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建市30年实录(上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对外开放

建市30年,晋城市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逐步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纵深发展的过程。1990年10月,国务院批准晋城市为对外开放城市,此后,持续实施“开放活市”战略,逐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逐步提高了全市经济的外向度。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6年6月,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坚持国际开放与国内开放相结合,确立晋城之外都是外的理念,促进公平竞争与完善优惠政策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方位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把晋城建成山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一、对外贸易

1985年晋城建市初,外贸进出口业务实行代理制,即由外贸企业收购生产或加工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由省级专业公司代为办理出口业务。为增强全市出口业务后劲,市政府大力扶持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建成煤炭、丝绸两大省级出口基地和阳城缫丝厂、阳城糠醛厂、晋城市玻璃厂等3个省级出口基地企业,并开发研制出工业硅、黄血盐纳、糠醇、乙炔黑、绢丝及真丝服装等一系列新的出口产品。1988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外贸系统普遍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当年全市商品出口收购总值达到6048万元,比1985年增长73.5%,调省货源2973万元,比1985年增长96.9%;出口创汇(含煤炭出口创汇额)2747万美元,比1985年增长1.5倍。其中:出口丝类242吨,丝绸服装4万余件,煤炭35万吨,分别占到全省出口总量的80%、90%和8%。1990年以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替代,外贸经营方式改变,外贸企业受到较大冲击,进出口总额一度出现大幅下滑趋势。

1993年,晋城市进出口公司获得进出口经营权,为本市首家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随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很快发展到3家,出口创汇额迅速上升。1994年全市出口创汇额(含煤炭、丝绸业)完成1100万美元,1995年达到1339万美元,其中,市进出口公司完成735万美元,煤炭行业完成765万美元,丝绸行业完成213万美元,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韩国、俄罗斯、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各国以及香港、台湾等26个国家和地区。全市初步形成以煤炭、丝绸、玛钢管件、玻璃器皿、化工产品、农副产品等6大类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供货企业体系。1996年,30家生产企业共提供出口商品总值计1.1亿人民币,实现产值4.3亿元,利税3332万元,利润1734万元。创汇比1994年增长55.7%,比1995年增长27.9%,涌现出一批管理严、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如高平化工总厂、市玻璃厂、市玛钢厂、市农修厂、阳城泽汇化工厂、沁水端氏双宫丝厂、陵川化工总厂等。1998年,市政府出台《晋城市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基金的实施意见》,列专项资金扶持全市范围内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和有一定创汇能力的企业,并用于出口商品基地的基本建设,为全市外贸业务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3—1999年晋城市外贸业务情况统计表

2000年以后,晋城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外贸进出口业务大幅度上升,进出口总值连年翻番。2000年,全市进出口总值为1019万美元,并开始进口业务,进口额为117万美元,改变了全市一直以来只有出口没有进口的局面。2003年,市政府进一步完善鼓励出口的政策,建立外贸发展基金。2004年,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全市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快速增加,进出口队伍进一步壮大,外贸进出口总额出现“一年一个千万美元”的跨越。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值突破亿美元大关,达到10281万美元,同比增长125.9%,出口、进口和进出口总额增幅均名列全省第一。山西绿洲纺织有限公司开始经营加工贸易业务,成为全市首家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

2009年,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自营进出口总值完成23962万美元,占年度预期目标21800万美元109.9%,同比增长15.5%,实现了稳定增长。是年,加工贸易审批权下放至晋城市,当年加工贸易进出口达12700万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值53%,同比增长125.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达17726万美元,占进出口总值的74%,成为晋城市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外贸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分别占进出口总额83.75%、131.6%,成为我市外贸新的亮点。2010年外贸进出口突破5亿美元大关,创历史新高。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29560万美元,增长132.8%,占进出口总值的55.6%,高出一般贸易5.6个百分点,呈快速扩张态势。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双双成倍增长,位居全省第一。晋煤、大宁、和瑞新能源等企业大幅度增加国外先进装备的进口,反转了晋城市长期对外贸易进口少出口多的局面。2011年,全市对外贸易突破10亿美元大关,进口突破8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201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47508万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值的41.9%,同比增长60.7%,增幅比去年下降72.1个百分点。晋城市福盛钢铁有限公司2011年取得铁矿砂进口资质,当年就进口铁矿砂15.8万吨,金额25801万美元,大幅拉动全市进口增长。陵川彩虹铸造出口20万美元,开创了陵川县自营进出口先河。积极推进海关机构建设和申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11年11月16日,太原海关正式批准兰花集团设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两仓”的设立,进一步提升了晋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软环境,为外向型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和政策保障。2012年,晋城市进出口完成12.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呈现正常稳定增长态势,出口拖累外贸进出口,进口成为主要动力,一般贸易92726万美元,增长55.5%,占全市贸易总值的75.1%,占主导地位。7月20日,经商务部和省商务厅核准,晋城市正式开始机电产品自营进口许可证的审批、打证和发放工作。8月8日,市商务局与中信保山西分公司共同举办了“晋城市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签约仪式”,为全市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风险保障。晋城市上报的泽州县汽车配件基地、晋城市特色纺织品(丝麻)基地被山西省商务厅认定为第一批省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2013年,自营进出口完成91855万美元,下降25.6%,出口25890万美元,增长5.5%,顺利完成了年度25770万美元任务。加工贸易进出口26795万美元,占进出口总值29.2%,同比下降11.1%,加工贸易由拉动全市外贸增长变为拖累全市外贸增长。6月7日,商务部取消铁矿砂进口资质管理,只要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都可以进口铁矿石,不再需要额外的进口资质。2013年福盛钢铁进口390万吨,金额4.7亿美元,数量增加33.1%,金额增加24%,铁矿砂成为晋城市第一大进口产品,占进口总值的72.1%。

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晋城展区

2009—2014年晋城市外贸进出口额统计表

注:统计数字为按经营单位统计

二、招商引资

外资企业从无到有。1992年8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晋城市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山西晋辉半金属制动件有限公司成立,随后又有山西晋城通达汽车检测维修中心、山西晋东汽车大修有限公司、山西大晋食品有限公司、山西太云包装印刷机械有限公司4家外商投资企业(总数达到5家)先后设立,合同利用外资额当年达到189万美元。

外资企业迅速增加。1993年,晋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招商引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逐步完备和健全,外资企业开始入境。1995年,全市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达到18家,合同利用外资额592万美元。1996年全市新批准设立外资企业2家,合同利用外资额34.5万美元。已开业投产的17户外商投资企业的对外销售金额为11690万元人民币,上缴税金252万元,直接出口创汇25万多美元。出现了一批规模大、项目好、效率高、潜力深的企业。如:山西新联友滤材有限公司人均利税和人均创汇额达到全省、全国“双优外商投资企业”标准;山西晋丹能源开发研究有限公司,是当时全市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协议额100万美元,所进行的的煤层气开发研究,为全国示范项目。1997年,晋城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当年新批准设立外资企业7家,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9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296万美元。1998年以后,晋城市相继出台《晋城市关于1999—2000年开放活市的实施意见》、《晋城市扶持外资企业配套发展基金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工作的意见》,招商引资步伐明显加快。

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2000年底,全市新批外商企业13家,合同利用外资额3706.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2264万美元。投资分别来自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投资的行业主要为制造业。在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方面,市邮电部门先后利用比利时、西班牙、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政府贷款折合人民币9000万元,更新邮电通讯硬件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利用挪威、韩国、澳大利亚等国政府贷款约7500万美元,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晋焦高速公路建设,并引进先进医疗设备等。2002年,总投资129亿元的阳城国际发电有限公司北留电厂项目一期工程竣工。2005年,投资5亿美元的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投入建设。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晋城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在迅速召开全市对外开放会议的同时,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港洽会”“沪洽会”“中博会”“高交会”“厦洽会”等10多个展洽会,成果丰硕。其中“港洽会”上,全市共签约24个项目,协议引进资金13.7亿美元;“中博会”上共签约项目24个,涉及投资总额12.6亿美元,拟引资额9.7亿美元。2007年,市政府组团参加“第二届中博会”“珠洽会”“煤博会”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92个,协议引进资金39.8亿美元。到年底,全市利用外来资金达到60.3亿元。其中,境外资金3.23亿美元,位居全省第二,超过晋城“十五”期间的总和,为晋城经济腾飞注入了活力,有力地推动了晋城经济的发展。

2009年,举办了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全国“村长”论坛和国际围棋文化节、“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旅游日活动。组团参加了中博会,长春、太原农博会等重大活动,为全市的内外资企业及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搭建了平台,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额42.3亿美元,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1572万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8539万美元。

2010年,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大的招商引资活动,组团参加38次大的展演会,举办了“世界新兴产业合作论坛”和“晋城产业项目香港合作推介会”活动,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3个、拟引资481亿元,开工建设项目23个,实际引用外资139亿元。

2011年,市政府提出了“对接上海,融入中原”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主动走出去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大企业、大集团携手合作的氛围日渐浓厚。积极创新招商模式,通过小分队出击、大队伍跟进、版块式招商的方法,对准上海、对准富士康、对准华润、对准晋煤开展密集化招商引资,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建立了全面对接上海的顺畅通道,与上海方面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16个,签署项目合作意向7个,达成口头合作意向26个。太行明珠娱乐城、上海枫彩集团沁水彩色苗木花卉项目、香港东裕包装项目奠基开工。加大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成功与华润签署了1180亿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兰花华润药业开工建设。加强企地合作,将晋煤集团纳入全市转型跨越的大格局中,上千亿元的投资计划在逐项落实。参加第六届中博会全市共签约项目68个,拟引资2439亿元。招商引资当年合约、当年到位资金是上年的4倍多。全年全市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1798.6万美元,增长66%。

2012年,深度对接上海、富士康、华润、晋忆,招商引资持续升温。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签约项目48个,其中落地25个,总投资172亿元。金匠工业园区完成一期采空区治理和场地平整。华润兰花制药项目落地建设。组团参加了中博会、首届世界晋商大会、能博会等。全年共签约项目188个,实际到位资金561元,增幅居全省第一。

2013年,招商引资势头强劲,继续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与中海油、中国恒天集团、南非卡卡杜市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团参加了第八届中博会、文博会、农博会等大型展会,举办了第三节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文化旅游节。晋城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出口监管仓库、保税仓库顺利通过海关验收。加快“飞地经济”发展,出台《晋城市发展“飞地经济”行动计划》,拟定高平市的新能源科技创新园、阳城县的滨礼工业园作为晋城市发展“飞地经济”的飞入地。

第八届中博会晋城市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

2014年,招商引资全力推进。主动出击,积极拓展招商渠道,通过组织参加各类推介会、晋商大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招商引资全年签约项目163个,资金到位519.3亿元。针对2011—2013年全市签约项目中可落地项目,开展了招商项目“百日攻坚”,共促进123个项目落地。

三、对外经济合作

晋城市地处内陆,对外经济合作起步较晚。建市初,通过邀请一些外国专家到境内讲学、指导,以及组织观摩团到境外参观学习,寻求对外经济合作途径。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主要是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对外经济合作。2005年,山西大泽源贸易有限公司在阿联酋成立大泽源(迪拜)铸造制品研发公司,实现了晋城市“走出去”在境外投资设厂零的突破。2006年7月晋城市森鹅有限公司经商务部批准,取得在境外投资合作的经营权和在境外投资设厂权利,成为全市第二家在境外办企业的公司。至2008年底,晋城市与世界各地有各种经济合作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66家。

2009年,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湖北荆门市、浙江台州市、北京大兴区、美国纽约州罗马市、杰克逊市和日本高知县等城市进行友好往来,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扩大了晋城的对外合作空间。与波兰、匈牙利、南非卡卡杜市、阿联酋迪拜市建立了联系,扩大了晋城的知名度。2011年,市委市政府实施“对接上海,融入中原”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全市上下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头等大事,与上海建立了畅通的沟通和交流通道,与中原地区的协作和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2012年,实施“竞逐中原”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是主动出击,加强与中原地区互动交流。牵头相关部门与河南省社科院、济源市发改委就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召开座谈会,围绕区域合作的原则、领域及重点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与焦作、长治等周边城市就重大工业、交通、文化旅游等项目展开深度对接,为晋城市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突出重点,开展《晋城市融入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编制,推进我市竞逐中原战略的实施步伐。

2013年,“竞逐中原”发展战略继续升温,与郑州铁路局、济源市、焦作市签署了合作协议,与中原经济区10市开通了旅游直通车。编制完成《晋城市融入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晋城市“竞逐中原”实施方案(2013-2015)》,对融入中原的近期、远期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瞄准打造中原经济区煤炭化工生产地、清洁能源供应地和休闲度假首选地目标,与郑州铁路局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进一步协调推进太焦客运专线、嘉南铁路、北留周村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建设。召开中原经济区豫西北晋东南联动发展区合作恳谈会,并签署《关于建立中原经济区豫西北晋东南联动发展区合作机制的框架协议》。

2014年,加大与中原经济区的沟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各城市开展广泛合作,先后在中原地区举办了多场专题推介活动,加强与河南晋商会、河南贸促会及河南之名企业的联系。同时,确定加强交流合作,基础设施对接、产业融合互补、加强社会事业合作四个方面16项具体任务,并分解到了相关牵头单位进行实施。进一步加强更大范围的区域交流与合作。依托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开展与珠三角地区的大企业大集团接洽,全年共有32名企业家组团来晋城考察洽谈、继续深入推进与上海的合作,加快建立飞地经济工业园的步伐。建立商会区域合作网络,北京晋城商会组织15名晋城籍企业家到晋城市投资考察,达成8个意向性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