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趣堂散文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问世间情是何物

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讲的是情感的阶级性。其实,这无缘无故即有缘有故,“无故”也会产生情感,照佛学的说法,人的一呼一吸(即一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烦恼不一定是痛苦,比如“乡愁”就难讲是在爱,还是在恨,总之心里的滋味很不是滋味。《红楼梦》中有句词“无故寻愁觅恨”,是描写昏头昏脑的宝二爷的。你看他,吃饱了,喝足了,看看花,逛逛景,坐在那里,没有事啊!烦,为什么烦呢?“无故”,没有理由的,又傻里瓜叽的……林黛玉也是这样,她看见“红断香消”的落花,倍加怜惜,遂有葬花之举。为什么呢?因为落花的净洁、飘零,与自己的人格、身世有类似之处。从客观上说,落花象征性地显现了她的某些本质特征。从主观上说,她把平时对自己的人格和身世的感受与情感移注于落花了,仿佛从落花上看到了自己的洁质和命运。“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是写花还是写人?不晓得,她已不知何者为花,何者为我了。这就是曹雪芹的笔端带有情感,因此把人生描写得非常恰当。所以《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被推崇得那么高,生出个“红学”,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学符号与文化象征。可以同外国任何一部文学经典相媲美。《西厢记》中在描写人的心理情绪时,不是也有“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吗?没得可怨的了,把东风都要怨一下。嗳!东风很讨厌,把花都吹下来了,这风太可恨了。而后就写诗作文骂风,不知自己在发疯。这就是人的情感,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是什么愁呢?闲来无事在愁。闲愁究竟有多少,有一万种,讲不出的闲愁有一万种。结果一天到晚怨天尤人。没有怨的时候,无语怨东风,连东风都要怨,这情感的描写真是妙不可言。

“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情感如同呼吸一样,与人一生相伴,所以凡是好的作品,不能不表达情感。古今诗文传习,有关于情的大作,指不胜屈。众所周知的《古诗十九首》,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与《梁父吟》,曹子建父子兄弟三人与建安七子的诗文,又自唐代李世民以来的名作,与李白、杜甫、王维、刘禹锡、李商隐等一大群才情并茂的诗卷,乃至宋代岳飞的《满江红》与文天祥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的名诗,与明代史可法与多尔衮往来的信札,无不是真情流露的佳作,甚至可说一部廿四史的兴衰成败,是非邪正的记录,也只是人类社会的一部情史而已。

唐诗中有首四行诗,描写的是中国人民为抵抗来自北方剽悍的匈奴人的侵略,以保卫自己的文明所作出的牺牲,诗云: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你看,这遣词和风格多么质朴,行文多么简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读来使人仿佛见到一堆堆枯骨,卧在漠北的无定河畔,又看到一个个深闺的妇人,梦见她的丈夫,文意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思想和多么深沉的情感啊!

文人作文,贯穿作者所见所闻所感于客观事物全过程,必然少不了情感的表达。正是这种情感奔溢于字里行间,才使我们笔下的文章,别有一种魔力。黄遵宪在评论清末报人梁启超的新文体时,就夸奖他的文章“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矣”(《致饮冰主人书》)。可见梁启超文章的魅力,除了说出人人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之外,还因为他的文章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这也正是他的“报章体”文章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中渗透情感,能通过由物及人、由人及物和由人及人的途径,强化人的力量,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优化人的道德情操,深化人的生活哲理,促使人以真善美为归。

诚然,表达情感需要激情。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得好:“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对于文章家来说,激情来自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自现实生活中文章家与各种各样人物思想感情上的共鸣。然而,“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人的情感带有突出的个性特征,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心境的人,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又是迥然不同的。正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情因事生,因人而异也。譬如,同是一片柳絮,一经林妹妹的吟咏,便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成了一种动人怜惜的东西;一经宝姐姐的吟咏,便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成了一种春风得意的东西。两者的不同,就是因为黛玉的弱小姐个性是孤寂悲愁的,而宝钗的少奶奶个性是精明干练的。曹雪芹笔下的理想人物是这样,现实中的文人学者也莫不有其个性。也就是说景无异,异的是人的情感。比如,同样是黄昏,欢憨之人诵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愁惨之人低吟“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又如同样是江水,李后主低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东坡豪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些都是心境不同、个性不同而情感迥异的例证。

深而论之,凡好文章都能给人一点美感,给人一点满足,但并不能令读者至此而止,因为这一点满足是很有限的,远不如音乐与图画美。例如李后主的词,单单赏玩其中的辞句的绮丽,声调的跌宕,那是不够的,因为明明里面有亡国之恨,不容你不去领会。读李后主的词,最足以打动读者之心的不是那辞句美,是情感、是那作为创作题材的亡国之恨。

1996年1月