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重视现实问题是提高政治经济学教育质量的关键

这次会议是要探讨如何提高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提高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无疑要从多方面做工作,而关键则是要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

大专院校的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都带着自己的问题和要求,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学会认识社会经济现象,了解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有的学生还带着自己的观点来学习政治经济学。现在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中问题很多,西方经济学理论也通过各种渠道传输给学生,影响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政治经济学如果不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是难以满足学生要求的。

我对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情况了解不多,但是从经济学界讨论的问题来看,也深感政治经济学有加强研究现实问题的必要。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必要性:

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孰优孰劣。马克思主义是相信国有制经济有优越性的,但是我国经济论坛上也提出了国有制和私有制孰优孰劣的问题。例如有的同志认为,越是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私人经营的效率越是比国营高。有一篇论文对于国家所有集体经营和私人所有私人经营两类企业的行为,从经营目的、收入分配、要素占用、企业家行为、长期生产行为、短期生产行为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如下结论:私人所有私人经营企业的微观效益,高于国家所有集体经营企业的微观效益。文章认为,“微观经济运行效率,是决定不同制度或体制经济效率高低的基础。国外的改革经验和教训表明,我们必须审慎地选择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企业模式”。问题提得是很尖锐的,政治经济学的教育和研究工作不能回避。

国有企业能不能自负盈亏。《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国有企业能够和应该实行自负盈亏,但是理论界也还有不同看法。有一篇文章说:有的人把企业放到独立商品生产者的位置上来,实行投资使用的有偿制,把经理厂长的职能变成为资本增值的责任承担者,让其自负盈亏,这样就把投资决策权交给企业的经理、厂长,国家的计划指导只能是参考性的,而对于客观经济规律的运用则主张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和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企图以这种资金增值的内在制约力来起到自动机制的作用;其实说到底,这些处方都是从资本主义那里搬来的,把适合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要素,硬塞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来,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有人说:“生产资料国家所有是负盈不负亏的根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企业行为失控的根源”;他们不同意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的提法和主张,认为“国家所有和企业经营相对分离不仅不利于解决亏损企业经济动力不足的问题,也不利于其他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政治经济学教育中也是要涉及的。

如何对待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而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很多是反对劳动价值论的。一段时期以来国内理论界是两种理论并存,赞同西方经济学观点的同志一般不公开批评劳动价值论,但最近的文章和书籍中也有对劳动价值论提出意见的。有一本书中说:“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自然资源只是使用价值形成的要素”;“在价值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没有把自然资源耗费的因素考虑进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很长时间内,人们都没有注意对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问题,只注意了对劳动资源和物化劳动形式上生产资料的配置。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有缺陷的”。该书还说:“反过头来,再看一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感觉到,这个理论是在自然资源的稀缺不那么明显和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当时,一则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没有今天这样广泛,二则对刚刚兴起的大机器生产方式来说,还只在整个世界上占了一小部分,它还没有遇到自然资源的限制这个障碍。” “马克思在当时自然资源使用最明显的例子土地上,也只看到了土地所有权对资源使用的限制,还没有看到无限扩大生产能力、资源使用的多种机会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这种历史的局限性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加以解决。”政治经济学教学中也要回答这里提出的问题。

如何认识市场机制的作用。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问题,也不能说已经解决了。例如有的同志主张市场调节是第一次调节,计划调节是第二次调节,有的同志则持相反看法。还有人主张“确立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分配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有一篇文章说:“在市场分配机制下,劳动、资本、土地生产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国民收入,在这些要素供给者之间进行分配,劳动供给者获得工资,资本供给者获得利润,土地供给者获得地租。其比重由这些要素的供求关系决定。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种收入分配,准确反映各种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及在生产上的互相替代关系,有利于平衡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市场机制是一个效率机制,它遵循优胜劣败原则,对生产者予以奖励或惩罚。”文章还说:“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不外乎市场分配机制,政府分配机制,伦理道德分配机制”,“政府分配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较多地考虑社会公平”,“最大缺陷在于不利于效率提高”。伦理道德分配机制“是按‘良心’办事。遵守‘有福同享,有难同担’的原则,越是落后的社会伦理道德分配机制所起作用就越大。”对于这方面的分歧意见,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学生也会关心和要求教师回答的。

当前我国处于什么样的经济成长阶段。有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近年国民经济的增长,已使我国普遍地结束了以温饱为中心的必要消费品阶段;随着这个消费阶段的终结,继续扩大初级农产品和中低档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已不再能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过去那么重要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正在走向一个以结构大变动为主要特征的新成长阶段。所谓新成长阶段的基本经济内容,就是国民经济的增长,要以非必需品的增长为主要动因。研究报告认为,在新成长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是,如何在严峻的资源约束下,把满足非必需品的结构变革和实现众多人口的积极的充分就业结合起来。其中-个很基本的方面就是,几亿农民从土地脱离出来要求加入其他产业部门,但同时又不能特别加大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份研究报告提出了有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包括如何划分我国经济成长的阶段,我国当前处于什么阶段,将往什么阶段前进,今后经济发展的动力、任务、格局、途径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要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这几个问题只是举例,而仅仅从这些例子也足以说明,需要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很多的,其中有些是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些是理论问题或认识问题,对于这些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也必须研究实际问题才能解决。其实,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解决现实问题。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和著名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无不是由于比前人和同时代人以及比前人的著作和同时代人的著作更好地解决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资产阶级的学者和著作是如此,如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里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都是因为解决了重大的现实问题(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和著作也是如此,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等,也是由于科学地解决了重大的现实问题,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传之于千古的。我在孙冶方同志领导下工作过,孙冶方同志的理论有鲜明的现实性。重视现实问题的研究,又把这些现实问题提到理论的高度,是孙冶方同志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不能否认政治经济学领域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教科书中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等,但我国一个时期内却忽视满足人民的需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平均主义盛行。可谓规律自规律,而实际情况完全是另一回事。如果按照这样的教科书来讲授,又怎么使学生信服教科书中的理论呢?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主题是反对“要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的提法。理由是:改革是结果,不是原因,改革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改革不存在外部环境问题,“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的提法欠妥”。据我所知,不少同志曾提出要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例如主张速度要适当,不要使国民经济绷得很紧,等等。这些同志提出的具体主张是否都正确,是可以探讨的;但是上述文章没有探讨任何具体问题,而是仅仅从原因、结果、手段、目的等抽象概念出发,并用抽象的推理来否认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既解决不了问题,也难以把科研和教学工作推向前进。

我主张重视研究现实问题,决不是说不要研究理论问题。上面列举的问题有些就是理论问题。对于政治经济学对象、方法、体系等学科建设问题,也是应该下大力气研究的。但是正如于光远同志所说:“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体系作为一个科学问题,那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这种变化发展的规律性的展示,有一定的逻辑,这种逻辑是客观的。”而我们只有通过对种种现实问题的研究,才能揭示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性。因此,为了解决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方法、体系等问题,也是应该重视现实问题的研究的。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长期存在着是否包括生产力的争论。如果重视研究现实问题,这个争论可能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大多数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既涉及生产关系又涉及生产力的,诸如经济发展速度问题,经济结构问题,经济效益问题等等,部是涉及生产力问题的。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又怎么能只研究生产关系而不研究生产力呢?我认为,主要的问题不在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还是研究生产力,而在于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很好地结合起来研究,而且要把它们和经济政策结合起来研究。

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时期。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问题要求研究解决。这给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带来了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政治经济学大显身手的机会。政治经济学无疑要把研究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放在重要地位,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经济建设问题和其他经济问题的研究。在研究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时,也要把它和经济建设问题结合起来研究。下面我提出若干需要探讨的经济体制改革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