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服饰
衣服,江山方言总称“衣裳衫裤”[i44ʑiaŋ22saŋ24kʰuə51],其中上衣叫“衣裳”[i24ʑiaŋ51],单外衣叫“布衫”[puə44saŋ44],有衬里的外衣叫“夹衣”[kaʔ5i44],衬衣叫“凉褂”[liaŋ22kua51]。
传统的衣服布料十分简单,无非是土织粗布、夏布与粗细洋布。色彩比较单一,男子日常穿着以黑、白、灰、蓝为主,结婚喜庆则用红色。衣服的式样简朴,上衣斜襟或对襟,裤子则一概是前面侧面不开口的“圆筒裤”[yɛ̃22doŋ22kʰuə51]。女子的衣服过去都是“大衭衣裳”[do22fuə44i24ʑiaŋ51]斜襟衣服,后来才逐渐转为“对脯衣裳”[tᴇ44buə22i24ʑiaŋ51]对襟衣服。
以前做衣服都是先从店铺里扯回布料,再把做衣服的裁缝师傅请回家来加工。那时候裁缝师傅全是靠剪刀竹尺手工缝制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农村才有了缝纫机,制衣速度加快,服装式样也多了起来。
工业化生产以前,江山民众做衣裳用的线主要靠自己搓制,这是当时每个妇女都必须学会的工作,这种工艺称作“绩苎”[tɕiᴇʔ5də22]。苎麻搓成单股细线,单股细线再织成苎布,可用于做“苎布帐”[də22puə44tiaŋ51]蚊帐或孝服。
以前江山人穿的都是布鞋或草鞋。做布鞋也是江山的传统工艺,包括搓“大布线”[do22puə44ɕiɛ̃51]鞋底线、画鞋样、糊鞋底、做“鞋墙”[a22ʑiaŋ213]鞋面、缉鞋底、绱鞋等工序。稍后,打毛线衣也成为家庭妇女的一项基本技能。
现在,传统的服饰及制作工艺逐渐消失,小孩子戴的狗头帽、妇女额头上佩的“客=条”[kʰaʔ5diɐɯ213]保暖布条、男人肩上搭的“汤布”[tʰaŋ24puə51]粗布长汗巾等已经难觅踪影,江山的服饰已经与外面的世界一样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