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2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打破进入市场的阻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要进入市场,就得靠产品,把产品变为商品,让它到市场上去经受考验。人们在市场上看见的、选择的、购买的,不是不同的企业(当然企业也可以买卖,那是把企业本身也作为一种商品来买卖),而是各种不同的商品。优胜劣汰,就是靠商品来竞争的。

然而,人们感到,进入市场不是没有阻力的。当前,人们感到头痛的阻力好像有两个方面。一是行政壁垒,地方保护主义或者部门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或者画部为牢,“外人”不得进入,至少要给“外人”设置种种障碍。你说你的产品价廉物美,但人家有规定,强制推销本地区、本部门的产品,或者是拒绝经营外地、外部门的产品,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你有什么办法?

还有一种阻力来自不正之风。这种阻力似乎更难缠一些。因为它往往打着“市场经济”的幌子。当前风行的一手就是所谓给回扣。前些年北京出的感冒冲剂,质量好却卖不掉,某些地方出的名曰“感冒冲剂”的红糖却大行其时。某些大报拉不到广告,一些发行量极小的报刊,却常常能刊登与本身读者对象毫无关系因而也毫无效益的广告。许多劣质产品大行于市,大体上都是靠的这一条。于是人们叹息:这样的“市场经济”,明明是“劣胜优汰”,哪里还谈得上“优胜劣汰”?

人们呼吁:要迅速健全市场经济的机制,要打破地区、部门之间的相互封锁,要严格法纪,打击那些靠不正之风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这些呼吁无疑是正确的。真正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事都是非做不可的。

可是,真要解决这些问题,又谈何容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解冻,也不可能是一日之功。在这样的时期,企业究竟应当何去何从?是随波逐流,饮鸩止渴,加大市场经济健全发展的阻力?还是坚持走正道,却要忍受吃亏?真是两难的选择。

是不是就没有出路,没有希望呢?我们高兴地看到,有些企业的有些产品,虽然不给任何回扣,却照样畅销无阻,任何地区壁垒、部门壁垒都挡不住。例如,云南出的红塔山香烟、云烟牌香烟,销价高于许多地方产品若干倍,照样稳居卷烟市场的首座。北京的感冒冲剂,经过一段时间的困难之后,又重新占领了更广阔的市场。最近上海开的图书看样订货会,不给回扣、好处费,沪版图书仍然大量订出。这一类事情越来越多,其中透露了什么消息呢?

一句话:靠质量,这才是打破各种阻力最重要的法宝。商品最终是卖给顾客的,顾客、消费者,才是企业的上帝。顾客买了商品是为了使用,不是为了白花钱,因此就要讲质量,讲质量与价格之比,真能赢得顾客还得价廉物美。企业拿出好产品来,面向顾客,顾客喜欢这样的商品,哪个经销商不卖这样的商品,商店就要失去顾客,就要吃亏。有了这样的态势还有什么阻力能挡得住呢?拿回扣的经办人个人得了好处,进了劣质产品,顾客得不到好处,只能受害,抵制的办法就是不买,让这些产品积压在商店中。精明的领导就要追究进货人,他不追究,其他职工因为商店效益不好,影响了自己的收入,也要发表意见。以后再进这样的货就难了。企业做广告,付广告费,是为了扩大本企业的影响。开始不明白,登了某些无效的广告,终归是会明白过来的。现在,广告就逐渐集中到一些发行面广的大报去了,这些报纸尽管常为广告加张,仍然积压几个月的广告。这些事实都说明,企业进入市场,在市场中竞争,归根到底要靠自身的工作。在健全的市场中是这样,在不够健全的市场中,要促使市场向健全的方向发展,仍然是这样。只知道埋怨、等待是没有用的。事实上当然有优不能胜、劣不能败的现象。出路只能是让自己不是只比人家优一点,而是做到更优,优若干倍,优一个数量级,那就不怕不能胜利了。

这当然不是说政府部门可以放弃自己的职责。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必须打破;不正之风,必须克服;市场秩序,必须整顿。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做的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越是能造成有利于优胜劣汰的环境,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就会越有利。


(《共产党员》199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