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通与信仰空间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南岭交通对岭南城市建设、维护国家的大一统政治格局的作用

秦两次修南岭峤道,两汉五次新修和改建南岭交通道路,使南岭陆路和水路平整顺达,为岭南与岭北的各项交流奠定了基础。从历史时期至今,南岭交通所经之地及相关要塞,不但是保证交通安全的重要据点,而且还在拱卫岭南政治稳定、国家统一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广西地区确知的秦汉古城址有兴安的秦城、城子山古城(有学者以为汉零陵县治),全州的洮(桃)阳城(汉洮阳县治)、建安城,灌阳的观阳城(汉观阳县治)、贺州的临贺(汉临贺县治)、封阳(汉封阳县治)等,大都集中在桂东北的交通要道附近,而且城址的规模较大,保存也较完整。据学者研究,这些城堡最初大部分出于政治、军事目的,其选址除考虑自然地理条件以外,交通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从桂东北地区秦汉时期城址的分布来看,这些城址均位于河流两岸,洮阳城址、建安城址、城子山遗址、观阳城址都在湘江及支流的河岸;兴安秦城紧邻灵渠和大溶江;临贺、封阳两城址也都地处贺江河旁。湘江、灵渠、贺江及其河谷是秦汉时中原、长江流域通往岭南的重要交通要道。这说明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交通路线的拓展对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26]除湘桂外,湘粤、赣粤交通遗址也多分布在山隘要道以及控扼交通的河流近旁。如今广东南雄梅鋗城、仁化城口“西秦城”、乐昌乐城镇武水西岸梅花头建筑遗址等,乐昌郴(州)宜(章)古道、阳山县秤架古道、连县的星子古道等。[27]这些古道的秦汉建筑遗址虽有些还有争论,但从秦汉始,岭南与岭北的交通道路无疑应有多条重要干支线,这些交通干支线无疑是沿线以政治、军事为重的城市设立的关键。

秦汉以降,岭南与岭北的交通道路大多遵循古道,诸如《水经·洭水注》引耆旧所言:“自阳山达乎桂阳之武步驿,所至循‘圣鼓’道也。其道如堑,迄于鼓城矣。”[28]这里的圣鼓道很可能就是后来的秤架道(因经今广东阳山县秤架河得名)等道路。由桂阳而达阳山的秦汉古道,史载“秦凿杨山,桂阳县阁下鼓便自奔逸,息于临武,遂之始兴、洛阳,遂名圣鼓。今临武有圣鼓城”[29]。“阳山县有石墟村,村下有豫章木,径可二丈,秦时伐木为鼓,名曰圣鼓也”[30],从桂阳、阳山、临武等地名看,秦汉时应凿有从今湘南到粤北的连江道及支流秤架河的秤架道。这些要塞和道路,为国家政令的下达以及岭南地区政情的上传起到了桥梁作用,加强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使岭南地区纳入多民族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的版图内,加强了中原王朝对岭南越族地区的统治,有效维护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格局。

秦汉以前,岭南为越族聚居之地。《山海经·海内南经》曰:“桂林八树,在番隅东。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31]伯虑不可考,离耳即儋耳,在今海南。北朐一般认为北户,地在今越南中部。郁水今属西江。所列诸国,皆在岭南。《吕氏春秋·恃君篇》卷二十亦云:“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敝凯诸夫风馀靡之地,缚娄、阳禺、兜之国多无君。”缚娄即今广东博罗,阳禺在今广东阳山,兜即唐州,在今越南中部。时岭南诸部多为无君之地,并未形成统一的政权。秦统一岭南,“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32]。将岭南纳入秦王朝的版图,推行一系列统一的政令,有效维护了秦在岭南的统治。虽然其间秦末汉初,岭南在南越国统治之下,交通一度阻隔,但民间客商通过“粤关”交换商品基本上仍然进行。[33]汉武帝灭南越,重新设置郡县,推行政令,大一统政治格局重新确立,使岭南社会又一次发生了变革。从此以后,中央政令上传下达,南岭以及岭南地方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和发展,中央和地方形成了强有力的紧密联系,有力地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在维护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中,中央派遣使臣、官员、军队去岭南,以及岭南官员升降,文件及贡物传送,南岭交通成为这一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秦开“新道”,统一岭南;陆贾出使南越国,说服赵佗;汉武帝发兵五万四路攻击南越,平定南越相吕嘉叛乱;东汉马援讨伐交阯征氏姐妹叛乱,维护国家统一,岭南交通都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设置在南岭及附近水道上的诸如厉关、横浦关、湟溪关、阳山关、洭口关、谢沐关等军事关堡,以及“秦城”“万人城”等,无疑保证了交通的安全。只有这一连接中央的南岭要道畅通,岭南的经济和社会才能稳定,也才能在维护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格局中发挥作用。

政治、军事等诸多原因使许多北方人南下,而南下无疑要借道南岭要道。北人南迁,秦“逋亡人,赘婿、贾人”等号称五十万大军大部分应留在岭南,他们为岭南的经济发展、边疆安全、社会安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又迁“狱吏不直者”修长城和戍南越;次年,又发民戍边;始皇还应赵佗请求,迁一万五千“女无夫家者”来岭南。[34]唐循州进士韦昌明在《越井记》中言道:“又秦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越杂处,而龙(川)有中县之民四家。昌明祖以陕中人来此,已几三十五代矣。”[35]这些移民正是通过南岭而南下。除移民戍边外,岭南还是两汉流放被贬官员及家属之地。西汉及王莽时,迁合浦的有:成帝时京兆尹王章的妻子、哀帝生母丁姬家属和哀帝傅皇后父傅晏妻子、董贤家属、南郡太守毋将隆、宜陵侯息夫躬家属、方阳侯孙宠、郎中令泠褒以及西汉末外戚专权失意者,等等。东汉外臣失势者诸如尚书仆射郅寿、窦宪女婿郭举家属等亦徙合浦;而更多的如梁竦妻子迁九真,和帝阴皇后弟、阴皇后外祖母邓朱家属徙日南;等等,[36]不胜枚举,数量不少。这些流官及家属南迁,南岭之途必为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