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同一个义项,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具体含义可能会有些差别,有所侧重。注家随文释义,使得这些训释相互之间差异扩大。人们极容易因此而误认作两个义项,甚至用又音来区别这所谓的两个“义项”。
比如“瞿”,这是一个表体态的字,其初文是“”,《说文》以“左右视也”释之。左右而视是心神不定的体态表现。导致心神不定、左右顾视的原因不同,“瞿”的临文释义便有所不同。有时是由于顾虑。《诗·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毛传》曰:“瞿瞿然顾礼义也。”有时是由于忧伤。《礼记·檀弓上》讲安葬父母后孝子的表现,说:“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郑玄注“瞿瞿”曰:“忧悼在心之貌。”《礼记·玉藻》:“丧容累累,色容颠颠,视容瞿瞿梅梅。”郑注“瞿瞿梅梅”曰:“不审貌。”心中忧伤、不知怎样面对,自然导致心神不定,目光游移,视而不审。有时是由于惊慌。《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又《礼记·杂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这一例中,“瞿”字作“目”和“心”的谓语,是形容惊而且疑、志无所守的状态。
综观上面各例,可以知道,瞿字只有一个基本义项,就是志无所守,目光左右顾视。《说文》“”字段玉裁注:“凡《诗·齐风》、《唐风》、《礼记·檀弓》、《曾子问》[6]、《杂记》、《玉藻》,或言瞿,或言瞿瞿,盖皆之假借。”换句话说,《诗经》、《礼记》各例中对瞿的不同解释都是一个义位的诸变体,不能当两个或多个义项看待。
但是,《集韵》却分为二音二义。《集韵·遇韵》俱遇切:“瞿,《说文》:鹰隼之视也。一曰心惊皃。”又《职韵》讫力切:“瞿,瞿瞿,居丧视不审皃。”讫力切这个音是怎样来的呢?今查《礼记·玉藻》“视容瞿瞿梅梅”陆德明《释文》曰:“瞿,纪具反,又纪力反。”《集韵》俱遇切与此纪具反同,而《集韵》讫力切与此处纪力反同。这样,讫力切的来源就清楚了。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在陆德明《释文》中,这两切是又音关系,所谓“居丧视不审皃”的“瞿”,可念两个音中任何一个。但是,《集韵》却硬性规定它只能念纪力切(讫力切),而纪具切(俱遇切)则只适用于《说文》的释义及“心惊皃”。然而,《说文》“瞿,鹰隼之视”一义不见任何用例。“瞿”有用于鸟兽的例子,如《禽经》:“雀以瞿。”宋代陆佃《埤雅》解释说:“今雀俯而啄,仰而四顾,所谓瞿也。”但这样的例子不但不能证明《说文》,反而证明了上文对瞿的解释。对于“心惊皃”,大概是指像《礼记·檀弓上》曾子易箦事中“曾子瞿然曰”之类例子。但在这些例子中,当事人所表现出的不只是惊讶,而是惊讶与顾虑,并且主要是顾虑,是因有所顾虑而感到震惊的。它与其他例子中的瞿、瞿瞿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体态表现上的目光左右顾视。现在《集韵》将惊讶当作“瞿”的一个义项,而把左右茫然顾视、视而不审当作另一义项,并用原来的又音将它们截然分开。这样,一方面使原本复杂的情绪情感内涵简单化了;另一方面,也使“瞿”字从体态表现取义这一关键点被人遗忘了。人们面对“惊疑貌”、“忧伤貌”、“顾礼义貌”等训释,便难以说清是怎么个“貌”法了。这自然是以又音别义造成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