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都、於
叹词“都”在《尚书》的《尧典》、《皋陶谟》、《益稷》等章中分别出现了1次、3次、2次。“都”一般用于下级对君上的对话中,所表达的感情不仅是赞美,有时还含有肯定、劝勉等意味,如禹和皋陶的话语中多次谈到为君之道,以勉励舜帝。
《史记·夏本纪》中有5处用“於”取代《尚书》中的“都”,其中一例用“然,於”替换“都”,充分说明“都”的肯定意味较强。如: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尚书·皋陶谟》)
皋陶曰:“然,於!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史记·夏本纪》)
其实,叹词“於”在《尚书》中也已出现了,只是出现频率较低。总的来说叹词“於”、“都”用法很相似。“於”位于谈话开始;后常接感叹句或带有赞美、肯定或劝勉等情绪的叙述句;用于下对上的谈话中。如:
佥曰:“於!鲧哉。”(《尚书·尧典》)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尚书·益稷》)
最后一例在《史记》中仍写作“於”。前面也谈到叹词“都”在《史记》中全部被换成“於”。事实上,“都”和“俞”一样消失得较早。在我们所调查的先秦其他文献中,叹词“於”已基本取代了同属鱼部、作用相似的叹词“都”。这可能也是系统内的一种简化作用。
《诗经》中“於”的用例极富口语化色彩。一是所接的感叹句较多采取了倒装形式,即“形容词谓语+名词主语”;二是“於”的位置虽仍以谈话开端为多,有时也可交叉于谈话之中,把主语和形容词谓语隔断。如:
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周颂·武》)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大雅·文王》)
《孟子》叹词“於”的用例与其他例不同的是,“於”后接反问句,表示惊叹,用于平级关系。这可能是叹词“於”用法的扩展吧。即:
孟子曰:“於!答是也何有?”(《孟子·告子下》)
《礼记》、《左传》中“於”的用例都引自《诗经》原文。
汉以后《史记》中的例子我们已讨论过,不再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