊小说初论》,《小说评论》2012年第S2期。
[27]黎杨全:《“女扮男装”:网络文学中的女权意识及其悖论》,《文艺争鸣》2013年第8期。
[28]Kay Schaffer and Xianlin Song,“Unruly Spaces:Gender,Women’s Writing and Indigenous Feminism in China,”Journal of Gender Studies,2007,Volume 16,Issue 1,p.28.
[29]王宇:《新时期之初的“男子汉”话语——一个性别政治视角的考察》,《文艺研究》2006年第5期。
[30]张伯存:《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第112页;吕鹏:《性属、媒介与权力再生产:消费社会背景下电视对男性气质的表征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2页。
[31]Sun Jung,“The Shared Imagination of Bishōnen,Pan-East Asian Soft Masculinity:Reading DBSK,Youtube.com and Transcultural New Media Consumption,”Intersections:Gender and Sexuality in A-sia and the Pacific,2009,Issue 20,http://intersections.anu.edu.au/issue20/jung.htm.
[32]Jin Feng,“Addicted to Beauty:Consuming and Producing Web-Based Chinese Danmei Fiction at Jinjiang,”p.18.
[33]“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用“性/别”一词指代“性”与“性别”,相当于英语中的“gender and sexuality”。该术语特别强调差异性。如宁应斌教授所言:“‘性/别’可以表达性与性别之间很多复杂的关系,使得性/别里面有了多元性,还表达了‘性’和‘性别’也与其他的社会差异因素(阶级、种族、年龄等)有些复杂关联”。参见何春蕤、丁乃非、宁应斌主讲《性政治入门:台湾性运演讲集》,“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2005年版,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