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无机与化游:中国现代美学中的身心关系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心、脑的两分与合释:康有为、谭嗣同的身心关系论

作为戊戌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康有为、谭嗣同是中国近代以来较早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也是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语)来临之时,怀抱拯救国家民族危亡的强烈志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较为深入的体察面对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先锋人物。当然,在他们青少年时代形成自私塾学堂的知识结构当中,来自心性文化传统方面的知识占主导地位,因此在身心关系的论述方面,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继承儒家及其他中国古代思想传统的倾向。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受西方思想文化以及现代科技文明的影响,在他们以继承为主流的大量理论文本中,毕竟出现了不少明显具有现代性特征的话语征兆和思想萌芽,标志着中国传统的身心关系理论开始出现现代转型的征兆。一方面,在康有为、谭嗣同那里,以心主身、由心而性的传统致思路径固然没有任何变化,然而在对心体的理解方面,因西方现代科技知识的传入,出现了“心脑交相为用”的混合阐释,这种混合阐释既保留了心性文化传统对心体的基本理解,又努力引入现代生理学和医学话语,尽管就思想融合而言显得稚嫩和“夹生”,然而却构成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文化汇通的宝贵尝试。另一方面,身体本身的重要性在一个国族救亡的社会历史大环境下得到高度凸显:在康、谭那里,身体固然继续保持着内圣—外王的中介作用,继续显现为高度道德化的圣人—君子身体,同时已经成为现代国家针对社会个体实现生命政治管控的基本起点,这种被视作“救亡富国之根本”的身体,的确被继续套上了“修、齐、治、平”的旧外套,然而其中的内涵已发生了细微的改变。最后,在价值形而上学方面,康、谭处与必朽身体紧密关联的有限此世当然不是值得最终留恋的,心体在“出世”之后仍被寄望于存在,作为一点灵明将遨游已为现代天文学扩张无穷同时又更为实证的宇宙。康有为、谭嗣同的身心关系论,构成了中国现代美学中相关问题的研究起点和理论前史,他们那今天看来显得十分稚嫩的理解,为中国现代第一批美学家们提供了进一步成熟的思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