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序二 旧学融入新知 儒林再添佳作
结缘明贵君,始于《论语学史》。那是第一部《论语》学通史研究的专著,虽有笼统粗疏之处,然开疆辟土、筚路蓝缕之功昭然若揭。我在浩瀚悠远的学术长卷中,边钦佩明贵君的手笔和气魄,边勾勒他的容貌和风采。后来,其《论语研探》问世;接着,一篇篇单篇论文接踵而发。其视野不断开阔,内涵日益深化。足可见出其在《论语》研究上的执着和精进,实令吾辈钦佩。
今天,明贵君又一本厚重的大作《宋代〈论语〉诠释研究》即将问世。他要我写个序。我自感无论从资历、学力上均有距离。然在忐忑惶恐之际,又欣然应允。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亦有一代之学术。学术史上,宋代无疑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两宋之时,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发生了重大转型和深刻变化,对中国未来社会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明贵君正是在这一支点上,高屋建瓴、具体清晰地展示了宋代《论语》诠释的学术画卷和全景气象。
纵观全书,唐作先是追溯源流,简要回顾两宋以前《论语》诠释概况,借此为宋代《论语》诠释研究打下雄厚的历史基础。切入宋代后,从统治者推行尊孔重儒的政策、儒家道统的确立、四书学的兴起、义理之学的兴盛及儒家学者从哲理层面吸收融合佛道思想等方面,总论宋代《论语》诠释著述数量大增和注解方式重大变化的成因。接着,以“《论语》诠释与北宋学风的突破和开新”“《论语》诠释与北宋理学体系的初建”“程氏弟子的《论语》诠释与理学的承袭和发展”三章,从理学类和非理学类《论语》诠释视角,系统阐述了不同学派在《论语》诠释与理学建构方面的学术特色与思想创新。此后,按照不同的学派,分五章具体呈现南宋学人《论语》诠释注疏、训解、阐发情况,分析了不同时代、不同学派《论语》学的面貌与特征,探讨了《论语》诠释与儒学体系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本书体例严密,架构清晰;论证深入,分析精辟。呈现如下鲜明特点。
第一,全景式的梳理和观照。全书综理诸家目录,考出宋代三百多年间见于著录的《论语》著述共计303种,其中以《论语》或《论语》篇目命名者共233种,以《四书》命名者共69种。并重点考察邢昺、刘敞、苏轼、苏辙、范祖禹、陈祥道、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二程弟子、张九成、陆九渊、杨简、钱时。胡宏、张栻、朱熹、陈淳、真德秀、蔡节、黄震、赵顺孙、郑汝谐、戴溪和叶适等专人专书,真实再现了宋代学人诠释《论语》的全景图像,生动展示了宋代《论语》诠释的演进轨迹。
第二,紧扣文本的细读和分析。文本永远是第一性的。文本细读是欧美形式主义批评的重要方法,也是经学研究无法回避、不容忽视的重要准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经学研究的对象由经典文本和经典诠释文本构成。因此,忽视文本的细读将无法接近经学真谛,永远在经学门外徘徊。唐作紧紧抓住宋代学人的诠释文本,细读感悟,还原现象,取得实证,回到作品产生时的文化语境和文化背景中去。这既可以抛开先验的模式、既定的经验、权威的观点,从文本的实际生成情形出发,来考察社会背景和文化心理对经学文本的渗透和折射,还可以通过诠释文本进一步透视原典文本的原意真义、文化姿态及人类智慧。
第三,重视比较的归纳和揭示。比较是认识事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矛盾的特殊性,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得到最充分、最醒目的揭示。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比较方法的运用,不仅为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国情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保证,也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当然,比较只是方法和手段,比较的目的是为了归纳特点和揭示规律。从认识论角度看,通过比较往往能促使人们对问题看得更加清楚或更加深刻。这在唐作中随处可见。如作者在比较后归纳:郑汝谐虽然承袭了道统说、探讨了“理”“仁”“心”的关系、论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但同时其中也有与朱子立异处,有发前人未发处。又如作者比较后揭示:叶适在释读《论语》时,注意扬弃前人思想,注重推陈出新,他在诠释《论语》中所体现的经与史、义理与史实结合的解经方法,丰富了《论语》学的解经方法;他提出的事功与德性的统一,事功与践行的统一的主张,拓展了儒家的内圣外王思想。这也确立了他在当时学界的地位。
第四,联系时代背景的挖掘和超越。唐作抓住文本并不局限文本,细读文本并不固守文本。而是将文本纳入时代风潮中,深入挖掘文本的时代意义,感悟文本超越时代的独特价值。如作者认为宋儒对于《论语》的注释不仅仅是为了以今释古、扫除阅读理解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为阐发新儒学,为通经明道,为确立重建政治的合法性依据。再如,作者指出:程颐以己意和义理诠释《论语》,通过一系列命题和范畴把儒家经典与理学义理结合起来,开创了《论语》诠释范式的新局面。这不仅为后来儒者深化这些范畴和命题打下了基础,同时对理学体系的建构也做出了贡献。又如,作者强调:朱熹首次建构了以《四书》为核心的新经典体系,大大提高了《论语》的地位。朱熹借助《论语》诠释发挥儒家学说,论述理、性、命、心等哲学范畴,并加以阐释发挥,建构了颇具时代特色的包括本体论、心性论和工夫论在内的较为系统、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这些努力,不仅建构了一种理学型的《论语》学,而且也促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由此,足以见出《宋代〈论语〉诠释研究》无疑是近年来《论语》诠释的难得佳作。令人兴奋的是:去年明贵君又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代〈论语〉诠释研究》,这标志着他在《论语》诠释领域的新的跨越和新的高度。由此可一窥明贵君的人生理想和学术追求。
祝明贵君在《论语》诠释世界永远保持潮汐般、波浪式的态势。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为中国的学术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柳宏
2017年5月于瘦西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