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其他用具
徛桶[ɡᴇ22doŋ22]
供幼儿站立并有保暖功能的木桶,江山话称站为“徛”,故名。桶形有圆有方,以圆为常;桶口比桶底略小,略高于桌面;中部有镂空隔板供站立,下面可放炭火盆,小孩站立其中即可取暖。多置于餐桌旁,方便照看小孩吃饭。
2-61◆早田畈
坐桶[ʑi22doŋ22]
带靠背的桶形木座椅,有镂空椅面板,里面可放火盆,是老年人冬天常用的取暖坐具。
2-62◆大陈
面桶[miɛ̃22doŋ22]
洗脸盆。工业化以前,脸盆都用木头箍成,直径约一尺;工业化以后,改用搪瓷、塑料等制作,分别称之为“洋瓷面桶”[iaŋ22zə22miɛ̃22doŋ22]、“塑料面桶”[suə44liɐɯ22miɛ̃22doŋ22]。
2-63◆外龙旗
面桶架[miɛ̃22doŋ22kɒ51]
放置脸盆的木架。上面都有横架可以晾“面巾”[miɛ̃22kĩ44]毛巾,竖杆上钉有可放肥皂的木盒。精致一些的“面桶架”饰有雕花,刷有红漆,有的可并排放置两个脸盆。
2-64◆大陈
骹桶[kʰɐɯ44doŋ22]
又称“大骹桶”[do22kʰɐɯ44doŋ22],直径约两尺半,实际上是浴桶,主要用于洗澡。精致的“骹桶”上口有宽沿,刷红漆,为嫁妆之一。
2-65◆大陈
洗骹盆[ɕi44kʰɐɯ24bɛ̃51]
即洗脚盆。小于“骹桶”,大于“面桶”。
2-66◆赵家
肉盆[ȵiɒʔ2bɛ̃213]
盛放猪肉、猪血等食物的精致红漆木盆,外形像洗脚盆。旧时嫁妆之一。
2-67◆早田坂
尿桶[ȵiɐɯ22doŋ22]
盛放小便的有梁木桶,也称“生尿尿桶”[saŋ44ɕyə44ȵiɐɯ22doŋ22],两个“尿”字的读音不一样,比较特殊。一般成对使用,放在家中盛装小便,挑出去则作为农具使用,用于施肥、浇水,现在多为塑料制品。
2-68◆大陈
打茅尿桶[taŋ44mɐɯ22ȵiɐɯ22doŋ22]
即马桶。江山话把上厕所称作“上茅坑”[dʑiaŋ22mo22kʰaŋ44],把拉大便称作“打茅”[taŋ44mɐɯ213],故称“打茅尿桶”。以前家里没有厕所,茅坑都设在外面,女眷外出如厕多有不便,就在家里放个马桶。因为是姑娘出嫁的必备嫁妆,刷有红漆,故也称“红尿桶”[oŋ22ȵiɐɯ22doŋ22]。
2-69◆大陈
地帚[diᴇʔ2yə241]
即扫帚。一般都是用竹枝扎成,适用于不是很光滑的地面。用芒花穗扎成的称“芒花地帚”[mɒŋ22xuɒ44diᴇʔ2yə241](见图2-70右),用棕扎成的称“棕刷地帚”[tsoŋ44ɕiɞʔ5diᴇʔ2yə241]。
2-70◆早田坂
竹笐[taʔ5ɒŋ31]
用于晾晒衣服的长竹竿。支撑“竹笐”的两根竹竿叫“竹杈”[taʔ5tsʰɒ44],竹杈的上半段都留有好几对短竹枝。晒衣服时,两根竹杈靠墙摆放,竹笐挂上衣服后架在竹杈的短竹枝上。
2-71◆清漾
青油灯[tɕʰĩ44iɯ22tĩ44]
用乌桕籽油做燃料的灯具,也叫“灯盏”[tĩ44tsaŋ241],上面盛油的器皿称“灯盏碟”[tĩ44tsaŋ44diᴇʔ2]。“青油”[tɕʰĩ24iɯ51]是乌桕籽榨出的油,“青油灯”用灯草浸在油里点燃,灯火如豆,光线微弱,是以前普遍使用的照明灯具,现已不用。
2-72◆夏家
洋油灯[iaŋ22iɯ22tĩ44]
以煤油为燃料的灯具。早期的简易煤油灯多用一个小玻璃瓶或小铁皮罐再加上一管引灯芯的铁嘴制成(见图2-73左),后来使用有玻璃灯罩的高档“洋油灯”,也称为“罩灯”[tsɐɯ44tĩ44](见图2-73右)。可以挡风,还能通过旋钮调节亮度。因为最早的照明用煤油是进口石油产品,故称“洋油灯”。
2-73◆外龙旗
火熜[xuᴇ44tsʰoŋ44]
取暖用具。一般“火熜”外面的篮都用竹篾编成,里面盛火的陶器称“火熜罇”[xuᴇ44tsʰoŋ44tsuɛ̃44],上面用铁丝编成的网作罩子(见图2-74)。高档的火熜用铜做成,称“铜火熜”[doŋ22xuᴇ44tsʰoŋ44](见图2-75),但铜火熜贴身烫人,还不如竹篾的实用。
2-74◆廿八都
2-75◆早田坂
麦秆扇[maʔ44kɒŋ44ɕiɛ̃51]
用麦秸秆编成的扇子。先将优质麦秆芯浸泡漂白,编成麦秆辫,再一圈圈缉成圆饼状,中间钉上一个刺绣或彩绘的扇云。麦秆扇风大,携带方便,不容易折损。麦秆以大麦的为好。
2-76◆早田坂
坛[dɒŋ31]
一种口小腹大的储物陶器,可以盛米、豆、干菜等物,也可用以盛酒或腌菜。也称“□”[tɒʔ5]。
2-77◆早田坂
缸[kɒŋ44]
广口陶制容器。天井里的盛水缸比较大,高三四尺,称“五石缸”[ŋuə22dzɯ22kɒŋ44],可以盛放五“大担桶”水,多作防火水源;厨房里的水缸比较小,高两三尺,一般挨着灶侧或墙边摆放,盛放烧饭烧菜用水,多为三担缸,可以盛放六桶水。用来酿酒、做酱的缸分别称酒缸、酱缸。俗语有“五石缸捶破做砚瓦”,比喻大材小用。
2-78◆大陈
沝缸架[y44kɒŋ24kɒ51]
厨房里的水缸口上都配有木板盖子,水缸外面通常还套着一个四方的木架,称“沝缸架”,起保护水缸的作用;水缸架上也可以放置一些餐具或炊具。
2-79◆大陈
瓮[oŋ51]
口大腹鼓底小的陶制容器,口大方便东西进出,常用来盛水、盛米、腌咸菜等。因江山的瓮旧时主要来自龙游,所以小的瓮常称作“龙游瓮”[liɒŋ22iɯ22oŋ51]。
2-80◆早田坂
木箱[moʔ2ɕiaŋ44]
箱子。以前都是用木头做成,考究的用樟木板做,还要求每面只一块单独的板,称“独爿板”[doʔ2baŋ22paŋ241]。樟木箱的特殊香味具有驱虫防蛀作用,但是樟木板容易产生裂缝,既不美观又容易爬进虫子,所以独爿板的樟木箱显得比较珍贵。放置箱子的矮橱称为“箱橱”[ɕiaŋ24dʑyə51],半人高,长宽与箱子同,多为双门双抽屉。
2-81◆早田坂
头梳盝[du22sɒ44loʔ2]
即梳妆盒。放梳妆用品,体型小,俗语有“千年黄杨木,做弗得个嘞头梳盝”,说的是黄杨木长不大,同时也说明“头梳盝”的小。为民国时嫁妆之一。
2-82◆外龙旗
大橱[do22dʑyə213]
放衣服的木橱。“大橱”四扇门,用木门轴,中间两扇对开,门内安有抽屉和层板。与现在的大衣橱相比,体型较小。按江山风俗,大橱是结婚必备家具,由女方作为嫁妆置办。
2-83◆耕读
鞋桶[a22doŋ22]
盛放鞋子的木桶,旧时嫁妆之一。多为椭圆形,也称“腰子桶”[iɐɯ22tsə44doŋ22]。
2-84◆外龙旗
仓[tsʰɒŋ44]
也称“谷仓”[koʔ5tsʰɒŋ44],盛稻谷用。谷仓下部的面板固定不动,上部由五六块活动的条板依次拼接而成,称“仓门板”[tsʰɒŋ44moŋ22paŋ241]。仓门板由两侧仓柱上的凹槽脱卸和固定。过年时,谷仓上多贴“五谷丰登,仓仓满满”的吉祥对联。
2-85◆大陈
柜[ɡɞ31]
存储粮食的长方形卧式木器,顶部开门。
2-86◆大陈
大菜篮[do22tɕʰiᴇʔ5laŋ213]
盛地瓜、猪草之类东西的竹篮子。用粗糙的竹篾编成,孔眼较大,便于冲洗沥水,不宜盛放细小的东西。歇后语有“大菜篮置鱼鳅——乙=边置,许边溜”。
2-87◆瓦窑
畚箕篮[pɛ̃44i24laŋ51]
盛放蔬菜食品的长方口圆弧底竹篮,因篮的两头成“畚箕”状得名,较为少见。
2-88◆早田坂
猪腰篮[tɒ44iɐɯ24laŋ51]
形似猪腰的平底竹篮,做工精致,走亲戚送礼时装礼品的器具,装面条、豆子、猪肉等东西。
2-89◆早田坂
篰篓[buə22lɯ22]
竹篾编成的篓子,有盖,形似小箩筐上加了个提梁,用于盛米饭、豆子等东西。“扲篰篓”[kɞ̃44buə22lɯ22]是要饭的代称,“扲”义为拎、提。
2-90◆后龙头
黹箜[tɕiə44koŋ44]
即针线笸箩。用细篾丝编制而成,做工精细,有些有高脚,专门用来放针线、布片等工具和物品。旧时妇女以补破衣为常务之一,又大都从事绩麻劳动,故“黹箜”为家家所必备。
2-91◆夏家
2-92◆大陈
鸡笼[iə24loŋ51]
关鸡的竹编笼子,垫了稻草也可供鸡下蛋。以前稻子收割完以后,常把鸡装进笼里挑到稻田里放养。
2-93◆早田坂
孵笼[buə22loŋ213]
形状像个罩子,主要用于关养小鸡小鸭,防止它们到处乱跑,免受猫、狗、老鼠等动物的袭扰伤害。
2-94◆瓦窑
鸡槽盆[iə44zɐɯ22bɛ̃213]
喂鸡的单手把木桶,四周有栅栏。鸡头可以伸进,狗头不能伸进,所以也有的地方称作“狗气煞”。
2-95◆早田坂
尿勺筒[ȵiɐɯ22ʑiaʔ2doŋ213]
用一节竹筒插上一根长柄做成的舀粪肥的工具。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的广口勺称为“尿勺”[ȵiɐɯ22ʑiaʔ2]或“粪勺”[pɛ̃44ʑiaʔ2]。
2-96◆茅坂
罇[tsuɛ̃44]
陶制用具,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用途不一。大的用于盛粥,叫“粥罇”[tɕioʔ5tsuɛ̃44],圆桶形;小的一般用来盛菜或腌少量的咸菜。
2-97◆早田坂
白瓶[baʔ2bĩ213]
粗瓷器具,一般是白底青花。形状如腰鼓,口大,手能进出,用以装豆腐乳、辣酱、咸菜、种子等东西。精致的细瓷白瓶多被中药铺用来盛放药材。
2-98◆早田坂
壶瓶[uə22bĩ213]
专门用于燉酒的锡制酒器,有盖、有鋬、有嘴。“壶瓶”温酒热得很快,但锡往往含有铅杂质,铅对人体有害,现在几乎没有人用锡壶温酒。
2-99◆大陈
泥烙壶[ȵiə22laʔ2uə213]
也称“烙壶”[laʔ2uə213],陶制水壶,通体灰黑色,肚子大,底口小,有鋬、有盖、有嘴(见图2-100)。“泥烙壶”主要用于烧开水,也可以盛茶水,所盛茶水不容易变质。
2-100◆山塘
烧锅[sɐɯ44ko44]
陶制炊具,黑色,与“泥烙壶”(见图2-100)为同一系列产品。用于“ ”[uə44]炖煮鸡、肉和产妇的饭等,经“烧锅”煮的食物性温。比“泥烙壶”上口大,无提柄,有把手,无壶嘴。有俗谚曰:“烧锅儿 粥,粒粒归腹。”形容财物没有损失,没有外流。
2-101◆瓦窑
磨[miə31]
“磨”有上下两片圆石盘,咬合面凿有磨齿,上扇转动,下扇固定;上扇开有添料孔,侧面插有木柄,木柄外端凿有圆孔,“磨勾橕”[miə22koʔ5taŋ44]一端竖插在圆孔里,人推动另一端的横柄带动上扇旋转,以磨碎粮食。磨勾橕是一根木杆,一端天然弯成“7”字形,另一端安一段横木作柄。
2-102◆福石岭
手磨[tɕhyə44miə31]
研磨米、麦、豆等成粉或浆的一种手摇小石磨。由上下两扇凿有磨齿的圆石盘咬合而成,上扇开有磨眼用于添加粮食,并插有摇柄,单手转动摇柄,带动上扇开始碾磨;下扇固定在承接浆粉的底座上。
2-103◆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