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项久雨[1]

历史的价值不仅在于描述以往事物运动的轨迹,更在于指引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有语曰:“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也说道:“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与今天甚或明天都有着直接的关联。因而,我们只有以今天的思维反思历史,以历史的眼光检视今天,才能把握历史之大势,寻绎未来的主动。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古今之变的推究、梳理,进而准确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历史流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思想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现实是以往的当下延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背景下展开的,它的逐渐发展壮大不仅仅需要理论逻辑论证,更需要历史逻辑说明。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始终无法抛却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的深度观照和研究。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大厦只有奠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上,才可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缺少对史的研究,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大厦根基难以稳固。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千万中国共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就是一部党带领人民群众历经千难万险,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90多年的历史沉淀中,经过人民群众持续不断的扬弃和升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也是一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断重构、教育规律不断深化的历史。

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的研究可以唤起直面当下现实的意识觉醒。孔子作《春秋》“寓褒贬,别善恶”的目的在于“推此类以绳当世”。历史的生命力显然来源于对传统的创造性解读,传统也只能在现实批判中获得新生的力量。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具有高度理论自觉、理论自省、理论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曾经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中保持沉着和冷静,激起理论研究的沉思,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的省悟,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换,打开破解难题的思路。基于此,我们也可以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的研究不仅具有“承继珍贵遗产”的本原性意义,更具有“引领当前”的创生性价值。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行百里者半九十”。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旷古的追梦旅途中,我们不但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支撑,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指引。因为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穷同样也不是社会主义。历史和实践都已经证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而且正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引领和动力支持。

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对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陈云同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毫无疑问是一个颇具意义的研究课题。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而言,领袖人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朱磊是我的博士研究生。他勇于创新,勤奋好学,思维敏锐,治学严谨。当年,他选择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我是非常支持和赞成的。现在,他的博士论文几经修改完善,即将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梓出版第一本学术专著,作为他的导师,我感到十分欣慰。

纵览全书,我以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选题的新颖性。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围绕陈云思想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深入研究,可以说,经过30多年的努力,陈云思想研究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陈云经济思想研究业已研究得相当透彻。但是也存在一些研究的薄弱环节,有些领域的研究不够,研究不深,关于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就是其中之一。朱磊的《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一书较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开阔了陈云思想研究的新视野,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

二是结构的完整性。本书从纵的方面描绘了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完善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背景;从横的方面勾画了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地位作用、主要内容、主要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轮廓,并逐一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而且还从党内、统一战线、农村、财经等领域详细介绍了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在完成了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架构和实践透视之后,从现实的角度对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综合来看,该书结构合理,论述较为全面,写作也较规范。

三是资料的丰富性。作者遵循“论从史出,以史带论”的写作原则,使得该书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翻开该书,就会发现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陈云的文献资料引文丰富,注释翔实。可以看出,作者对《陈云文选》、《陈云文集》、《陈云年谱》、《陈云传》等基础研究资料作了深入研读。为获得更加全面的研究资料,作者曾专门前去或者委托同学、友人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等部门查阅了相关资料和书籍。占有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在写作过程中引用陈云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原话,力图据此真实、客观地反映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全貌。在学术研究渐趋浮躁和功利的当下,对于一位青年学者能够沉下心来深入文本进行研究的治学态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四是方法的创新性。史论结合是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大创新。专著坚持从客观历史实际出发的原则。即以史实为出发点,而不是从概念或原则出发,搞单纯的概念演绎或逻辑推理,而是注重采取以论中有史,史中有论——史论结合的方法。全书坚持以史为线、以史为据,即以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历史发展的阶段、顺序、线索等为依据去作理论的概括、分析和论证。这种史论结合的方法,不但注重深入地挖掘了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史料,讲究精当的分析,而且还注重把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史实按一定论题的主旨加以聚焦,深入地展开论证和总结,最终理路出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特点和贡献。

当然,这部即将面世的专著,对于作者而言,只是他学术研究的开端。毫无疑问,该书中仍有许多需要加强研究和完善的地方。比如对陈云的经济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内在关联的研究和把握需要进一步加强;书中未充分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将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与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陈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来说也不例外。所以,作为学术研究,应正视领袖人物思想的科学性和有待完善的一面,否则学术的科学性将受到质疑。另外,书中对某些观点的总结和表述还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推敲,有的研究结论也只是管窥之见,一家之言,尚需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阐发。好在朱磊已经意识到上述种种存在的问题,希望他在今后继续发扬在武大攻博期间的刻苦钻研精神,把已经意识到但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继续深入研究下去,争取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和领袖人物思想史的研究中取得新的成绩。

是为序。

2014年9月28日于武昌珞珈山


[1]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