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禾(Liu,Lydia H.)著:《帝国的话语政治》 (The Clash of Empires: The Invention of China in Modern World Making),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Cambridge,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4年。13+318页。ISBN:0674013077
全书以晚清时代大英帝国和大清帝国之间话语碰撞中形成的“话语政治”为总体问题视野,分别讨论了“国际政治的符号学转向”、“衍指符号的诞生”、“主权想象”、“《万国公法》的翻译”、“性别与帝国”、“语法的主权身份”等论题空间,并试图以“主权想象”的叙述线索统摄上述话题领域。
本书的用力处和由此带来的独特贡献在于:作者集中处理了两个帝国在晚清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是如何在“话语”层面遭遇的,因此本书主要关涉的是往来文书、帝国的档案、文书的互译、翻译的政治、符号学的背景、传教士的书信以及国际法的形成并兼及语法著作的生产等属于“话语”政治和“话语”权力的层面。在这个意义上,如中文书名所示,本书的真正论题是力图建立一个新的关于帝国的话语政治空间,进而显示出了令人瞩目的具有新的理论诉求和问题视野的原创思考,并以话语层面为中介,揭示出了历史的诸种维度和面向。当然,作者本人并没有认为自己所描述的帝国的“话语冲突”比两个帝国的经济冲突和军事冲突更根本,但晚清之际国际间的交往(如帝国遭遇与殖民征服)的话语实践与话语政治层面即使不是同等关键的,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没有条约文字的束缚,没有话语实践的参与,那么战争发生的时机、性质和后果都是不同的。”
本书尤有启迪性的,是方法论领域的建构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本书对“文本”的范畴表现出非常宽泛的理解,所涉猎的各种各样的具体文本涵盖了令人惊叹的宽广视阈,比如全美圣经协会档案、英国的国家公共档案、作为帝国礼物的圣经文本、表现维多利亚女王接见外国使者的图片,甚至维多利亚女王从中国获得的京巴儿狗(名字叫“抢来的玩意儿”)的插图,都构成了作者进行历史阐释的重要文本。本书对鸦片战争前后大英帝国的官方档案的文本解读,尤其卓有成效。而精细的文本解读同时表现出与历史叙事和理论视野相结合的学术品质,并指向一种具有生产性的历史语境,最终被演绎成一种理论性话语,尤其是关于“衍指符号”的阐释范式更有元理论的色彩。在某种意义上说,本书也是一本理论著作。但是作者对各种类型的文本的解读,证明了这本书的理论创新性其实是根源于对具体历史细节和历史图景的还原,以及书中的历史化的方法。作者借助于对历史细节和历史事件的精微与细腻的阐释,使本书既有大的帝国叙事的历史框架,更触摸到了历史的肌理,同时也进入了帝国历史的微观政治层面,借用本书中的概念,进入的是“心灵的政治”的深处。
作者在组织整部书的贯穿线索时,选择的是以“主权想象”为“挈领”的“提纲”,“主权想象”构成了“帝国”和“话语”两个维度的中介环节。但在三者的勾连上似乎尚有待进一步建构整体性。
这是一部有开阔视野的理论著作,同时又是一部跨越各个学科的具有科际整合方法论意义的典范性的著作,对于中国学界的学术转型具有值得期待的启示意义。
要目
国际政治的符号学转向
衍指符号的诞生
主权想象
翻译《万国公法》
女王的秘密
语法的主体身份
皇帝空出宝座
林则徐等会奏《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汉字选目
索引
(吴晓东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