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企业战略的起源与演化
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的代表作《经理的职能》(1938年)一书中,巴纳德运用战略的思想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开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从此公司的战略管理理论经历了萌芽期、奠基期、探索期、繁荣期,现阶段正处于复杂期,也可以说是转折期。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其主要的研究重点都有时代的特色,其发展历程如表2-1所示。
表2-1 公司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
公司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派。它们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见表2-2)。[1]这十个学派又可以分成三类,前三种属于说明性学派,它们关注的是战略应如何明确表述,而不是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必要工作。其中,设计学派是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的基本理论框架。随后六个学派属于描述性学派,它们侧重于描述战略和实际制定与执行过程。最后一组只包括一个学派,它是其他学派的综合,称为结构学派。
表2-2 战略管理理论学派比较
续表
从各学派研究适应的环境看,逐渐从简单、静态环境向复杂、动态环境过渡;从研究内容看,早期的学派把战略看成是一种说明和描述,或是一种行为过程,之后将战略看成是计划与策略,其研究方向将不可避免地朝着“战略是一种机制”发展,并且,研究方法也逐步多样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大量引进了自然科学的方法,如混沌学、博弈论、进化论等。通过结合各学派的时间与空间图,会更加清晰地看出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图2-1与图2-2通过对十个学派活动规模的描绘来提示各学派的发展。这些曲线图是总体印象,是对每个学派受到学者们和实践者的关注度的主观评价。
图2-1 说明性学派发展历程
图2-2 结构与描述性学派发展历程
从各学派活动规模看,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计划学派与设计学派就开始衰落,定位学派在90年代也迅速衰落。描述性学派中的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一直比较平稳地发展,可见其理论只是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特殊情况下适用,随着环境条件变化的加快,这些理论显得无能为力。学习学派与环境学派在90年代后发展比较迅速,其提出的主要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代竞争环境迅速变化的需求。结构学派在综合了其他学派的基础上在八九十年代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
图2-3是战略理论形成的空间图。战略形成沿着两个方向展开,即外部环境表面看来的可控制程度(范围从能理解到混乱)和所设定的内部过程的随意程度(范围从理性到自然)。理论条块就图示在这块战略形成的空间内。
图2-3 战略形成空间
所有四个角都被占据。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在一个角,即想象中的可控环境中的理性过程;对角为认识学派,附近有学习学派和权力学派(微观派),即在被认为不可预测环境中的更为自然或有机的过程。在另外两个角,企业家学派是表面可控环境中的随意过程,而环境学派则期望组织对不可能控制的环境作出理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