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做个心平气和的女人
启示篇
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生气,是将自己的生命放置在烦恼之中。读《心经》便可长智慧,有智慧的女人,便不会在烦恼的旋涡中一再打转,更不会在愤怒、嗔恨等负面情绪中消耗掉一生。
了解心,才能真正地平定下来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也可简称《心经》,它是佛教经典中字数最少但影响却十分深远的一部经典。《心经》正文只有260个字,它是集《大般若经》的精华而成的。尽管它字数很少,但针对的问题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被烦恼催迫,尤其是女人,因为性情细腻、心思敏感,所以生活中的一点儿波澜都会激起内心的动荡。女人想得多,易烦恼,爱生气,虽然在饱受痛苦之后生起换一种安静平定的活法的愿望,但如果没有正确的见地和心念,这个心愿也很难实现。
因为正念的生起,其基础是了解心。真正地了解心,了解到心念对生活、对整个生命状态的影响,我们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念,然后,才有可能在遇到事情时真正地做到心平气和。
心性原本清净光明,所谓的“心平气和”便是心灵的平定安静、不起波澜的状态。正是因为人的心灵状态各有不同,所以生活境遇才会千差万别。想要不生气,就需要有对治贪嗔痴的智慧,而《心经》便蕴含着教给女人远离贪嗔痴三毒、熄灭愤怒、清凉身心的生活智慧。
生活中的烦恼和愤怒,皆是因自己的贪执而生。《心经》为我们揭示出,世间的存在、现象无非是因缘生灭,不停变动的,一切的事物乃至我们的心念、情绪都具有空性。不读《心经》便不能明白这种人生智慧,于是“遇事不生气、心平气和过一生”,便成了永远无法实现的心愿。
《心经》是一条路,是一条认识自心、了脱烦恼、平息愤怒的修行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只需要让自己静下来,如同一棵树,把根牢牢地扎进般若智慧的土壤中,让心灵的枝丫不断向着阳光伸展,如是,便是在修行,而修行的目的也无非是让自己、让他人都生活在真正的喜悦和幸福之中。不生气,不是嘴上安慰自己的那样简单,而是要以般若智慧观照人生、观察出现在生命中的人事物,做到以智慧化解愤怒,这才是真正的对治,否则只能称为压制。对治愤怒,能够使心灵得到安适解脱,使我们平心静气地生活;而压制,则会给身心带来更多的痛苦。
心无所缚,便不生烦恼、不生愤怒。了解了心,才能真正做到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心经》言简意赅,文辞优美,富于韵律感,当我们内心苦恼丛生、愤怒难消时,不论是念诵还是抄写,都能起到稳住心神、平稳心气的作用。《心经》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能量场,能够让女人随时随地把那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其实,最幸福的女人不一定是那些才貌皆备、生活富裕的女人。能够随时地安稳心灵,不被愤怒绑架,不被烦恼缠裹,这种女人才最幸福、最智慧、最高贵。要知道,我们的身心所承受的痛苦和气恼,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只是,我们缺少消除它们的方法,而《心经》正是这个浮躁喧闹的尘世中,女人真正的心灵依靠。
【静心禅语】
不被情绪左右的女人,
其心必然纯净高贵。
不被愤怒绑架的女人,
其人必定良善谦和。
请放下你的执念
《心经》开篇第一句便是“观自在菩萨”。对于这个称呼,我们并不陌生,观自在菩萨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观世音菩萨。那佛殿内,观自在菩萨面带笑容,安详地端坐着。只要望见她那充满慈悲的笑容,我们便心生欢喜,内心的一切恐惧焦虑都能瞬时放下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观世音菩萨具有一种能够让人欢喜安宁、让人平静愉悦的力量。但我们不要忘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这样的力量。但是,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做足心灵修炼的功课,比如,先放下自己心头的执念。
何为执念?它是一种人生态度。如果只是对执念做出一个名词解释,可能我们还是会有些糊里糊涂的感觉。我们先闭上眼睛,想想自己最心爱的那个人,或者一直中意却又没有足够闲钱购买的那件物品,这些都很美好,可一旦我们把心缠缚在这些喜欢却又得不到的人事物上,就会非常痛苦。其实,作为一种做事情时持有的态度,执念不应该成为一个贬义词。因为它意味着专注、付出、用心和奉献。但如果作为一种人生态度,执念就不是应该值得赞扬的品质了,因为它意味着付出的同时也意味着钻牛角尖。尤其是女性,往往会被感情或者某种情绪困住,就是因为女性心头的这个执念。
执念的存在,是为了照顾自己的感受、情绪和身心需要。难怪有人说,“执念太重,就是因为自我意识太重”。仔细一想,这话说得没错!可如果,我们把关注目光从自我转移到他人身上,那么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原来自己总是为得不到、已失去的人事物而感伤、痛苦,当我们关注一下身边有趣的人事物时,我们心头原先对自己的关注便减少了,随之而来的则是身心上的坦然和舒适。这就好比,之前我们是捆绑着自己的心灵生活,可是在执念减少之后,身心突然就放松下来。这又好比,之前我们是背着石头走路,可是在某一天,我们放下了压在身心上的石头,然后再去走路,就会发觉轻松许多。
人生路很长,心头的执念却只会随着我们欲求的膨胀而不断增长。要想做一个让人欢喜安宁的女性,便应该学会减少执念。当我们因为得不到、已失去的人事物而生起烦恼时,那么就去看看他人的痛苦。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有着同理心的,当我们从对自我的执着和关注中跳脱出来时,便会发现,这个世界很大,生活很美好,真的不必要为某些人事物而烦恼。更何况,这些烦恼都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既然源头在自己,又何必恐惧焦虑呢?
做个心平气和的女人,就应该先从减少执念、放下执念开始。
【静心禅语】
执念不断,身心便永远烦乱。
执念不断,生命便无处清凉。
过分执着,难免产生怨怼。
敞开心灵,得见自在无限。
烦恼,是从不断计较开始的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里的“行”,便是修行。这是每一个女人都应当关注的事情。修行不是要我们剃光了头发,换上破衣烂衫并且远离人群、舍弃家庭。修行也不是每天除了打坐就参禅,逮到谁都聊上一大通“茶禅一道”的话。
作为女性,我们关注穿衣打扮、工作学习那是自然的,我们渴望得到美好的爱情、幸福的婚姻也在情理之中。而在这些日常生活中,其实就融合着“修行”二字。为什么呢?因为日常生活里总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烦恼,而这些大小不一、纷飞杂乱的烦恼,就是促成我们修行的原因。
烦恼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从自己开始不断计较时就已经生起了。那么,计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从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来。看到别的姑娘买了新衣服,或者得到了自己一直想要而不得的东西,我们的心理便失衡了。我们想的,不是这个姑娘过得幸福,我也很高兴,而是凭什么她比我过得好,凭什么她比我优秀。一计较,烦恼就生起了。而往往是那种对自己的烦恼缺少觉察的女性,便越是容易陷入到更深重的烦恼中。
我们需要不断地修行。因为生活只要不断地继续,生命不断地前行,那么我们必然就会生出更多的计较,陷落一重又一重的烦恼之中。而修行的结果,则是不断地增长般若智慧。而“波罗蜜多”则是“到达彼岸”的意思。这种智慧,不是说带着我们从生过渡到死,而是让我们在由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中活得清醒而明白。要想过上这种心平气和、清醒智慧的生活,就要按照六种修行方法来磨炼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状态不断地得到成长。
这六种修行方法,即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种修行方法看起来似乎有些玄奥,要想贯穿生命,那就更是让人有些犯怵了。实际上,任何一种修行都是在培养一种正向的习惯。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要培养起一种习惯,每天坚持做下去,只要坚持21天就行。既然这些修行方法对我们的生命是如此有助益,那么我们就从小开始做起,一点一点地积聚能量,一天一天地培养起优秀的品质。
不要在开始时就想着“我做不到,这些事情太困难了”,而应该每天一早就暗示自己:今天的我,将比昨天的我更智慧;未来的我,会比过去的我更优秀!
【静心禅语】
在人生的旅程中,注定有太多的不如意,
但这些不如意,却教会女人,
要学着智慧地去生活。
不要计较那么多,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女人要学会与情绪和解
前面我们说到,要从烦恼痛苦的境地,跨度到清净喜乐的境地,是需要一定的修为以及一种大智慧来帮助的。这种修为,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身心自在,在生活中圆融无碍。但这种修为和智慧,却不是空口说说或者看些开启智慧的书就可以得到的。这需要我们去践行,比如上面提到的那六种帮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方法,就需要我们日积月累地去践行。
先来说说布施。布施的范围很广泛,带着爱心去给需要帮助的人捐钱捐物,这是布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践行成果帮助他人答疑解惑,这也是布施;当看到有人心怀恐惧、整日忧思,能够满怀耐心地帮助他人开解,帮助别人消除恐怖焦虑等痛苦的心境,这也是布施。但是,这布施的受益者可不仅仅是他人,同时更是我们自己。
曾有一个情绪暴躁的姑娘,她经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发脾气,她最大的痛苦不是身材胖,不是相貌不好,而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学不会与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解。
记得有一天,我和这个姑娘坐地铁去约见另一个合作伙伴。那正值地铁高峰时刻,我们在那闷罐子一般的车厢里根本转不得身,而在姑娘对面,站着一个手拿纯净水瓶的中学生。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但这中学生拧开水瓶盖子正要喝水,结果一不小心就把水洒到了姑娘的裙子上。
浅蓝色的裙子被打湿了一大片。姑娘正要发脾气,但看到那个学生很害怕的神色,姑娘居然先安慰起对方来。
从地铁站口出来,我还夸她:“难得你今天没有发脾气。”
姑娘挺不好意思的,说:“看到那个学生一副很害怕的样子,就觉得略微有些心疼,毕竟人家也不是故意的,没必要大动肝火。”
我听后点头称是,并为朋友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而高兴。
也许是尝到了自我克制的甜头,这个姑娘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再遇到不痛快的事情,就用在地铁车厢里的那次经验来克制自己。后来她发觉,如果主动地帮助别人,便是在学习换位思考,这样一来,很自然地就会与负面情绪握手言和。
其实,在地铁车厢里安慰他人的事例,也是布施的一种。布施,是把我们具有的正向能量都传递给对方,比如带着我们情感和祝福的财物,或者是积极肯定的话语。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控制负面情绪、提升身心能量的行为。任何一种帮助他人的举动,虽然在他人看来未必能够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行动最终都会帮助我们得到成长,帮助我们学会与负面情绪和解,帮助我们变得更加心平气和。这正如玛格丽特·撒切尔所说的那样:“所有成长的秘诀在于自我克制,如果你学会了驾驭自己,你就有了一位最好的老师。”
只是,在最初帮助别人时,不要刻意地想着帮助他人就会得到什么好处。不要把布施这种事情看得那么功利,不然好事也会成为心头的挂碍。
【静心禅语】
慈悲和善者没有敌人,
智慧豁达者没有烦恼,
但清净的心灵总需要经受磨炼,
超凡的智慧也必须在实践中获得。
没有什么,能给生命造成障碍
与布施同为脱离烦恼、使身心平和清净的方法还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这几个名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一个心平气和的女人的日常姿态:心怀善意,消除过多的内心欲望,努力地实践善行,不论生活中出现怎样的境遇都不会动摇自己那平和善良的心,对待一切能够让自己获得成长的道理和学问,都能够虔心吸取并不懈进取,不仅如此,还要善用静坐、冥想等内在修持,让自己的心志明澈坚定有如大地一般庄严安忍,如此,遇到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才不至于慌乱发狂,才能有定力,也才能通达智慧,从愚痴和烦恼中脱离出来。
一个美好优雅的女子,当是如此!而且,如果我们真的按照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践行,那么,我们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人事物便都不会给我们的自身成长造成障碍。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平时经常要举办一些诸如读书分享会之类的活动。参加这些活动的,又都以女性居多。诸位女性朋友们聚在一起,最常说起的便是自己情感上的问题、生活中的迷茫。
但不论是情感上的困扰,还是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问题,所有问题的原因,都来自内心。可是,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因为缺少对内心的自省,或者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而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烦恼越来越多。在《唐顿庄园》里,有句台词就说明了大多数女人身上都会存在的这个弱点:“我们都有伤疤,外在的或内在的,无论什么原因伤在哪个部位,都不会让你和任何人有什么不同。除非你不敢面对,藏起伤口,让那伤在暗地里发脓溃烂,那会让你成为一个病人,而且无论如何假装,都永远正常不了。”
如果我们只是逃避,或者把问题推给他人,或者把解决烦恼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他人的疗愈上,那么我们心头的烦恼和生活中的问题,便会如同被刻意藏起来的伤口那般,继续溃烂,永远都不可能彻底地愈合。是我们自己,放弃了让伤口愈合的可能。
《心经》的智慧告诉我们:有了烦恼不要怕,有了问题也不要逃,任何一个能够在不利境遇中保持平和心境的女人,必然都经历过被烦恼缠缚的时期。只是,不要被这些烦恼永远地缠缚下去便好,而《心经》正是教给女人如何心平气和地面对人生,如何不生气不烦恼、快快乐乐地过好人生的智慧指南。
【静心禅语】
当我们开始探寻心灵的奥秘,
便没有什么能够成为生命的障碍。
当我们失去面对烦恼的勇气,
再多的名师也无法疗愈我们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