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青海隋唐时期的石刻
隋唐时期河湟地区以经营农业为主,其赋税徭役等与中原地区大致相同。吐谷浑、吐蕃、党项、羌等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吐谷浑与隋、唐都曾有过长期的互市关系。唐与吐蕃曾以赤岭为互市地点。唐以丝织品、茶叶等与吐蕃交换马匹等。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嫁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奠定了唐蕃友好大厦的根基。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进藏与弃隶缩赞完婚,巩固和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兄弟情谊。这两度联姻建立起来的唐蕃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和因此创通的唐蕃交通大道,极大地促进了青藏高原与祖国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历史影响。
唐代玉树地区即有藏族摩崖石刻艺术。此时唐代时期的艺术开始走向世俗,就当时的民族民间石刻镌刻水平与数量之丰,价值之高,在青海民族美术中亦为仅见。至今,玉树摩崖和石经的数量也占中国藏族地区全部现存石刻总数的一半以上。“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结底仍然是现实生活。”[9]除勒巴沟摩崖之外,海北岗龙摩崖石窟至今仍存有部分隋唐遗迹,勒巴沟摩崖佛像分层次布满石壁,菩萨、诸佛、伎乐天万头攒动,出没在山川云气间,甚为壮观。仙佛人物姿态各异,颇具动感。唐代佛教盛行,一般认为今西宁北山的两尊露天金刚像雕成于唐代。[10]玉树勒巴沟唐代摩崖和文成公主庙内的大日如来佛造像和铭文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