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家臣制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家臣的起源很早,如殷商卜辞所出现的“子商臣”、“子效臣”应属一种家臣或家奴。[1]家臣制度的确立是在西周时期,此时家臣组织的设置还比较简单,且主要集中在王室卿大夫家中。这主要是由于西周时期,天子是政治权力的核心,王权相对强大,家臣地位较低,参与政治核心的机会较少。春秋中期以来,家臣表现得非常活跃,随着各国卿大夫宗族和采邑的不断扩大,家臣制度得以不断完善,家臣阶层也逐渐成为一支较为庞大,且掌握一定权力,能对本国乃至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定影响的力量。春秋末期,随着宗法制、分封制等周代重要政治制度的逐步瓦解,家臣制作为分封制下基层政权中的官吏制度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

纵观整个周代,家臣这一特殊群体,与天子、诸侯,尤其是卿大夫的利益休戚相关。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家臣问题一直不受重视和关注,至20世纪90年代,虽有学者关注家臣问题,但缺乏从制度史的角度关注整个周代家臣的发展与变迁。事实上,家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无论在王室、公室、卿大夫家中,还是在国家事务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春秋中期卿权强大之时,家臣作为卿大夫所依靠的核心力量,在“公”和“私”斗争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家臣势力较强的国家,他们甚至不失为整个春秋时期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阶层,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说家臣势力的逐渐壮大,家臣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与周代权力不断下移的脚步相始终的,从制度史的角度考察家臣制度产生、完善与消亡的过程,不仅对于把握周代政治总体上由集权走向分权的趋势来说至关重要,也可以从侧面促进对周代其他政治制度的理解。鉴于此,很有必要对周代家臣制度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梳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从家臣的视角,更好地理解周代社会的家族形态、政治制度等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