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治理研究报告·2016:区域政策与区域合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关于对口支援政策的研究

国内学术界对对口支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对口支援政策的内涵、演变、形式、功能等进行研究,并对中外同一类型的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二是从区域科学角度进行研究,即从区域平衡发展角度研究对口支援,认为对口支援政策是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三是对对口支援政策实施进行宏观分析和研究,这其中既包含有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视角审视对口支援政策及其实施绩效。此外,也有对某一项对口援助工作的总结和探讨。国内关于对口支援政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关于对口支援的必要性。阿拉塔高娃考察沿海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历程,认为对口支援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陈志刚则进一步用实证证明了对口支援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走出贫困恶性循环的第一推动力。赵明刚等从多方面全面论证了对口支援是中央与地方秉持共同政治伦理价值和现实战略性的需要。李庆滑指出在中国省际对口支援制度是中央政府缓解财政压力的需要,当然也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民族团结及应对公共危机的需要。[27]

翟进、张海波以汶川地震为例,从巨灾地区的灾后可持续恢复的角度分析对口支援政策,分析对口支援政策对巨灾地区灾后可续发展的作用。[28]花中东、周理瑞分析省际间的对口支援,指出对口支援具有政府横向间转移支付的性质,对弥补财政缺口,减轻受援方的财政负担具有很大的作用,对口支援与转移支付制度具有很强的互补效应。[29]

关于对口支援绩效评估。倪锋、张悦、于彤舟实证分析了对口支援对解决中国区域财政失衡的效果,发现喜忧参半。杨道波等认为对口支援因其缺乏内部协调性,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实施效果还不太理想。董世举分析了援藏工作出现的一些情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呼吁要足够重视对援藏政策评估工作。[30]刘铁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实证分析,认为该方案体现了财政均衡的理念,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韦凤琴从民族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了一年以来的对口援疆工作,高度评价对口支援的伟大历史意义和作用。[31]

李玲艳以对口支援新疆为例探索构建对口支援的评价体系,分析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和指标选取,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的共16个指标的绩效评估体系。[32]吴先华等以对口支援的标准为视角,构建支援金额与间接经济损失之比的指标分析了汶川地震中各支援方的支援金额与受援方间接损失之间的比值,指出对口支援应以受援方的间接经济损失为基础确定支援金额。[33]

关于对口支援的形式、内容及未来发展趋势。赵伦、蒋勇杰首次将对口支援分为:边疆地区对口支援、灾害损失对口支援和重大工程对口支援三种模式,对每一种模式及其内容进行了探讨。徐阳光较为系统地从财政转移支付的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口支援的运作进行了定性分析,中肯地指出所有的对口支援都具有横向转移支付属性。[34]钟晓敏、路春城、熊文钊、田艳、花中东等分别从对口援疆、汶川灾后重建等角度精辟论证了有中国特色的对口支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建议应将这种临时性对策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35]

吕朝辉指出边疆治理中对口支援政策的政治动员特点明显、对口支援的行政指令性色彩较浓和对口支援政策工具使用的单一化现象突出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构建精准对口支援模式,把对口支援上升为常规化的边疆治理制度,构建包括政府系统、社会组织、市场体系的对口支援主体结构,设计一套多样化和精准化的政策工具体系,加大智力支援的力度。[36]夏少琼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中心分析对口支援,以“政治任务”“道德支撑”“市场导向”三个因素来分析援助方与受援方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政治、道德、市场因素在双方中的主导地位不同而往往导致错位,并分析了错位的根源及从错位到一致的基础。[37]伍文中、张杨等分析了对口支援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把对口支援归并入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中,并提出了从对口支援到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总体思路及推行步骤。[38]李娜基于对喀什地区的对口支援,分析对喀什地区对口支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对策思考。[39]余翔专门分析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政策,分析了对少数民族对口支援的政策建构过程,对口援藏的政策执行情况,包括政策执行中的保障和政策执行结果,最后提出了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完善展望。[40]

在关于对口支援政策的研究方面,国内的研究处于分散状态,成果很多,但多为单视角,或为案例分析,缺乏整体性的和系统性的研究。对于对口支援是否算区域政策、对口支援是否可持续等问题上还存在争议。更大的研究空白是对于如何理顺横向府际关系促进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方面,需要以府际关系作为基本分析框架,把推动构建地方政府之间的伙伴关系作为着眼点,尝试从构建有中国特点的府际关系角度对对口支援制度做初步的理论概括,并对东部沿海地区对口支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策长效机制构建与路径选择进行探讨,为今后对口支援政策的完善和有效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关于主体功能区政策和对口支援政策研究还共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研究关注的大多是主体功能区或对口支援政策本身,很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政策框架下进行分析,也没有与其他区域政策研究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